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对岳飞的死亡,承担着不可逃避的责任。我们知道岳飞是被秦桧以虚构的罪名处死的,但实际上,赵构在其中的指示也是不容小觑的。
当然,在赵构刚刚登基的初期,他一度是支持岳飞的。这位英勇的将领在南宋初期的艰难时期,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然而,待南宋政权逐渐稳定之后,赵构却果断下令将岳飞杀害,展现了其残酷的一面。
那么,赵构为何会如此矛盾,刚开始重用岳飞,最后却选择了杀害他呢?在封建王朝中,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的意志就是绝对的,想要谁死,谁便得丧命。
对赵构而言,岳飞的使命在他看来已经完成。因此,他认为岳飞的存在对他而言不再有利,甚至构成威胁,所以岳飞的死是必然的选择。
岳飞在宣和四年(1122年)时应征入伍,那个时期北宋尚未灭亡。赵构即位建立南宋后,岳飞曾上书长达千言,力劝高宗不可再继续南逃,而应该乘金军尚未在中原取得稳固的立足点,率军北上,收复失地。
可以看出,岳飞的意见并未受到重视,反而因为越权上书被剥夺了官位,被迫回到军营之外。这一切并没有削弱岳飞抗金的决心,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烈的斗志和更大的功劳。在金军持续南侵的压力下,赵构感到深深的恐慌,急需一个能够抵抗敌人的主战派来确保南宋的安全。
因此,在岳飞初期出征抗金时,赵构果断重用他,而岳飞也凭借其卓越战功不断获得升迁,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这在当时是合乎情理的,毕竟在动荡的局势下,岳飞的存在显然是南宋的一大利器。
然而,随着局势逐渐趋于平稳,赵构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开始对这些主张开战的将领产生了厌倦,岳飞等人带来的不仅是领土的扩张,更多的是潜在的危险。一旦战事失利,赵构将无处可逃,这种潜在威胁令他忧心忡忡。
再者,赵构深受其祖先赵匡胤的影响,老赵家自古以来就对掌控军事的武将持有警惕的态度。对于他们而言,外敌的威胁固然可怕,但内忧,即那些控制军权的武将,才是更加棘手的问题。
与此同时,岳飞的确在政治上缺乏一定的智慧。在他坚持支持北伐的同时,试图迎回被俘的徽、钦二帝,这一举动让赵构感到深深的不满,进一步加速了他和赵构之间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