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后,为了扫清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34师师长尤太忠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带领部队向重庆挺进。
有一天,某团的炊事班成员停在路边稍作休息,大家都感到极度疲惫,迫切希望能抽根烟缓解一下困倦。然而不巧的是,炊事班每个人口袋里的烟都已经抽完了,眼见着大家越来越萎靡,炊事班长老宋显得十分焦虑。
就在这时,一队人马出现在远处,缓缓骑了过来。老宋眼尖,立刻认出了领头的正是师长尤太忠。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急忙对身边的战友们说道:“快点,这是小尤子,赶紧拦下来!”
炊事班的战士们听到后都一愣,大家都认识尤太忠这位师长,但他们没想到老宋竟然称呼师长为“小尤子”。大家愣住了,纷纷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老宋才意识到战士们没有反应,他也急了,于是站了起来,走到路中央,向尤太忠招手示意他停下来。
让人吃惊的是,尤太忠看到老宋在招手后,毫不犹豫地停下了马,翻身下马,笑着走到老宋面前,握住他的手,问道:“老班长,有什么指示?”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困惑,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老宋会管尤太忠叫“小尤子”,更不解的是,老宋竟敢拦住师长的马,而且尤太忠居然下马,并且态度如此亲切,问老宋有什么需要。毕竟,尤太忠是师里的最高领导,而老宋只是一个普通的炊事班长,级别上有着天壤之别。
所有人都愣在那里,屏息期待接下来的发展。老宋听到尤太忠的问话后,毫不拘谨地说道:“我们炊事班的烟抽完了,要是你有烟的话,能不能给我们分些,大家抽根烟缓解疲劳,我们好继续行军。”
尤太忠听后哈哈一笑,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口袋里的烟递给了老宋,并转身对身边的参谋人员说道:“谁的烟还没抽完的,都拿出来。”
参谋们迅速按照师长的命令,把兜里的烟都取了出来递给了老宋。尤太忠又问:“还有其他需要吗?”
老宋接过烟,笑着说道:“没有了,师长快去赶路吧,别耽误了大事。”
尤太忠再次握住老宋的手,笑着叮嘱道:“保重身体。”说完便翻身上马,消失在行军队伍的队列中。
直到尤太忠的身影远去,老宋开始给炊事班的人分烟,大家这才稍微回过神来,但心中的疑惑依然没有消散。于是,有人忍不住问老宋:“班长,您怎么敢这么对师长这么不拘礼节,直接管他叫‘小尤子’,而且师长似乎一点不生气,反而这么客气,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老宋听后,哈哈一笑,便开始讲起了他和尤太忠之间的往事。尤太忠出身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就为地主家放牛。然而,地主并不把他当人看待,常常让他受尽了屈辱和痛苦。
有一天,在放牛时,尤太忠不知为何牛丢了,回去如果被地主发现,肯定会遭到毒打。无奈之下,他只能逃到附近的红军队伍里避难。当时他年仅12岁,既不敢开口,也不认识人,正巧被老宋发现。老宋看到这个惊恐的小孩,立刻将他带到炊事班,给他一点食物。
尤太忠向老宋诉说了自己丢牛的事情,坦言自己害怕回去,因为地主会把他打死。于是,他请求老宋收留他加入红军。
老宋知道他只有12岁,身体瘦弱,根本不符合当兵的条件,但看到尤太忠那种迫切的眼神,他心软了。于是,老宋向连队的领导为尤太忠说情,最终,连队同意收留他,成为编外人员,安排到炊事班工作。尤太忠从此与老宋开始了朝夕相处的生活。
老宋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尤太忠。在行军和作战时,他总是把尤太忠带在身边,教他如何打枪、如何躲避炮火,吃饭时也总是将自己碗里的饭菜分给他。
在老宋的悉心照料下,尤太忠快速成长,后来,老宋为他办理了正式入伍手续。从那时起,尤太忠和老宋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战友,更像是父子一般的深厚情感。
尤太忠表现得勇敢机智,记忆力超群,还拥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老宋发现他的潜力后,向团里推荐了他,并最终帮助他晋升为干事、指导员、营长、团长。尽管尤太忠最终升任为师长,但他依旧非常敬重老宋。
大家知道了这段往事后,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老宋会管尤太忠叫“小尤子”,而尤太忠作为师长,又为什么如此尊重这位曾经的老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