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徐向前接到中央的电报,要求他前往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于是,他于同年6月出发,历经半年多的辗转,终于在1940年12月27日抵达延安。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七大并未如期在1940年召开,而是推迟至1945年。而徐向前也一直留在延安直到1946年11月,恰逢延安保卫战前夕。经过数月的辗转,他于1947年6月抵达太行山区,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从1940年5月到1947年6月,徐向前离开了军事指挥一线整整七年多。期间,中央曾三度讨论让他重返前线指挥军事行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第一次:
中央第一次考虑让徐向前重返前线是在1940年9月29日,即徐向前离开山东三个月后。当时,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朱瑞致电中央,提议将山东纵队编入115师,并建议徐向前担任代理师长,罗荣桓担任政委。(《罗荣桓年谱》)
1940年10月14日,罗荣桓向八路军总部及中央发去电报,建议将徐向前与朱瑞一同担任115师师长与政委,陈光任副师长,肖华担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信中还提到自己在政治学习上的不足,提出是否可以暂时调往其他地区继续学习。(《罗荣桓年谱》)
然而,当时徐向前还在前往延安的路上,中央未能及时收到他对山东局势的详细报告,因此也不可能让他半途而废。10月18日,毛主席向罗荣桓发电表示:“115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大家的总路线是正确的,继续安心工作,当前没有必要提出学习问题。” 此时,徐向前已经无法返回山东。
在徐向前抵达延安后,他汇报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情况。随即,中央决定派一批同志前往山东开展工作。徐向前为这些同志送行并向他们介绍了山东的情况。就在这时,徐向前在骑马途中不慎摔伤,导致左腿胫骨骨折并持续发烧,身心极度虚弱。
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次受伤害得我在床上躺了半年多。那时医疗条件极差,我又发烧又便秘,弄得身体虚弱不堪,伤部愈合得极为缓慢……直到中秋节,伤势才稍有恢复。” 在这种情况下,徐向前显然已无法再返回山东。
即便如此,山东的工作仍在继续。为了促进山东纵队与115师的协调,中央于1941年8月决定进行一次大的领导班子调整,新的山东分局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等人组成,朱瑞担任书记,山东纵队则归115师指挥。
第二次:
中央第二次考虑让徐向前重返前线的时机是在1944年9月。此时,日军发起了豫湘桂会战,国军在短短一个多月内相继失去了郑州、许昌、洛阳等38座县城,整个中原地区局势危急。中央决定派遣王树声、戴季英等人前往河南,组建河南省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以创造豫西抗日根据地。
据《王树声传》记载,毛主席与王树声谈到河南的局势时提到,原本计划派徐向前前往河南,但由于徐向前在骑马时受伤,恐怕一时难以前去。于是,王树声最终接过了这一任务。(《王树声传》)
第三次:
中央第三次考虑让徐向前指挥前线是在1946年9月。当时,山东野战军在泗县战斗中遭遇挫折。9月6日,毛主席通过电报告知陈毅:“请你考虑调第8师回鲁南,暂时受叶飞指挥,协同一纵及两个地方旅组成鲁南前线。我们准备派徐向前同志来鲁,负责鲁南前线指挥工作。” 经过考虑,陈毅回复表示欢迎徐向前来鲁南。
然而,徐向前因身体原因未能立即接受调令。此前,他因肋膜炎住院治疗,虽然身体恢复较好,但未完全恢复到能马上承担重任的程度。在此后的战局变化中,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迅速调整指挥机构,不再需要徐向前去华东。
1946年11月,随着中央放弃延安的防守,徐向前与其他领导一起撤离了延安。经过商议,他决定前往太行山区,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1947年6月上旬,徐向前抵达太行山区,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司令员。在接下来的近一年半时间里,他领导6万地方武装,成功歼灭了山西敌军30万,顺利完成了中央交给的解放山西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