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封建历史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满清朝廷在入关之前,是由努尔哈赤统领的女真部落。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都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它们喜欢兼并和扩张,因为少数民族所生存的环境异常恶劣,因此他们急于掠夺财物,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满清朝廷在入关之前,他们也一直以掠夺财物为目的,但是由于皇太极和多尔衮独特的眼光,使得满清王朝一统天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
自从努尔哈赤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之后,为了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他一直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秘密立储制度传承至康熙皇帝时期,被康熙皇帝改变了。因为康熙皇帝急于要得到索尼家族的支持,帮助他打败鳌拜,所以他才改变了秘密立储制度。但是康熙皇帝也自食恶果,他在位期间也爆发了皇子的皇位之争,差一点撼动了大清王朝的国本。因此,自康熙皇帝之后,又再次实行秘密立储制度。
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他们决定继承人的最主要的根据是武力值,所以在满清王朝初期,继承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们并不考虑继承者的管理能力,只是单一的凭借着拳头说话,但是努尔哈赤突然之间暴毙,并没有说明他的继承人是谁。
努尔哈赤在去世之前,他的身边一直有一个人陪伴在其左右,所以可以推测这个男人一定知道努尔哈赤所选择的继承人到底是谁,但是这个人最终的结果是被皇太极囚禁,他就是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
阿敏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少数民族非常注重亲情之间的维护。因为他们地处荒蛮,只有家族成员团结一致,才有可能对抗强敌,所以虽然阿敏不是努尔哈赤的孩子,但是努尔哈赤一直将其视为己出,甚至委以重任。
阿敏的父亲曾经因为背叛努尔哈赤而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正常情况下阿敏一定会受其牵连,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半分责怪阿敏,反而一直把他放在身边。阿敏也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甚至成为了四大贝勒之一,位极人臣。在满清朝廷入关之初,四大贝勒可以与大汗平起平坐,可以想见当年的阿敏何等风光。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突然之间病重,在病重之时的努尔哈赤,并没有接见任何人,连皇太极也未曾见过努尔哈赤一面,但是阿敏是除外的。努尔哈赤在临终之前一共见过两个人,分别是阿巴亥和阿敏。所以这二人极有可能知道努尔哈赤所选定的继承人到底是谁。
但是皇太极突然之间上位,逼迫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阿巴亥两个年幼的孩子,多尔衮和多铎,在权力的明争暗斗中失去了亲生母亲。或许当年的皇太极是以多尔衮和多铎的生命威胁阿巴亥,要求其殉葬,可怜了阿巴亥的慈母心肠。皇太极处死的知晓努尔哈赤临终遗言的其中一位,现在仅仅剩下了阿敏。
皇太极建立了满清政权,成为了一国君王之后,他自然无法容忍四大贝勒与他平起平坐,君王在庙堂之上坐在龙椅之上,而此时的四大贝勒却也可以坐着回答皇太极的问题,这令皇太极的内心极其不舒服,让他感受到了皇权受到了威胁。
此时其他几位贝勒知晓了皇太极内心的敏感,所以选择明哲保身,但是因为阿敏自小一直在努尔哈赤身边长大,努尔哈赤对其相当娇纵,这也养成了阿敏嚣张跋扈的性格,对于皇太极的猜忌,阿敏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此一时彼一时,曾经的满清朝廷,需要四大贝勒帮助其巩固政权,而如今的满清朝廷需要加强皇权,四大贝勒自然会成为绊脚石。
因为阿敏的后知后觉,也遭到了皇太极的处置,阿敏和他的父亲一样被囚禁至死。据说曾经为了打消阿敏重获自由的想法,皇太极甚至派人以水银浇灌锁芯,阿敏在极度的惊恐以及丧失希望的情况下度过了余生。
第二位知道努尔哈赤临终遗言的人,也被皇太极处置了。曾经的努尔哈赤在临终之前所交代的继承人,到底是不是皇太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皇太极后来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免让大家猜忌。权力的诱惑总是会让人迷失心智,皇太极能够统领大清王朝一步一步逐鹿中原,可见他是一个合适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