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亡了111年,为何至今还有人守皇陵?谁来发工资?他们是谁?
创始人
2025-09-04 21:34:08
0

在大清帝国灭亡已经超过111年后,依然有人坚守在清朝的皇陵周围,令人不禁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到底是谁,又是如何谋生的呢?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从第一代守陵人的历史谈起。

清朝皇帝一旦登基,即开始修建自己的皇陵,而与之相配套的则是专门的守陵团队。这些守陵人肩负着守卫、巡逻、参加祭祀、修缮皇陵等多项任务。同时,内务府也会派遣专业宫人及差役来保证皇陵的日常运作。内务府的人员一般居住在离皇陵较近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圈”,比如在清东陵,曾有八个这样的“圈”。这些圈一般呈点状分布,以皇陵为中心,逐渐扩展成连成一线、再扩展成一片,逐渐形成了小规模的集市。而这些圈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最终发展成了如今的守陵村,而现在的村民,很多正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

在清朝时期,守陵人有着固定的职位和人数,而差役的数量则随国家的经济形势变化而波动。每当国家经济形势较好时,会增加一些差役,条件不利时则减少。各个部门在皇陵的日常运作中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这些守陵人和宫人们所需的一切物资都能得到保障,基本不与外界发生过多联系。

那么,守陵人的待遇又如何呢?我们不妨做个对比。在清朝时期,普通百姓的年收入大约在20两左右,这虽然不算富裕,但足以保障日常生活。而对于守陵人来说,情况则要优越得多。以乾隆年间为例,永陵的最高长官一年可以获得150两的俸银、90两的俸米以及20两的养廉银。此外,朝廷还会拨给他480亩的赡养土地。即便是七品的低级官员,每月也能领取2两的薪水,以及90亩赡养土地。而差役的待遇较为简朴,工匠每月的工资仅为5钱(相当于半两),厨役则以米面盐等生活必需品为薪酬。

守陵人的待遇并不奢华,但也足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除了固定的薪水外,守陵人还会收到皇帝偶尔的赏赐。比如,康熙帝就多次赐给守陵官员牛羊、马匹以及金银财物。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得守陵人享受着稳定的生活保障,他们的工资由朝廷按时发放,且不需要缴纳税款。每年的四个大型祭祀和若干次的例行祭祀日,都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节庆福利。因此,守陵人过得既宽裕又清闲,这是他们生活的鼎盛时期。

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落,守陵人的生活开始出现变化。清朝后期,由于财政紧张,政府削减了守陵人的薪水和口粮,这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逐渐下滑,不再像以前那样讲究精致。而在清朝灭亡的1912年,随着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的统治彻底结束。民国政府接管了皇陵,守陵人和差役的薪水转由民国政府支付,然而不到三年,民国政府就无法继续全额支付这笔费用,只能不断减少。

守陵人逐渐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开始变得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向皇室申请将风水墙外的土地出租,借此获取租金来补贴日常开销。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1924年北京政变发生后,所有关于皇陵的优待条件被一一取消,除去皇室的私人财产外,其他一切财产归国家所有。守陵人失去了过去的庇护,和原来的依赖关系也彻底断裂,他们不得不开始自力更生。

随着社会的变革,许多原本依赖守陵为生的人开始寻找其他生存途径。部分守陵人选择将自己划分的土地租赁给他人,以收取租金为生;也有一些人选择外迁,寻找其他谋生的机会;更有少数人转行务农,尝试通过种地自给自足。然而,由于这些人长期脱离了大社会的正常运作,他们缺乏生产技能,也不懂商业,经商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他们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难。

生活的困境迫使部分守陵人采取了极端手段,开始铤而走险,甚至开始盗窃陵墓中的物品。清东陵和清西陵地处风水宝地,周围山川秀美,墓中的陪葬品更是让人垂涎。部分守陵人开始监守自盗,借机掠夺皇陵内的珍宝,用以换取生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通过这些不正当手段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守陵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1928年,孙殿英带领军队闯入清东陵,直接用火药炸开陵墓的石门,抢掠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寝,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民国政府轻描淡写地处理了此事,但这次盗墓事件却加剧了守陵人的分化。部分守陵人以盗墓为生,而另外一些则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拒绝参与盗窃行为。

进入抗战时期,溥仪派遣的守陵队伍与八路军达成协议,避免了清西陵的损毁,清西陵也因此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随着社会和政治的变化,守陵人逐渐超越了自己原有的角色,皇陵的意义也开始发生多样化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皇陵成为了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现代的“护陵人”开始投入到皇陵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中。

自1978年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守陵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在2018年,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易县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在这百年历史中,皇陵已经不再是冷冰冰的遗址,而是成为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体,承载着无数守陵人和他们的故事。

守陵人,不仅是守护皇陵的看护者,也成为了皇陵文化传承的重要一部分。今天的守陵人依靠这片土地生活,依托着皇陵的历史与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皇陵的保护与传承中,成为了新时代的“守陵人”,同时也为游客和研究者提供着历史的见证和讲解。

相关内容

甘肃6天5晚美食推荐,甘南...
甘肃6天5晚美食推荐,甘南玩六天人均需要多少费用 家人们,甘肃这片...
2025-09-04 08:52:23
广东旅游团报名五天四晚游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总感觉内心缺失了一块宁静与美好的拼图。直到...
2025-09-04 08:50:50
国庆期间去四川成都玩4天花...
国庆长假来临,许多人选择去四川游玩,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
2025-09-04 08:50:41
多所学校建设提升工程加速 ...
记者3日从福州城投集团所属市城乡建总获悉,福州第七中学扩建提升项目...
2025-09-04 08:47:23
董路:我早就说过中国人短时...
董路:我早就说过中国人短时期内踢不了复杂足球
2025-09-04 08:42:53
孙继海:20多年来中国球员...
孙继海:20多年来中国球员的水平不断下降!
2025-09-04 08:42:52
U23亚预赛-王钰栋拜合拉...
北京时间9月3日消息,U23亚洲杯预选赛D组首轮比赛正式开赛,中国...
2025-09-04 08:41:05
搭上算力顺风车 A股基金业...
数据来源:Wind 安仲文/制表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在算力赛道...
2025-09-04 08:38:14
铁龙物流跌1.79%,成交...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9月3日,铁龙物流跌1.79%,成交额...
2025-09-04 08:37:25

热门资讯

原创 建... 本文来源公众号: 眼近史 1952年,一次,驻扎在福建地区的南下志愿军部队也例行组织战士们观看一部名...
原创 皇... 皇帝征召躲起来,知府欧阳永琦当作老师的武威县岁贡生:白昭 凉州贤孝博览馆赵大泰 白昭,武威岁贡生,...
原创 王... 文/陌游常乐 我想黛玉的病应该不是肺结核或者是痨病,因为这两种病要么会传染,要么会常咳不断。但是黛玉...
沙俄如何一步步蚕食外蒙古?揭秘... 内蒙兄弟今犹在,不见当年外蒙古!岁月悠悠,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外蒙的土十上已鲜有中国的痕迹,不变的只...
原创 纪... 《三国演义里,纪灵作为袁术帐下首席大将,是很有些能耐的,按照书中的描叙,那纪灵乃是山东人,使一口三尖...
原创 修... 中华五千年,先人留下了无数瑰宝,其中“功夫”传承至今依然鼎盛不衰;说到“功夫”很多朋友会想起李小龙,...
士林清话|非贤那畏蛇年至——古... 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是农历己巳年。蛇年来临似乎让人有莫名的恐惧。这年的正月初七,越州山阴下...
原创 李...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长安郊外,景色宜人。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及其几个随从出游打猎。 忽然发现前面树林...
原创 9... 这是清朝末年时期的一种刑罚,名叫“站笼”。 此刑罚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犯人直接站在这个笼子里边,一动...
原创 监... 梁中书 宋代的监司制度是在封建历史上高峰的存在,它的监察机构也是在唐制上的延续,后续出现了转运、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