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刘备手握如此众多谋士,为何最终仍然落败?原因在于他入局的时间实在太晚,根基也相对薄弱。谋士的真正作用在于能帮助一个人从被动的棋子转变成主动的棋手。刘备自从在新野招募徐庶以来,才算开始真正拥有了谋士。而此时的曹操已经先后驱逐了袁绍和吕布等多个强敌,孙氏家族也已经经历了三代的雄图霸业,孙权更是接手后迅速稳定了局势。鲁肃所书写的策划,实际上在隆中对之前就已经揭示出一个思路:先取荆益,随后伐北。由此可见,当时能够开辟的战场,仅剩下这两个易攻之地,并且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曹操南下的第一步便是争夺荆州,平定马超后立即向汉中进发。可见,各方谋士早已意识到这两地的重要性。
即便刘备拥有过人的能力,其他对手同样不容小觑,遗憾的是,作为皇叔的他入局太晚了,他与曹、孙两家的差距逐渐显露。在大汉帝国的十三州中,仅剩的两州便是荆州和益州,而刘备已经失去了其中的一块,败北的几率极高。底子薄弱的他根本没有容错的余地。刘备真正稳固其地位的时间也太晚了,他的对手们早已经营多年,并且刘备在关键时刻还遭到了小舅子的背叛,盟友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曹魏的整体实力远超刘备和孙权两家的合力,刘备败北自然无可厚非。
因此,刘备入局的时机实在太迟了。实际上,诸葛亮和隆中对中提到的荆州和益州,不仅仅是因为这两地的战略重要性和战斗便利性,更是因为除了这两个地方,别的区域已经无法开战了。北方的统一价值极其巨大,集结了无数的人才、兵力与粮食,远超蜀汉和东吴的资源。
即便是稳住荆州和益州,丞相也曾说过,天下若有变局,才会有机会可寻。赤壁之战一旦失利,曹操基本上就无法做到统治天下。然而只要后继者不出现绝世的强者,曹操的统治便是难以撼动的。正是依靠那些众多的杰出人才,才给了刘备在桌上争夺一席之地的机会。如果没有诸葛亮等人全力以赴的支持,刘备也不可能轻松实现三分天下的目标。他欲挑战其他两家,难度可想而知。虽说仁义可以赢得人心,但在绝对实力面前,仁义的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刘备崭露头角的时间较晚,留给他的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曹操在早期犯下了不少错误,但他拥有充足的时间与较为厚实的资本,犯错并不算致命,这一切刘备却难以承受。
其实,刘备在面对曹军北上时还是表现得过于心急。尽管情况下紧迫,他仍选择派兵支援荆州,结果导致汉中张鲁投降给曹操,这对刘备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作为一国之君,因兄弟被杀而贸然行动并不明智。如果刘备当初能够忍痛割舍,放弃荆州的三个郡,即便会遭受东吴的强势压制,但至少可以避免关羽的陨落与夷陵之战,从而稳定与孙权的联盟关系。
关键在于,刘备从进入川域开始失误,凤雏的遇难便是一个开始。而后再失去荆州、夷陵战败的后果,刘备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快速摇摆中,他未能妥善处理与刘璋的关系,致使凤雏失去生命;而在荆州,关羽未能小心翼翼地处理与孙权的关系,导致局势急剧恶化。刘备和诸葛亮在对待荆州和孙权的问题上,始终抱有谨慎的态度,诸葛瑾亲自前来亦是深思熟虑。
至于夷陵之战,策略的失误使刘备遭遇了重大损失(实际上讨伐吴国的战略并非完全错误,主要是因为荆州这一重要地盘的丢失,孙权杀掉关羽的意图显而易见是为了毁掉联盟,进而消灭刘备)。不过最终却为诸葛亮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加之诸葛亮本性清高、孤傲,不善于招揽人才,反而犯了刘备的错,错误使用马谡造成“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的惨重代价,这两大不可逆转的错误让刘备的盛世基础迅速崩塌,推动了其衰退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