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目前为止投资最大的一部剧”,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一开播,就让人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电影大片质感。导演王伟透露,《人生若如初见》的制作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而选择拍这部剧,既是因为他对编剧江奇涛先生剧本的喜爱,又因为他对历史题材的热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当剧名《人生若如初见》映入眼帘时,便让人不禁陷入对往昔岁月的思索与回忆,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晚清时期。
李现、魏大勋、朱亚文和周游等演员的精彩表演,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时代动荡,生活颠簸,但他们的服饰却不容忽视,每个人的装束都经过精心设计,几位青年才俊仿佛就是行走的晚清男模。
杨凯之是革命志士,从初期的囚服到留学日本时的军服,再到归国后的西式服装,每一套服饰都体现了他英俊挺拔的身姿。梁乡,作为清朝宗室的子弟,身上的官服系更多,直到最后才有了便服。而李人骏,则追求功名,渴望升职加官,他的官服自然是最多的。吴天白则以西式服装为主,配以日本和服,服饰与性格相得益彰,显得潇洒随意。
杨菽红的服饰设计同样充满心思,少女时期清新淡雅,随着岁月的流逝,服饰颜色逐渐沉稳,显得更有历史的厚重感。《人生若如初见》所呈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的大变革时期,剧中每个人的服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巨大差异。
服装师根据当时的奏折和老照片进行反复考证,才最终呈现出那一款军服的样式。便服大多采用麻或棉质地,像宋葆全这样有钱人和皇族,衣服质地则更为讲究,往往选用丝绸或漳绒。清代的女装色彩丰富,剧组特意减弱了色彩对比,以便更好地融合剧集的气质,增添了历史沉淀感。
“历史是什么样子,服装就呈现什么样子。”《人生若如初见》的服装制作历时近一年,最终完成了3000多套服装,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的衣着状况,尽力还原了当时的服饰面貌。
剧中,梁乡、杨凯之和李人骏三位青年才俊心怀壮志,踏上前往日本的游轮,渴望学习军事知识,力图拯救即将崩溃的中华民族。初时,他们是彼此信任的兄弟,在异国他乡互相扶持。李现、魏大勋和周游的默契配合为剧集增添了不少喜剧元素,三人小分队的互动自然流畅,展现了三位角色各自鲜明的个性。
尽管激情澎湃地讨论着救国之道,他们也难以避免那段懵懂的爱情。混乱的时代,爱情就像梁母屋中的灯火一样,明暗交替,扑朔迷离。在去日本的游轮上,梁乡便对谢菽红产生了情愫,他细心为她洗衣服,却被和菽红同住一室的吴天白打断,心情郁闷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在日本重逢时,梁乡对母亲吐露心声,表示菽红对他宗室身份有所顾虑,但却被母亲责备不争气。好不容易约到菽红共进晚餐,却被菽红当场推销店里的产品。在菽红那里遭遇挫折的梁乡,在芳子小姐那里,显得更加手足无措。芳子一方面称梁乡是谦谦君子,另一方面抱怨平田不等她答应便宣布主权,梁乡一味附和,最后芳子在他离开后大肆吐槽。
与梁乡不同,杨凯之的爱情显得轰轰烈烈。他与朝鲜小姐珠姬彼此倾心,带着珠姬与梁乡、李人骏和杨一帆一同聚会,却因为珠姬的身份问题,导致他们被抓进拘留所。珠姬被安排了婚姻,她渴望杨凯之带她回国,但杨凯之心知神州正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狠心拒绝了她。
李人骏安慰心情低落的杨凯之,而梁乡则挺身而出,用几句话安抚了珠姬。军事学校中,梁乡总是默默关心身边人,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看似鲁莽的他,实则已经在为未来铺路。亲王、日本公爵、革命志士以及袁世凯都在争取梁乡的支持,他也终于剪掉了头上的辫子,但这是否意味着他能割舍封建王朝的枷锁呢?
三位青年才俊代表了晚清时期不同的政治力量,他们的命运在归国后将逐渐分道扬镳。
剧中的清朝场景,通常以昏黄的烛火为主,反映了清廷的腐朽与衰败。而革命志士的场景则与之截然不同,虽然光线并不耀眼,但却充满温暖与希望,展现了他们积极进取、拨开阴霾见阳光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部年代传奇剧,《人生若如初见》具有符合时代气氛的色调与质感,细节处处体现了用心,质感十足且生动鲜活,无愧为顶级编剧的封笔之作。剧中的一场戏,梁母到日本治病,梁乡带着同学们回到母亲住处,大家举杯共饮,场面热闹而温馨。
然而,尽管大家都渴望学成归国后大展宏图,青年志士们心怀的理想却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对话渐渐揭示了不同救国道路的本质分歧。在热闹和谐的外表下,矛盾却悄然滋生。究竟他们是会各自分道扬镳,还是最终殊途同归?让我们锁定《人生若如初见》,见证那个百年前时代转角时,年轻人们那一份赤诚的呐喊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