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我们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重大胜利。然而,这背后却经历了诸多波折和曲折的历程。那一年,蒋介石终于被彻底驱逐出联合国。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来,它便是唯一合法代表中国人民的政府。根据国际惯例和国际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应拥有在联合国的席位。然而,由于美国的强烈干预,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长期未能得到承认。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当局长时间得以在联合国保有席位。
美国的干涉使得蒋介石得以继续在联合国占据席位。通过“缓议案”和“重要问题案”两种方式,美国阻挠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导致蒋介石当局在联合国内的代表身份持续了20多年。1956年1月28日,蒋介石曾在接见合众社记者时发表过一番话。他提到,中美会谈可能涉及到对中国局势的讨论,而这些话题将对美国不利,因此他认为会谈没有任何意义。
同年9月28日,蒋介石在回应法国记者杜安利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能够加入联合国”以及“是否存在‘两个中国’的可能性”时,明确表示,除非以唯一合法政府的身份参加联合国,否则他将坚决拒绝,甚至考虑退出联合国。他认为,若联合国允许“共产党中国”加入,台湾必将退出。
10月27日,蒋介石再次重申其立场,他坚持认为台湾当局不接受“双重中国”政策,若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会,台湾必将撤回对联合国的支持。尽管蒋介石当时充满信心,认为美国会继续支持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但他忽视了美国背后已经酝酿的改变。
为了争取美国的持续支持,蒋介石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与美国关系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密切关注日内瓦会议,防止美国与中共达成任何有可能被解读为承认中国大陆的协议。此外,台湾当局还加强了军事合作,并通过《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推动双方在防务领域的协作,建立了新型军事设施,并获得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尽管美国的援助逐年减少,但蒋介石仍坚信美国会站在台湾一方。
然而,美国的态度在逐渐发生变化。1965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决定将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从6个扩展至10个,而最为关键的变化在于,尽管15个安理会理事国中有6个承认台湾,但7个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位。
1965年,英国前外交大臣在访美后宣布,美国已经准备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同年,法国也在联合国成立20周年的纪念文献中表示,应该考虑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1965年联合国大会的辩论中,共有71个国家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倾向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反对的声音则逐渐减弱。至1966年,部分美国官员甚至提议“两个中国”政策,支持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在联合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1971年,美国对台湾当局的支持开始出现动摇。在当时,已经有许多国家准备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资格。美国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部分官员认为,应该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虽然台湾可以继续保留其联合国席位,但安理会的席位将被转交给中国大陆。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蒋介石在台湾当局内部展开了紧急磋商。台湾当局试图通过与美国的谈判,寻找一条可以保住安理会席位的出路。但美国方面则要求台湾放弃安理会席位,只保留联合国大会的成员资格。蒋介石一方面试图保住台湾的安理会席位,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试探美国是否愿意继续为台湾提供支持。
此时,美国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出现了缓和。1971年4月,民间开展了“乒乓外交”;7月9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宣布1972年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蒋介石逐渐认识到,台湾在联合国的地位难以继续维持。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实。
早在1970年,蒋介石就在内部会议中明确表示,台湾不应过分依赖美国,而应该准备好迎接最坏的局面。尤其是在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情况下,蒋介石更加清楚,台湾要在联合国中保持席位已经不可能。
最终,在1971年8月,美国正式宣布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尽管蒋介石依然尝试在外交上争取更多时间,但现实已不容忽视。在经过多轮磋商后,蒋介石最终决定台湾退出联合国,接受现实。这一决定标志着台湾与联合国的关系彻底结束,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铺平了道路。
蒋介石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坚守和努力,最终未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台湾的联合国席位几乎完全依赖于美国的支持,而美国的支持也是短暂的。最终,国际社会的变化不可避免,蒋介石的反抗显得既徒劳又可悲。在历史的大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顺应国际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