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侵华战争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史学家研究的热点话题。从最初的“仰慕”学习中华文化,到后来对中国的“蔑视”甚至侵略,这种思想转变与日本人中国观的变化密切相关。
幕末时期是日本近代史的第一个重要阶段,承接了元和偃武的思想,并为明治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这段历史的意义不可忽视。那么,在这个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有哪些转变?其背后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纵观日本人中国观的变化,其实可以概括为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在江户初期,幕府政权的治国理念以儒家思想中的朱熹学说为核心。当时,江户幕府鼓励国内的士人和学者深入研究朱子学和儒学经典,甚至将朱子学视为日本学术的最高标准。因此,作为朱子学发源地的中国,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自然十分崇高。江户初期,日本全社会对中国抱有极大的尊重与向往。
然而,随着“海禁”政策的结束,这种盲目追随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学者和思想家开始不再全盘接受朱子学,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始强调日本文化的独特性。这些学者,如西川如见、新井白石、荻生祖徕等人,已经能够批判当时的“华夷秩序”,并开始思考日本应走怎样的独立发展道路。
进入明清时期后,日本的思想界流行起了“华夷变态”的论调,部分日本人认为清朝的满洲政权推翻了汉人王朝后,他们才是中华文化的真正继承者。这一思想的兴起,也反映了日本对于自己在东亚的边缘地位的不满,促使他们迫切想要摆脱困境,确立自身的优越性。
到江户中后期,朱子学逐渐失去影响力,王阳明的心学开始受到部分思想家和文人的青睐。王阳明学说中强调的自我独立、尊重自我、思想解放等理念,对当时的日本政治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到了这一时期,日本思想家不再单纯模仿中国文化,而是选取对日本有益的部分进行改造和应用。
从总体来看,幕末之前,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大致是以尊崇学习为主,而到江户后期,逐渐转向关注本国文化的优越性。
然而,随着幕末的到来,王阳明学说在日本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再加上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
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带领舰队打开了日本的国门。1854年,日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签署了《神奈川条约》,并先后与英国、俄罗斯、荷兰等国签订类似条约,宣布结束了长达200多年的锁国政策。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道路。此时,作为曾经“导师”的中国,早已在鸦片战争中遭受惨败,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使得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再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开始认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此后,日本为了寻找本国的出路,同时也想了解中国如何应对困境,决定派遣使者前往中国考察。1862年,日本的“千岁丸”号船抵达上海。然而,当时的上海经济凋敝,民生困苦,远未达到日本传闻中的繁华景象。刚刚经历过战争的中国,虽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改革,封建主义根深蒂固,民众生活困苦。日本使者震惊于中国的状况,回国后,他们的见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让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最初的尊崇转为轻视与不屑。
随着这一转变,新的思想家开始在日本崭露头角,他们不再盲目跟随前人的思维方式,而是把目光转向西方,学习其发展模式。此时,儒学衰退,国学复兴,洋学开始流行,成为新的思想潮流。
这段历史的发展,也为日本后来的侵华行动埋下了伏笔。1874年至1945年间,日本侵华战争造成了中国至少2.8亿非正常死亡人口,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而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损失高达620亿美元。
那么,幕末日本人中国观转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首先,清朝末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逐渐衰退,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清政府继续沉浸在“天朝大国”的幻想中,固步自封,错失了变革的机会,导致原有的优势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儒家思想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
其次,日本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随着民族优越主义的兴起,日本开始放眼世界,尝试通过改革迎接新的挑战,最终导致了日本对中国的根本性看法的改变。
那么,幕末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对中国乃至世界格局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这一转变直接影响了日本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幕末之前,日本虽然与中国并无太多深厚的关系,但日本一直视中国为东亚的强国,学习中国的思想文化,尊重中国的传统。而到了幕末,日本的中国观发生转变,不仅改变了日本国内的思想发展方向,也扭转了日本对中国的外交态度,最终为后来的侵略做了铺垫。
对日本自身而言,中国观的转变使得日本国人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国家主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看到中国的衰弱之后,日本开始有了成为东亚中心国家的野心,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的情绪开始升温。
此外,随着日本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国内也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推崇西方的文化和发展模式,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理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受到了广泛支持。
从国际形势来看,日本的中国观转变让他们深刻思考自己的地位和未来,最终推动了日本采取了侵略性的大陆政策,重新塑造了东亚的国际秩序,进而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幕末时期,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直接成为了日本走向侵略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日本自身思想的变化,也有中国闭关锁国的弊端,以及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如今,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段历史,避免重复中国曾经的错误,防止因自满和固步自封而陷入困境。
今天的中国,已经崛起。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了2.3%,2021年更是实现了8.1%的增长,反观日本,在经历了泡沫经济之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2020年,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出口比重超过20%,2021年进一步增加到25%。
这一切也显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日本昔日的窘境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