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详解岳飞被杀全过程:离奇谋反案,主谋究竟是谁?
创始人
2025-09-06 04:02:52
0

在谈及岳飞之死时,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前提:岳飞的死因,归根结底,还是赵构下令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赵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站在赵构的角度,理解他为何做出这种决定,分析岳飞触动了他的哪根神经。

首先,赵构削兵权的背景非常重要。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开始,宋朝就形成了一个传统,即不允许武将过度权力膨胀。这一点在宋代的历史中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赵匡胤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那个时期军人当家做主,赵匡胤作为皇帝,自然需要防范武将的权力过大。赵匡胤的这种做法,虽有争议,但主要是为了稳固赵家江山。因此,赵构在继位后,继续延续了这一传统。在削夺了刘光世的兵权后,赵构开始将目光集中在张俊、韩世忠和岳飞身上。张浚(注意,他不是张俊)在削夺刘光世兵权时曾发生过淮西兵变,南宋颜面尽失,因此,赵构在处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时,必定小心谨慎,避免重蹈覆辙。

在赵构削夺刘光世兵权时,岳飞曾提出要回家守孝,虽然赵构不同意,岳飞依然坚持离开了中央。这一举动可能让赵构心生不满,也为后来对岳飞的怀疑埋下了伏笔。岳飞第一次离开岳家军时,由张浚派遣张宗元接管岳家军,然而这一接管差点引发兵变。最后,岳家军的参谋长薛弼出面,劝告大家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个人的行为让岳飞陷入困境。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岳飞当时确实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要离开中央,而一些人则过度猜疑他的动机。我们也可以从赵构的角度理解岳飞这一行为的含义:他离开,似乎是对刘家军分配问题的不满,特别是在当时,赵构改变了最初的承诺。更为重要的是,张宗元接管岳家军时,差点闹出了兵变,岳家军内部似乎并不完全忠于中央,甚至有可能成为岳飞的私人军队。

这一点的解读可能并非百分百准确,但它仍然有其合理性。否则,后续的案件就难以继续展开。

淮西之战结束后,赵构命令张俊和岳飞前往淮东改编韩家军。这个过程中,韩家军的高级将领居然全副武装前来迎接,张俊的回应充满了警惕,他要求韩家军解除武装。韩家军的将领解释说,按军规应如此,但张俊却坚持要求解除武装再见。经过这场风波,韩家军最终顺利改编。

相比之下,张家军的改编则简单得多。张俊主动请求接受改编,他与赵构的关系深厚,赵构曾暗示张俊,如果愿意听从朝廷,张俊就可以像郭子仪那样成为南宋的军事领袖。张俊立刻选择配合,显示了他的顺从态度。

接下来,赵构的目标转向了岳家军。然而,由于对岳飞产生了些许不信任,赵构并没有直接采取强硬手段,而是采取了舆论攻势。最初,言官提出弹劾岳飞,赵构将奏章副本交给岳飞,但未直接表态。这一举动在当时的官场中,可以理解为赵构希望岳飞自愿辞去职务,接受改编,而不是走极端。历史上,张浚和刘光世曾在面临弹劾时主动辞职,这也为岳飞提供了一个类似的选择。

岳飞在收到这些信息后,自觉应该主动辞职,他选择了离开中央政府,前往庐山继续守孝。这个决定表面上是为母亲守孝,但实际上却再度触动了赵构敏感的神经。赵构此时会产生疑虑,认为岳飞上次以“守孝”为名离开,或许只是借口,而这次再次提出同样的理由,是否意味着岳飞依然对自己心怀不满?

尽管赵构的猜疑未必完全合理,但岳飞此时的行为的确激起了赵构的疑虑。更复杂的是,当时有传闻称岳家军正在谋划接岳飞回军,这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岳家军的将领张宪也被指控图谋不轨,试图逼迫朝廷让岳飞重返岳家军。

这一消息让赵构更为警觉。王贵作为岳家军的二号人物,他在得知这一信息后,选择了向赵构报告,并将张宪抓了起来,连同岳飞的儿子岳云一起。

此时,岳飞的情况已经相当危险,但南宋内部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并不统一。有人认为,尽管岳家军有些动作,但岳飞未必直接参与其中,因此并不应该被判死刑。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理,张俊最终确认岳飞的罪行并不明确,所谓的罪证多为一些模糊的言辞。这些罪证并不构成确凿的证据,甚至很难被认定为死罪。

然而,赵构依然决定对岳飞下达死刑。这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岳飞个人的言辞行为,更是因为他触动了赵构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岳飞两次提出守孝的理由,并且曾多次与中央政府发生微妙的摩擦。而当时宋金和谈的局势使得赵构认为,杀岳飞已经没有太大风险。

总的来说,岳飞之死的直接责任在赵构,而秦桧和其他人更多是起到了配合的作用。坊间流传的“秦桧是主谋”说法并不成立。事实上,赵构早已做出了决定,而秦桧只是执行者。

最终,赵构决定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虽然赵构知道岳飞未必真的有谋反之心,但皇帝的怀疑足以决定一切。这一行为虽然出于政治考量,但却也让后人对赵构产生了不小的负面评价。

总之,岳飞的死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命运的悲剧,它背后牵涉到权谋、猜疑、历史的复杂性。赵构做出这个决定,固然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但对岳飞的杀害,仍然难以为赵构带来正面的评价。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朝...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更多独特的参与体验,感谢...
原创 埃... 埃及的医疗实践在罗马帝国灭亡后依旧对后来的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埃及医...
原创 当...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一生救死扶伤,治疗疑难杂症无数,一代枭雄曹操也...
原创 我...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近500位帝王,其中有许多令人铭记在心的人物。例如,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从...
原创 红... 1934年10月之后,中央红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大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二万五千里的北上长征。然而,仍有...
原创 胡... 公元前303年,赵武灵王赵雍与其重要大臣肥义经过五天的深度讨论,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在赵国...
原创 李... 历史长河中,宋代的《东都事略》记载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宋代第二任皇帝即位时,他曾向群臣询...
原创 庞... 在三国猛将排行榜里,庞德绝对是个充满争议的狠角色。他能跟老年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这战绩够亮眼吧...
原创 正... 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程同文,时任兵部郎中,突然接到了来自吏部的任命通知,被升为鸿胪寺少卿。这一消息一...
原创 李... 历史开讲 公元643年,魏征弥留之际,李世民亲自带着太子李承乾与年仅9岁的新城公主前去探望。为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