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政府为何选择退位,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封建统治,而不做任何抵抗呢?原因很简单——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没有了继续抗争的资本。
所谓的反抗,其实是需要一定基础的。一方面,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准备承担相应的代价。然而,清政府既缺乏这种力量,又无法承受这种代价,因此只能顺从,最终将政权交接出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举世震惊。从这一天开始,全国各地的局势急剧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各地情况:
湖北:
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广总督瑞澂迅速弃城而逃,登上停靠长江的楚豫舰,逃往上海。虽然清廷下令革职并要求追究其责任,瑞澂依然成功逃亡日本。与此同时,湖北革命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革命浪潮迅速蔓延。
湖南:
不久,湖南也响应起义。湖南巡抚余诚格见形势严重,仓皇逃离。省内的革命力量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
四川: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至四川,民众激烈反应,四川总督赵尔丰束手无策。最终,赵尔丰选择主动释放前咨议局议长蒲殿俊,并将权力移交给他。四川宣布脱离清廷独立,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担任都督。然而,局势并未稳定,军队哗变,蒲殿俊和副都督朱庆澜无法控制局面,只得逃离。新都督尹昌衡接手后,指挥军队进行镇压,最终成功抓捕并处死赵尔丰。四川局势再次动荡,袁世凯命令端方带领湖北新军进驻四川,代替赵尔丰管理省务。
山西:
太原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山西巡抚陆钟琦也未能幸免,被起义士兵击毙,局势陷入混乱。
江西:
武昌起义后,江西的革命力量迅速在九江爆发,并建立了革命政权,马毓宝被推举为江西都督。革命势力随后攻占南昌,江西正式宣布独立。
山东:
武昌起义后,山东巡抚孙宝琦面对革命潮流的压力,最终宣布山东独立,并自任都督。但在北洋军的逼迫下,山东的独立宣告失败,孙宝琦无奈离开。
河南:
曾参与武昌起义的同盟会员张钟端返回家乡河南,计划发起起义。然而,计划泄露,张钟端被清军逮捕,并最终被处决。
江苏:
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效忠革命,随即被推举为江苏都督。与此同时,江浙联军攻占南京,原两江总督张人骏逃亡,江南提督张勋败走。
浙江:
浙江也响应该起义,革命军攻入巡抚衙门,成功捕捉浙江巡抚增韫,随后释放他,并继续推进革命进程。
安徽:
安徽的革命力量要求巡抚朱家宝宣布独立。最初朱家宝拒绝,但在袁世凯的暗示下,他最终妥协,宣布安徽独立,并成为安徽都督。尽管如此,随着赣军黄焕章的进攻,局势不稳,朱家宝不得不离开。李烈钧接任安徽都督,后因支援武昌起义辞职,最终在1911年12月,孙毓筠成为新任都督。
福建:
福建革命军响应起义,推举孙道仁为都督。闽浙总督松寿拒绝投降,带领驻军与革命军激战,最终兵败自杀。
广东:
武昌起义后,广东的两广总督张鸣岐在民众的压力下宣布两广独立,但他并未坚守这一立场,在适当时机逃跑,最终投靠日本。
广西:
广西巡抚余秉堃也因无法控制局势宣布广西独立,后由于战事紧张,他以援鄂为名离开了广西。
直隶:
在清朝即将灭亡之际,直隶总督陈夔龙竭力维持当地的稳定,直到他意识到清朝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于宣统帝退位前辞去职务,由张镇芳接任。
东三省: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极力镇压东北的革命力量,力图捍卫清朝统治。清帝退位后,他最终离开东北,前往青岛,随后应邀出任清史编修馆馆长。
云南:
蔡锷带领云南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成功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云贵总督李经羲被迫离境。
贵州:
贵州巡抚沈瑜庆辞去职务,交出了贵州的政权。
陕西:
西安起义爆发,多名清朝军政要员被击毙。陕西成立军政府,并宣布脱离清朝统治。虽然陕甘总督升允试图镇压,但最终在清帝退位后也决定撤兵。
甘肃:
甘肃地区也爆发了多次起义,尽管一些起义失败,但随着清帝退位的消息传来,甘肃局势逐渐趋于平稳。
新疆:
伊犁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成功建立了革命政权。甘肃新疆巡抚袁大化在清帝退位后辞职。
内蒙古:
绥远将军堃岫的职位被袁世凯任命的张绍曾取代。
外蒙古:
外蒙古宣布独立,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功驱逐了清朝的驻军。
青海:
西宁办事大臣庆恕在清帝退位后选择留任青海,但改为青海办事长官。
西藏:
驻藏大臣联豫有意支援清廷,但未能付诸行动。在与藏军发生冲突后,川军撤离西藏,联豫也随即离开。
在清朝的二十六个行政区中(包括十八省、东三省、内外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十四个已脱离清朝统治,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政权,外蒙古更是独立为一国。其他地区则陷入动荡,清朝政权的崩溃已不可避免。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随后,临时政府开始实施北伐。
紧接着,姚雨平率领的粤军在战斗中连战连捷,迅速占领了固镇、宿州、徐州,清朝署理两江总督张勋败走。与此同时,段祺瑞率领的北洋军也向清廷施压,呼吁早日建立共和政体。
清帝此时已无力回天,连其安保工作也都由太保徐世昌负责。最终,清朝的退位方案得到了内阁的支持。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标志着大清王朝的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