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17年,得知刘穆之去世的消息后,刘裕焦急万分,迅速决定班师回朝。离开前,刘裕的不当人事布局不仅让长安沦陷于胡夏之手,还导致了六位杰出将领的失去,从而使得南朝宋的开国之帅堪称凋零。
长安和洛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正统”所在,也是战略意义重大的两座城市。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长安成为争夺的焦点之一。
此时,刘裕和赫连勃勃作为十六国时期两位雄主,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长安,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赫连勃勃,匈奴族人,父亲名叫刘卫辰。北魏崛起时,拓跋珪对刘卫辰曾引导前秦灭亡“拓跋代”心怀怨恨,最终对匈奴铁弗部进行清剿,赫连勃勃幸存了下来。
经过一番波折,赫连勃勃投奔了姚兴,并为后秦效力。姚兴为了抗衡北魏,将重任交给赫连勃勃,委派他镇守朔方,与北魏展开生死搏斗。
赫连勃勃并非鲁莽之人,他深知单凭匈奴之力无法与鲜卑对抗,如果与北魏为敌,寻求为祖先复仇,无异于自寻死路。因此,在乱世中,他明白胜利才是关键,不择手段也是为了生存。为了增强自身实力,赫连勃勃迅速与后秦反目,甚至吞并了岳父的部落。
姚兴多次出兵征讨赫连勃勃,但均以失败告终。此时,后秦内部动荡不安,与西部的“诸凉”和北魏不断发生冲突,甚至与东晋也发生摩擦,对赫连勃勃的征讨已显力不从心。
到了407年,赫连勃勃终于从后秦夺取了岭北地区,征服了当地的部落,宣布成立自己的王朝,并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将国号改为夏,即胡夏。
赫连勃勃随后攻占关中,但秦军连续失败,直到猛将姚绍出征,局势才有了转机。姚绍不仅善于用兵,几乎把赫连勃勃压得喘不过气,收复了大量失地。然而,迎接刘裕北伐的却是更强的对手。
409年,刘裕开始讨伐南燕,姚兴派兵支援慕容超,并扬言:“如果晋军不撤退,立即出兵10万,荡平江南。” 秦军气势汹汹,刘裕却不示弱,果断回应:“尽管来吧,如果你们不来,我还得找时间去关中解决你们。”
刘裕,这位号称“帝王收割机”的英雄,寒门出身,能力非凡,他心怀吞并天下的野心。攻打关中,既能树立威信,也让他有机会在南方打击敌人。既然姚秦主动挑战,刘裕岂能轻易放过。
417年,刘裕率兵北伐,由王镇恶和檀道济为先锋,途径北魏境内,展开了对姚秦的攻势。
此时,姚兴已经去世,继位的姚泓能力不足,国内动荡不安,正是刘裕发动北伐的良机。
然而,北魏的长孙嵩带领4万骑兵袭击晋军,鲜卑骑兵沿着黄河一路追击,不仅消灭了晋军的孤立部队,还激怒了刘裕。北方战场上,鲜卑骑兵的战力远超姚兴、赫连勃勃,令北魏的强大不容忽视。
为了抵挡鲜卑骑兵,刘裕决定迎战,派遣朱超石、胡藩带领2700名步兵,手持长槊、弓弩和盾牌,配备战车,布下“却月阵”,直面敌军。
2700名步兵对阵4万骑兵,刘裕不仅战胜了敌军,还成功进行了追击。北魏这才意识到刘裕的强大,不敢再阻拦晋军的进军,刘裕得以畅行无阻。
得知刘裕北伐的消息后,姚绍匆忙撤兵回朝,前往潼关镇守。赫连勃勃虽然与姚绍对抗,但也希望能从中渔利,静观其变。姚绍主动出击,却屡遭王镇恶击败,兵力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姚绍只能选择坚守,不与晋军作战,打算依赖后勤拖垮对方。
晋军远征,粮草线拉得很长,若一旦战斗陷入僵持局面,晋军将面临严重的后勤困境。然而,王镇恶在关中有深厚的根基,凭借祖父王猛的治理,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由于民心所向,王镇恶得到了粮草的供给,晋军得以迅速解决了后勤问题。
最终,潼关陷落,秦军覆灭。百年后,长安再次归晋,刘裕的威名也因此更为响亮。
拿下关中后,姚秦的力量已经彻底崩溃,刘裕几乎消灭了所有敌人。但赫连勃勃仍在北方,形势依然严峻。刘裕打算休整队伍、稳固关中基地,再对付赫连勃勃。然而,命运并未给予他更多的机会。刘穆之的突然去世令刘裕的后方出现动荡,不得不紧急调整计划,班师回朝。
为了安定局势,刘裕决定与赫连勃勃商谈,希望能实现和平共处。赫连勃勃虽然知晓自己无法直接击败刘裕,但却依然心怀机会,他的谋士王买德提出了一个策略,给他带来了希望。
王买德告知赫连勃勃:“刘裕北伐,目的是立威。若他返回江南,将能够登基称帝,而关中将会陷入内乱。只要刘裕回去,长安便是我们的大夏之地。”
刘裕虽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他对人事的处理却显得有所疏忽。特别是在关中的人事安排上,导致长安的失守。刘裕不但损失了1万精兵,还失去了王镇恶、沈田子、王修、朱超石、朱龄石、傅弘之等六位名将。
在刘裕离开长安时,他让年仅13岁的儿子刘义真暂时坐镇关中,并派出王镇恶等十余位将领辅佐。然而,刘义真年纪尚轻,难以应对将领间的复杂矛盾。而且,胡夏也随时准备发起攻击,局势变得愈加严峻。
沈田子是“北府”的领军人物之一,与王镇恶矛盾重重,他担心事态失控,但刘裕并未做出适当干预。刘裕对沈田子说:“你们这些将领,连王镇恶都搞不定吗?王镇恶就是钟会,我们有卫瓘。”
然而,刘裕并未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等到他返回江南后,关中的将领们迅速爆发了冲突,王镇恶被沈田子处死,随后沈田子又被王修杀害。由此,关中系与北府系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局势更加复杂。
在东晋将士内斗的过程中,赫连勃勃抓住机会,集结1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长安。不料,傅弘之带领5000步兵、骑兵,在池阳和寡妇渡击溃了秦军前锋,赫连勃勃的太子不得不仓皇逃命。
东晋在关中并未投入过多兵力,仅有1万余人,但凭借士兵的出色战斗力,他们却击败了胡夏。赫连勃勃意识到,若继续正面交锋,胡夏无力取胜,于是决定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