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魏的第四任皇帝,继位时间为254年11月1日-260年6月2日。自幼聪慧过人,且兴趣广泛,才华初露便令人瞩目。正始五年(244年),曹髦被封为高贵乡公,到了嘉平六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了当时的皇帝曹芳,拥立曹髦登基为帝,年号“正元”。
曹髦深具文学和军事才干,崇敬古代英明君主少康,并对司马懿家族日益壮大的权力深感不满。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己丑日(6月2日),曹髦亲自起义反抗司马昭,却在太子舍人成济的刺杀下英勇殒命,年仅十九岁,按王礼葬于洛阳西北。曹髦在位之初,虽然成为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傀儡,但在司马师死后,他曾一度拥有过翻身的机会。
一
具体而言,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十二日,因司马师废除曹芳并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种种行为激起了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的反感,他们决定联合起义,讨伐司马师。这一事件清晰地表明,在高平陵之变后,尽管司马懿家族掌控了整个政权,但仍然有不少曹魏内部的力量想要挑战这个新的统治格局。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二十五日,司马师亲自督征讨淮南,经过几番激烈战斗,毌丘俭最终战死,文钦也只能逃往东吴。尽管从表面看,司马师平定了这场反叛,但也因文钦之子文鸯的激烈攻击,导致司马师的健康急剧恶化,他的眼球受伤,病情加重。叛乱平息没多久,司马师便在许昌病重不治,生命垂危。
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司马师急忙派人从洛阳召来司马昭,并对他说:“我估计自己难以挺过这关,你接掌我的大将军之位。”话音刚落,司马师便去世。消息传到宫中,曹髦喜出望外,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立即下诏命令司马昭留在许昌,并指示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自己则着手筹谋一场宫廷政变。
二
从我的角度看,司马师的骤然病逝的确为曹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方面,虽然司马师有养子司马攸,但他年幼,无法立即继承大权。另一方面,尽管司马昭有接掌权力的潜力,但司马师的权力交接工作尚未完全完成。因此,曹髦虽命令司马昭留守许昌,实际上是为了准备夺回司马师手中的权力和军队。
然而,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划,毅然决定违令带领军队直返洛阳。曹髦的这一策略因此落空。为了避免局势更为复杂,他只得妥协,接受现实,于二月初五正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司马昭完全掌控了魏国的大权。曹髦的这次翻盘机会,最终还是错失了。
此后,司马昭继续稳步加强自己的控制权,不再给曹髦任何翻身的机会。曹髦渐感失望,并因此愤恨不已,最终决定采取极端手段,直接与司马昭展开对抗,这无疑是非常冒险且不理智的举动。
三
在曹髦逐渐失去权力的情况下,他内心的愤懑与失望积压成山。至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的深夜,曹髦命令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准备兵力,在陵云台进行布防,并秘密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讨论他亲自讨伐司马昭的计划。王沈和王业一听到消息便急忙逃向司马昭,而王经则拒绝参与其中。
到了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260年6月2日),曹髦拔剑登辇,带领卫兵和随侍人员,气势汹汹地离开宫殿。途中,他们在东止车门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队。曹髦的随侍人员愤怒地对司马伷的士兵们大声呵斥,司马伷的部队见状被吓得纷纷溃散。然而,当曹髦似乎占得上风时,突然从外面冲入中护军贾充,他与曹髦激烈交战,双方直至南宫阙下展开搏斗,曹髦亲自用剑与贾充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