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有五位高级干部提出辞职,令人惊讶的是,吴德便是这五位中的一员。辞职请求经过批准后,吴德选择继续住在东交民巷,这片充满历史感的地方。然而,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吴德几乎从未走出过家门,甚至与外界和曾经的下属也断绝了联系!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持续了长达多年的时间。
吴德,原名李春华,出生于1913年,来自河北丰润。他在19岁时便投身革命事业,一直为冀东地区的革命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吴德的仕途顺利,曾担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吉林省委第一书记以及东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要职。到了1966年,他离开了东北,调任北京,先后担任北京市第二书记、北京军区政委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在辞职获得批准后,吴德选择了隐居生活,他的日常变得异常简单而充实。每天,他都会花时间阅读《人民日报》,紧跟国家的时事动态。同时,他也坚持练习书法,偏爱瘦金体,每次书写毛主席的诗词,尤其是《沁园春·雪》,他反复摹写,无数次将诗中豪情传递在纸上。此外,吴德也在东交民巷宽敞的院子里种花,晚上若是失眠,便会走到院子里欣赏那些花朵,给自己带来些许安慰。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许多年,直到胡耀邦来到吴德的家中,得知他长期足不出户,便关心地劝他去外面走一走,领略一下祖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女儿吴铁梅的陪伴下,吴德离开了自己的小天地,先后前往广州市、海南岛和西安市等地。当他看到各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时,心中的愉悦与欣慰重新点亮了他的眼睛,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到了1992年,在经历了13年的封闭生活后,吴德感到身体状况日渐不佳,于是去医院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血液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他又去北戴河进行疗养。到了1995年,对于即将到来的悠久旅程,吴德心知自己时日无多,便留下一份令人动容的遗嘱,其中明确表示:1. 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2. 不举办追悼会;3. 身体可供医学研究使用。
1995年11月29日,吴德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82岁。他的生活与奉献,如同他那笔下的诗词,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褪色,但却永远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