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水淹七军的捷报传到成都,刘备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半年后,这座让曹操都吓得要迁都的荆州城,竟被东吴吕蒙带着几船扮作商人的士兵给端了老窝。其实,造成关羽结局的原因,就跟打麻将似的,关羽手里明明握着四个"混儿",偏偏当废牌给扔了。
这可不是瞎说。《三国志》里明明白白写着,刘备入川前给二弟留了四个人才:潘浚、郝普、习珍、习宏。这几个名字现在听着耳生,当年在荆襄地界可是跺跺脚就能震三震的人物。特别是那个潘浚,年轻时候在刘表手下当过江夏太守,连曹操都夸他是"荆楚之杰"。
被当抹布使的"活地图"
先说郝普这个老实人。诸葛亮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守着零陵郡这个粮仓。结果关羽北伐时跟抽水机似的,把零陵守军抽得只剩老弱病残。后来东吴大军压境,郝普站在城楼上看着底下黑压压的吴兵,急得直拍大腿:"关将军要是给我留三千精兵,我能让吕蒙在这啃半年土!"最后实在没法子,为了满城百姓不遭屠戮,只能开城投降。
这事儿听着憋屈吧?更憋屈的还在后头。东吴那边倒是对郝普客客气气,孙权亲自给他摆酒压惊。后来有人看见郝普在吴国当官时,书房里常年挂着零陵郡的地图,逢人就说:"这块地界哪里能伏兵,哪里能屯粮,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把盟友气成仇家的"嘴炮王"
要说最可惜的,还得数那个被关羽骂作"犬子"的潘浚。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诸葛瑾带着孙权的亲笔信来提亲,想让孙权的儿子娶关羽的闺女。关羽捋着长髯斜眼一瞥,张口就是:"虎女焉配犬子!"这话可捅了马蜂窝,孙权好歹是坐断东南的一方霸主,哪受得了这气?
其实潘浚早就提醒过关羽:"东吴那帮人最要面子,咱们得顺着毛捋。"可关羽偏不信邪,非但把潘浚的劝谏当耳旁风,还把他打发去管仓库。后来荆州丢了,潘浚被东吴俘虏,孙权亲自上门请他出山。您猜怎么着?这位爷带着吴军掉头就把江陵城给打下来了,用的还是当年给关羽画的城防图。
兄弟俩的"绝地求生"
习珍、习宏这对兄弟更是一把辛酸泪。
他们守着零陵北边那片山地,本来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可关羽北伐那会儿跟催命似的,三天两头来调兵。习珍捧着调令直叹气:"我这山里就五千兵,您非要抽走四千,难不成让我带着老百姓拿锄头守关?"
后来东吴大军真来了,习珍带着剩下的一千多士兵钻山沟打游击。最惨的时候,粮食吃光了就挖野菜,箭射完了就扔石头。撑了足足三个月,最后被吴军围在悬崖边上。"说完就要抹脖子,还是他弟弟习宏死命拦着,这才留下条命。
诸葛亮的"后悔药"
等到荆州失守的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看着战报直拍桌子:"云长啊云长,你怎么就......"话没说完,眼泪先下来了。外人不知道的是,这四个被关羽当抹布使的"奇才",原本都是诸葛亮亲自考察过的宝贝疙瘩。
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有次喝醉了跟姜维掏心窝子:"要是当年二将军肯听潘浚半句话,咱们现在北伐的粮草能省一半!"这话可不是瞎说,您看后来东吴拿着荆州当跳板,水军战船顺着长江直插益州腹地,把诸葛亮愁得头发又白了好几根。
历史没有"如果"
现在咱们站在上帝视角看,关羽要是稍微收着点脾气,把这四个"奇才"当人看,荆州能不能守住?要我说啊,至少能多撑个三年五载。
更关键的是人心。后来投了东吴的荆州官员说漏嘴:"当初我们要不是寒了心,哪能开城开得那么痛快?"这话听着扎心,可细想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那些被关羽骂作"酸儒"的士族老爷们,手里攥着多少佃户私兵?真要拧成一股绳,吕蒙那几船"商人"怕是连码头都摸不着。
现在去荆州古城墙根儿底下溜达,还能听见老辈人讲故事。说每到阴雨天,江面上就会传来战马嘶鸣声,那是关二爷带着周仓巡江呢。
可要是仔细听,里头还夹着几声叹息,有人说那是潘浚在后悔,有人说那是郝普在骂娘,再有本事的人,也架不住把帮手当累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