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赖耶识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他将前隋帝杨广给予了一个恶名,此后人们称其为隋炀帝。李渊的做法或许在向世人传达一个警示:尽管我与杨广有着血缘关系,但我之所以发动叛乱,是因为他对百姓的残暴行为,而非我对家庭的背叛和不忠。因而,关于杨广的诸多记载,无不流露出对他的负面评判。历史和野史中,多将他描绘为一个为争取皇位而狠心杀父的逆子,这样的描述给后人留下一种深刻的不良印象。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杨坚到底是因何而死?其死因和杨广又有何关联呢?
关于杨坚之死,历史上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人认为他是因病自然去世,而另一些人则坚信这是一次谋杀。特别是对于毒杀的说法,大部分人会直指杨广,因他是死后最大的获益者,成功登基为帝的就是他。这位在利益面前的受益者,自然成为众人怀疑的焦点。
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杨坚在晚年时深受重病的折磨,而当时的太子杨广一直在病榻前悉心照顾,为他送上药汤。然而,杨广还有四位兄弟,每一位都对皇位含有野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杨广曾秘密传达信件给大臣杨素,告诫他需未雨绸缪,以防一旦杨坚去世,朝廷将陷入动乱。然而,这封信却被杨坚意外发现,他误以为杨广是在咒骂他。同时,杨坚的宠妃陈氏也向他告发,声称杨广时常对自己动手动脚。因而,杨坚对杨广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急忙召回长子杨勇——那位曾被废黜的太子,企图立他为继承人。
随着局势的发展,杨广意识到危机的临近,派遣兵力包围了杨坚的寝宫,驱逐了其中所有宫女和太监,并暗中对寻找杨勇的杨坚的仆人下手。就在一切即将失控之际,杨坚终于去世了,而杨广则迅速下令杀掉了他的长兄杨勇和他的所有后代。然而,历史记载指出,杨广在父亲病重的期间一直在病榻边侍奉,且作为大臣的杨素也在为处理政务,二者之间仅隔一扇门,实在没有必要传递暗信。
对于杨广和杨坚后妃间的猜测,史书上确也有相关记录,但这些内容是在李渊称帝后所撰写的《隋书》中的,真实性难以完全确认。值得一提的是,杨坚在临终前确曾要求大臣柳述召见杨勇,但在杨广登基后,柳述却被贬为流放之人。作为一个残暴的皇帝,杨广怎会允许一个知晓过去的臣子留存?柳述被流放,表面看似是权力更替的一部分,实则因其身为杨坚的臣子,面临的是“朝代更迭,臣子随之而去”的宿命。
而此时,杨坚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严峻,即使杨广不采取任何行动,杨坚也终会离世,因此不存在为了留名而谋杀父亲的必要。在杨坚去世时,他的年龄为63岁,在古代算得上高寿。值得注意的是,在他去世前的两年,他的原配夫人独孤伽罗已先行去世,而独孤伽罗这个多年的悍妇,一生以来都坚决要求杨坚不纳妾。然而,自独孤伽罗去世后,杨坚疯狂地纳入了多位妃嫔,具体数目令人咋舌,按照史书记载,他拥有贵人三人,嫔妃九人,以及多达二十七名侍妾,还有八十一名“玉女”。这样的繁衍行为,已数不胜数,显然,纵欲过度才是他致命的原因。
而且在他临死之前,杨坚曾言“若非皇后早逝,自己也不会如此”,这也暗示着他的重负和孤独。所以,杨坚的死因不应归结于杨广的阴谋毒杀,而是因纵欲过度,历史也确实记载他是因病去世。李世民下令编纂的《隋书》如是所述,如果杨广真有弑父之举,李世民绝不可能掩盖这样的罪行,毕竟两人之间并无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