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成为无法抹去的历史记忆。在短短六年后的7月7日,日本法西斯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和威胁达到了高潮,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中华儿女们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无数英雄为了自由与尊严誓死奋战,留下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想要分享的主人公,就是在这场抗战中奋勇向前的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陈友礼。他于1931年4月出生,当日本宣告投降时,他仅仅14岁,尚在少年期。
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来说,那段塑造了无数人命运的艰难岁月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1942年,天灾和人祸接踵而至,面对中原地区的严重干旱,侵略者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原本应该享受父母温暖关爱的陈友礼,却在这段乱世中失去了双亲,成为了孤儿。那时的他年仅11岁,正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在络绎不绝的难民队伍中,孤独无助的陈友礼承受了怎样的痛苦与磨难,外人难以想象。逃到云南后,12岁的他为了生存,悲惨地加入了招兵的队伍。
由于年龄尚小,陈友礼并没有掌握任何的技能,最终沦落街头,沦为一个小乞丐。进入军队后,尽管他渴望成为一名士兵,然而由于年幼无知,他只能在第5军200师担任马夫,负责照料那些军马。虽然工作轻松,但总算可以填饱肚子,避免了饿肚子的命运。不久,陈友礼又被调去成为一位连长的勤务兵,尽管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大多是为连长端茶倒水和跑腿,但他毕竟仍在军中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1943年,重庆政府派遣军队前往印度进行训练,陈友礼所在的团队也在其中。经过长达八个月的艰苦训练后,他们又返回云南,随后随部队越境入缅作战,成为远征军的一员。在这段时间内,陈友礼的身影被在战地采访的美国记者捕捉到了。尽管这件事最初在他心中早已淡忘,然而当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这张抗战时期的照片后,陈友礼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人们开始渴望认识这位英雄。
这张照片在国外被广泛传播,令众多外国人震惊不已。当它传回中国后,炎黄子孙无不感动,纷纷热议“娃娃兵扛枪抗日”的壮丽画面。非常多的志愿者不遗余力地寻找这位抗日的老兵,希望能与他相见。在详细的调查和对比资料之后,已经83岁的陈友礼在贵阳被志愿者们找到。当他看到自己70年前的照片时,感动得泪水夺眶而出,让在场的众人深受触动。
虽然陈友礼当年年幼,但他参军后参与了超过50场战役,真实无疑地称得上是一名老兵。在1947年的徐州战役中,他被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俘获,并被编入队伍。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悍然发动了朝鲜战争,我国迅速组织志愿军赴朝作战,时年19岁的陈友礼也随之奔赴那个战火纷飞的地方。在激烈的战斗中,由于他出色的表现,荣获三等功,为国家与民族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如今,老人育有一子二女,在贵阳的乡村里过着宁静而平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