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杜聿明在其中指挥了两场战役,虽然他以“副手”的身份存在,但实际上,他却拥有了相当大的实权。最后的结果我们都清楚,杜聿明最终以失败收场,被送进了“功德林”。然而,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领导人,手下有不少名将,那么为什么他却特别倚重杜聿明,让他在关键时刻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背后的较量十分复杂和现实
所谓“天下事,事在人为”,那么杜聿明到底何时被蒋介石视为唯一可用之人呢?实际上,是在1948年。当时蒋介石眼见卫立煌不仅不配合自己,反而联合廖耀湘等嫡系战将组成了“攻守联盟”。卫立煌在前线顽强抵抗,而廖耀湘等则负责支援,甚至利用与蒋介石的师生关系向蒋介石表明,称为了党国的胜利,他们都支持卫立煌。这个行为激怒了蒋介石,面对这样的局面,蒋介石采取了两步应对策略。
第一步,他将热河的范汉杰调到东北,负责守卫锦州。第二步,蒋介石重新启用了杜聿明,让他前往东北直接夺取控制权,彻底架空卫立煌的领导地位。至于为什么廖耀湘等人会支持卫立煌,关键在于蒋介石的人事安排。在争夺东北的过程中,主力部队是由远征军组成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而卫立煌曾经担任过远征军的司令,领导过这些部队,因此,他在部队中的威望非常高。
在东北战役的初期,也就是1946年,国军能够表现得如此出色,部分原因正是因为杜聿明充当了正印先锋的角色,带领着远征军的小兄弟们,包括廖耀湘等人,英勇冲杀。实际上,东北的最高指挥官是白崇禧,他亲自北上督战,并且得到了李宗仁的支持,李宗仁当时正坐镇北平,出任北平行辕主任。这个阵容可见不容小觑。然而,东北局势为什么会突然失控呢?因为蒋介石插手了。在白崇禧离开后,蒋介石立刻指示杜聿明停止战斗,尽管白崇禧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曾极力劝说蒋介石不能停战,但蒋介石依然坚持了停战命令。杜聿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强调并非自己不想战斗,而是蒋介石的命令让他不得不停下。
接下来,蒋介石派陈诚赴东北处理局势,陈诚随即采取了强硬手段,追责陈明仁,迫使杜聿明撤离,并且与廖耀湘展开公开对抗,导致东北战局完全混乱。在这种局面下,卫立煌自然成为了唯一能够维持东北局势的人。当卫立煌不配合蒋介石时,杜聿明便成了唯一能够稳定局面的人。他的存在使得廖耀湘等远征军系统的将领能够恢复理智,重新站在蒋介石这一方。这也解释了李宗仁在这一时期急于远离北平,争取竞选副总统的原因。因为他意识到,东北即将沦陷,接下来华北也会随之失守,他需要一个体面的理由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如果白崇禧仍然在指挥东北局势,李宗仁怎会轻易离开呢?若是在白崇禧的领导下,他完全可以借势而起,稳固自己的地位。蒋介石非要踢走白崇禧,除了美国的压力外,还有他自己更为现实的考量。若不理解这种背后的较量,台面上的变化便只能看作是单纯的热闹。
第二:蒋介石对“黑手套”的废除
蒋介石的权力斗争还表现在抗战胜利后的安排上。由于何应钦曾与桂系合作,甚至在西安事变时,何应钦试图将蒋介石排挤下台,这使得何应钦注定要被蒋介石“清除”。因此,抗战胜利后,陈诚迅速崛起,而何应钦则被蒋介石打发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军事参谋团去“画圈圈”。换句话说,陈诚的土木系能与何应钦的势力抗衡,实际上是蒋介石站在陈诚一方,支持他成为了自己的“黑手套”。
从双方的派系来看,何应钦的阵营中有王耀武、杜聿明、关麟征、廖耀湘等一批得力干将,而陈诚的土木系则包括了罗卓英、黄维、胡琏、邱行湘等人。之所以在东北战役初期,杜聿明能够与白崇禧配合默契,而黄维、胡琏却与白崇禧存在矛盾,这正是因为何应钦与桂系之间的紧密关系。
了解这一点后,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何陈诚在解放战争初期会如此受蒋介石青睐。陈诚实际上是专门针对何应钦系的将领展开攻击,首先是通过莱芜战役对王耀武展开打击,然后又对东北的杜聿明进行排挤。可惜,陈诚的操作最终失败了,导致何应钦系与桂系的联合反击,并且在1948年喊出了“杀陈诚以谢罪”的口号。蒋介石的“黑手套”被废除后,陈诚的战将自然成了靶子,而陈诚的支持者也逐渐失去了阵地。此时,蒋介石只能让何应钦重新回归。
因此,陈诚的倒台使得其麾下的战将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在争夺第12兵团指挥权时,陈诚提名的胡琏被白崇禧强烈反对。罗广文见陈诚倒台后,迅速投向何应钦,结果何应钦派罗广文出任该职,导致了陈诚与罗广文的公开对抗。蒋介石为了平衡局势,最终提名黄维担任此职,虽然黄维并不情愿,但在蒋介石的强力劝说下,他才同意接受。然而,这段经历令黄维的名字与“第十二兵团司令官”紧密相连。
在解决了第12兵团的指挥问题后,蒋介石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便是东北战局的失败,连同第12兵团也陷入了困境。此时白崇禧拒绝出战,陈诚派系已无可用之人,只能再次依赖杜聿明。杜聿明的能力不仅得到蒋介石的认可,还因为他与桂系有较好关系,并且能够调动淮海战场的第五军。因此,蒋介石选择继续依赖杜聿明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有能力与背景支持。
总结来看,杜聿明能够在蒋介石的核心团队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既因为他的军事才能,也因为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能够在各方派系间找到立足点,最终获得了蒋介石的高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