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临终前感叹:我死后大清将会出事!结果他去世10天后大清就亡了
创始人
2025-09-08 16:07:32
0

他曾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但如今已无力回天。即便他渴望力挽沉沦,时至今日,死亡已经在等候他。当他离世后,大清也难逃走向崩塌的命运。咳... 他身为清朝最后的顶梁柱之一,如今却已躺在床上,气息微弱,满脸遗憾地注视着四周的亲人,送别他走向人生的终点。

一个人的力量显然难以改变时代的车轮,尽管他尽了全力,做出了各种努力,仍未能阻止历史的进程,最终不幸被暗杀。就在他死后不久,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曾经辉煌的清帝国轰然崩塌。

那个人究竟是谁?他为晚清王朝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良弼……良弼……”

微弱的呼唤声传入已经伤重昏迷的爱新觉罗·良弼的耳中,突然间,他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那时,他生活安逸,无忧无虑。单单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就可以看出他有着显赫的皇族血统。唯一让他烦恼的,便是家人对他的过高期望,迫使他去学习那些他并不十分喜爱的知识。

虽然身为皇族后代,但由于家族内的皇族子孙越来越多,他的家族地位早已不再像曾经那样显赫,然而,这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相比,仍是优越得多。就在这样一个传统家庭中,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一方面,他承袭了传统的皇族文化,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能够变革,探索新的事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命运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生了转折。晚清政府计划派遣一批贵族子弟前往海外学习先进知识。良弼的家人看到了这个机会,立刻为他争取了名额。凭借着自身的才能和皇族身份,他顺利地被派往日本。到达日本后,他才惊讶地发现,那里已经抓住了改革的机遇,各方面的发展都已经超越了清朝。他亲眼目睹了洋枪洋炮和蒸汽机的先进技术,深受震撼,这段学习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回国后,他被安排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禁卫军指挥官,显然晚清朝廷对他寄予厚望。然而,进入军队后,良弼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清军的制度早已僵化,难以在现代战争中发挥有效战斗力。于是,他向皇帝和慈禧太后提出了改革的建议,皇帝虽然已无力左右大局,但慈禧太后仔细阅读了奏折后,认为其中有道理。

良弼在奏折中提议,模仿日本的军队体制,训练清军,并且建议设立军谘府,类似于总参谋部。如果需要调动军队,应该首先通过这个机构来决策。这一提议被采纳并迅速付诸实践。在他的指导下,军谘府的建设顺利完成,他还举荐了另一位留洋归来的重臣——载涛,作为重要的支持力量。

在这两位留学归来的精英的努力下,一场改革运动迅速展开,但此时的革命浪潮已经开始汹涌澎湃。辛亥革命的爆发,让清朝政府愈发显得摇摇欲坠。清政府决定派遣袁世凯来镇压起义军队,这一决定遭到了良弼的强烈反对。良弼早已识破袁世凯的野心,认为此举必定会带来更大的危机。然而,晚清政府已是病入膏肓,急于寻找解决之道,袁世凯凭借着极好的伪装很快掌握了重权。

权力落入袁世凯手中后,良弼成为了他的第一个目标。袁世凯逐渐边缘化了他,并且两者之间的政治斗争加剧。与此同时,革命军的行动再次激怒了朝廷中的满洲八旗子弟。南方的革命军屠杀了大量满人,这一极端手段激起了八旗子弟们的愤怒,他们联名向摄政王上书,要求对汉人展开报复,血海复仇。

载沣面对这份请愿信,也显得犹豫不决。最终,他在八旗子弟的压力下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得知此事后,良弼迅速找到载沣,提醒他当前的复杂局势,强调如果大量屠杀汉人,将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动荡,当前应当稳定局面,而非火上加油。载沣听后,表示同意,并决定采纳良弼的建议。通过这些事例,良弼展现出了他在重大决策面前的冷静与睿智。

然而,良弼也并非没有敌人,作为一个传统的守旧派,他在改革派与革命派的眼中并不讨喜,因而他早已出现在刺杀名单中。在一次会议结束后,心情沉重的良弼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一名年轻人,目光紧紧盯着他,良弼并未注意到此人正是革命党派派来刺杀他的刺客。刺客心怀必死决心,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

然而,就在刺客准备下手时,突然响起了一声枪响,刺客当场毙命,良弼也重重倒地,鲜血染红了大地。被人急忙抬走治疗,但此时的良弼已经气息奄奄,医生努力抢救后无奈地摇头,示意家属准备告别。良弼明白自己大限将至,气若游丝地说道:“如今的大清已经危如累卵,全靠我们这些人撑着,而我马上就死了,恐怕在我死后,大清也难以再支撑多久。”果然,正如他所料,在他死后不久,皇帝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布退位,清朝宣告灭亡。

实际上,在那个时代,良弼为大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无疑是一个忠诚的大臣。尽管他坚决反对袁世凯集权,甚至拉拢了一批人反对袁世凯,但谁也没想到,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竟然会以如此悲剧的方式结束生命。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这个全球动荡不安的时代,车臣强人卡德罗夫再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最...
2025-09-08 19:02:31
原创 ...
北京时间9月7日,2025女排世锦赛决赛,意大利迎战土耳其。两支球...
2025-09-08 18:53:57
立方财评 | 8100多亿...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81...
2025-09-08 18:52:40
三个22岁高中同学如何靠M...
Meta的天价收购在科技圈掀起巨浪时,谁也没想到最大的赢家会是三个...
2025-09-08 18:48:46
禾赛科技今起招股,引入高瓴...
禾赛-W(02525.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1700万股发...
2025-09-08 18:47:49
提高供给品质激发消费需求
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
2025-09-08 18:47:29
机构席位卖出425.46万...
每经讯,2025年9月8日,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科美菱(835892,...
2025-09-08 18:45:31
股价创新高,朱义持股市值达...
近日,百利天恒(688506.SH)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一度达到41...
2025-09-08 18:43:28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1894年,孙中山先生怀揣着振兴国家政治、推动变革的宏伟理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上的旅途。他的目标是...
原创 李... 1994年,考古学家在唐太宗的昭陵附近发现了一个宏伟的墓葬,令他们感到极大的惊喜。这样的墓葬往往属于...
原创 孙...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先驱,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革命事业尚未完成的1925年,孙中山先生...
原创 如...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王朝垮台,图谋恢复其统治的复辟活动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溥仪(宣统皇帝),是中国两千...
科技赋能,让文物说话 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
原创 明... 在明代,有宁王朱权的存在,而元代则有阿里不哥,其子孙最终屠龙成功,但也导致了北元的彻底覆灭。 1...
盘点:三国时期的文武双全名将,... 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国时代,群雄逐鹿,各种杰出将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能够做到文武兼修、...
透视文物细节 刷新考古认知(推... 中国社科院发布七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透视文物细节  刷新考古认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
松山湖展览上新,从战国玻璃珠到... 汪卫华院士在其专著《非晶物质——常规物质的第四态(第一卷)》中,有一句充满哲思的论述:“每个角色、每...
原创 奋... 《过秦论》这篇中学历史课本中的经典篇章中提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通过自己的努力统一了中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