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的某一天,李鸿章终于踏上了美国的国土。这一刻,对于李鸿章而言,意义非凡,他一直对这次访美之行充满期待。当他站在美国的街头,望着那一座座高楼大厦,他不禁脱口而出了一句令人心酸的话。美国与大清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以至于让这位身为“卖国贼”的李鸿章也忍不住表达出他的真实感受?
从李鸿章的一生履历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民族的罪人。虽然他曾为大清做出不少贡献,但这并不足以改变他在历史上的恶名——卖国贼。李鸿章深知大清已经危机四伏,那么他该如何自保呢?自然是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
李鸿章首选的靠山是邻国日本。那个时候,日本国门刚被美国强行打开,在美国的刺激下,明治天皇带领日本实现了强势崛起,迅速发展成为亚洲的强国。李鸿章一看到日本如此强盛,认为由于距离自己近,理应成为最好的依靠。然而,李鸿章显然没有认清历史的真相。
历史上,日本在与中国交往的几千年中,每次变强后,都会来侵犯中国沿海城市。唐宋时期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唐朝。当时,日本学习唐朝的先进技术后,倭寇便开始侵犯中国,打不过就继续向唐朝学习,再来犯,形成了一个无耻的循环。
李鸿章明显低估了日本的野心。日本虽然远离美国,但不代表他们会放过大清,他们看中了大清的肥肉,而日本又距离中国很近,必定会对中国进行侵略。可李鸿章却忽视了这一点,选择了与日本和解。于是,双方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北京专约》。根据该条约,琉球不再是大清的附属国,成为了日本的领土,而大清还不得不赔偿50万两白银。
此时,日本只是派出不到4000人攻占大清的领土,而李鸿章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为了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做出了极为软弱的妥协,令大清颜面尽失。然而,在李鸿章看来,日本的野心远不及西方列强,因此他并未对此深感担忧,然而事实证明,他错得离谱。
当时日本正处于急速崛起的阶段,正好缺乏资金支持。在其他亚洲国家纷纷被西方列强控制的背景下,日本把目光投向了大清,想从中获得好处。最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面对日本的强势进攻,李鸿章依然不知悔改,仍然想通过避战来保全自己,然而躲避并不代表可以逃避,最终北洋舰队虽逃至威海卫,但仍然全军覆没。战败后的大清,注定要面对割地赔款的命运,而李鸿章作为代表前去谈判。
此时的李鸿章对割地赔款充满了期待,心想着既然与日本有着较好的关系,应该不会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然而日本的要求远超他的想象——不仅要求割让台湾,还要求大清赔偿3亿两白银。这两个要求让李鸿章的心里充满了恐慌,他为此感到极为惊讶,尤其是那3亿两白银,几乎是大清年度财政收入的三倍!然而,尽管李鸿章极力与日本进行谈判,最后依然没能减轻苛刻的条件。
甲午战争之前,大清的年收入大概在8000万两白银左右,虽然比乾隆时期的鼎盛时相比多了不少,但民众的税负加重,生活困苦。而3亿两白银对于当时的大清而言,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李鸿章继续与日本讨价还价,却未曾料到在一次外出途中,他遭到了日本激进派的暗杀。
这次暗杀事件让日本天皇和首相感到愤怒,毕竟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生了这样的事。为了表示歉意,日方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最终,台湾并未得到保留,但赔款数额降到了2亿多两白银。李鸿章在这次经历中彻底感到失望,他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小丑,彻底看清了日本的狼子野心。
李鸿章曾在事后严肃表示:“要想国家永无后患,必须尽早除掉狼子野心的日本。”他之后再也没有踏足日本的土地,即使是路过,他也坚决不在日本留下一丝足迹,多少展现了一点骨气。
然而,李鸿章的外交策略并未停止,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北方的沙俄。沙俄当时是西方列强中的一员,趁大清政府忙于防海防,沙俄在边疆也采取了侵略性行为,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如《瑗珲条约》。
不过,签署完《马关条约》后,沙俄却发起了“三国干涉还辽”的行动,迫使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尽管日本仍然获得了一定的赔偿。李鸿章认为沙俄有一定“正义感”,便与沙俄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接触。为了表示友好,他甚至亲自带领使团到莫斯科为沙皇祝寿。
在这次沙俄之旅中,李鸿章背着清朝皇帝与沙俄签订了一个密约,实质上将东北地区拱手让给了沙俄。光绪帝得知后非常愤怒,但因为李鸿章有慈禧太皇太后的支持,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
签订密约时,沙俄承诺会给予李鸿章丰厚的回报,然而最后却仅给了他约定的一部分,李鸿章对沙俄的承诺感到失望。之后,李鸿章又将目光转向了西方的美国。
李鸿章的外交生涯可谓丰富多彩,曾经接触过大部分欧洲强国,甚至与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见过面。他在与美国的交流中,也遇到了当时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两人初次见面时,李鸿章以幽默的方式表示,自己和格兰特都曾平定过著名的叛乱。
然而,李鸿章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角色。在镇压太平军时,他虽有参与,但功劳主要属于曾国藩的湘军,而李鸿章的淮军其实并未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与格兰特的交往中,李鸿章还请求美国帮助解决中日纠纷,希望通过美国的影响力,迫使日本妥协。最后,虽然问题得到解决,但大清政府依然赔偿了50万两白银。格兰特还承诺赠送李鸿章一根带钻石的手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份礼物直到格兰特去世也未能兑现。
李鸿章带着使团访问了美国,这是他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国土。在见到美国的高楼大厦时,李鸿章不禁感叹:“贵国的高楼大厦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他自嘲大清境内一眼望去,尽是低矮的平房,连一座像样的高楼都看不见。
李鸿章在心中感到震撼的并非仅仅是美国的高楼大厦,而是美国高度发达的社会和经济体制。当时,他回忆起格兰特曾给过他的忠告:要想改变中日之间的矛盾,大清必须要自强,只有强大,才能不再被他国欺凌。
可惜,李鸿章最终未能看到大清真正强大的时刻。格兰特去世后,他的妻子按遗愿将那根钻石手杖送给了李鸿章,李鸿章此后时常带着它,表达对这位老朋友的怀念。
今天,随着我党带领中国强大起来,“高楼大厦”已经遍布各地,李鸿章和格兰特当年的对话似乎也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