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荆州城,素来以其山水相依、人才辈出的名声而广为人知。自古以来,这里便是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乡。从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到唐代大诗人岑参,再到天赋异禀、为明朝带来深远影响的张居正,荆州无疑是一片充满传奇的沃土。
此行我们来到了湖北荆州,第一眼便被这座古城深深震撼。荆州,作为禹划九州之一,历史悠久且极具战略意义。站在古城墙上,眼前的现代高楼大厦与心中浮现的楚国金戈铁马之景相互交织。这里曾是楚国的都城,魏、蜀、吴三国都曾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想要将其纳入怀中,成为他们权力的象征。荆州,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拥有烟火气息,宛如一座跨越千年的古老城市,生生不息。
荆州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起,历经3000余年的岁月风云。从此,这片土地成为了历代王朝的都城。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后,荆州被划为江陵县,此后便以“江陵”之名广为流传。正如李白所言,“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座古城自此步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尽管荆州曾是楚国的国都长达四百年,但它真正成名的却是那段深刻的三国历史。三国之间,魏、蜀、吴为争夺荆州而硝烟四起,赤壁之战后,刘备借得荆州之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关羽失守荆州,蜀汉的局势也随之动荡,这一变故使得整个三国的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他们都深知荆州的战略地位,因此荆州的历史便一直铭刻在三国时期的波澜中。
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荆州古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雄伟的城墙。关于这座城墙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历了千年的风霜与战火,这座城墙屡遭摧毁又屡次重建,见证了这座城市无数次的兴衰更替。
如今,屹立在我们面前的城墙,是明清时期重建的遗迹。荆州古城墙分为水城、砖城和土城三部分,其中水城指的是环绕城墙的护城河,长约10公里,宽约30米,与古运河相通。砖城则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坚固青砖城墙,而土城则是城墙内侧的土垣,历史悠久且富有象征意义。
我们的游览从东门开始,参观完护城河和东城门后,我们来到了张居正的故居,这是荆州历史与文化的另一座重要地标。张居正故居占地6900平方米,呈长方形布局,座落在东城墙旁,院落古朴典雅,仿佛将我们带回了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这里有明清风格的四重院落、西花园、照壁,还有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和纯忠堂,每一处都诉说着张居正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历史记载,张居正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才智,“少颖敏绝伦,十五诸生”是对他少年时光的真实写照。他7岁时便已通读《六经》,12岁便考中秀才,13岁就参加了乡试,16岁便成为举人。如此迅捷的成就,让他在当时的学界脱颖而出。年仅23岁,张居正便考中进士,成为古代少有的英才之一。
许多人都通过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了解过张居正。在严嵩掌权的时期,张居正已进入内阁,逐渐成为明朝最高权力中心的一员。最终,他成为了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决心在政务上大刀阔斧地改革。他推行了“一条鞭法”,这一政策不仅简化了税制,还极大地充实了明朝的国库。通过丈量土地、普查人口、统一赋役等一系列举措,明朝的财政状况逐渐好转,国库也因此充盈。
在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时,太仓的存银已高达四百万两,足够支撑未来数年的开销。他的改革为濒临崩溃的明朝注入了新的活力,延续了这个大朝廷近70年的生命。史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万历中兴”。
离开张居正故居,我们继续漫步在荆州古城的城墙上。这座城墙全长约10.28公里,东西宽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墙高9米,厚度约10米,城墙上有9座城门,2座门楼,还有瓮城、敌楼等防御工事。站在城墙之上,仿佛能看到历史的画面一一浮现,触摸着古老的青石,遥望着远方,那些岁月的风云与故事仿佛在眼前再度上演,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