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王朝,很多有能力的人却是因为情商未达到智商的高度惨死在帝王之手。比如杨修才智过人,但是经常口无遮拦,最终因为一根鸡肋的预测,被曹操痛下杀手。
在君王面前乱说话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事关江山社稷的回答,那就更需要周正的答案,如果回答得不好会让老大勃然大怒,如果回答错了那就是脑袋搬家,再无重阳之日。
朱元璋从吃不上饭,到当上和尚之后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发奋学习,靠着在佛门净地的修行学习,学成下山开创了一番伟业,一手建立了明朝。
他同样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王朝总有一天同样会经历前朝般的历史,想到这里他就问自己的第一谋士刘伯温明朝江山几代,思考良久的
刘伯温说“万子万孙”,朱元璋大喜,万子万孙这个说法真的准吗?
天下三分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料事如神,计策天成,呼风唤雨的描写,让众多的人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归为神一样的存在。
当然,演义小说中很多地夸张的描写,还有一些战绩都安在了诸葛亮身上。当然不可否认,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军事家,但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却没有匡扶汉室。
刘伯温则是不同,在正确的时候,遇到了正确的人。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让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元末明初非常有影响力的军事家,刘伯温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朱元璋对他非常的信任,把他比作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的张良。
朱元璋称帝之后,百业待兴之时,他也是感觉到了一定的危机。就当着群臣的面,想刁难一下当朝第一谋士刘伯温。问刘伯温大明朝的江山可以传多少代,刘伯温一听这个考题,立即陷入了沉思。
这个问题回答不好可是要脑袋搬家的,如果说个百八十年,这个答案说出来就要人头落地。如果说个千年,同样是来了时间的限制,这样回答自己的老板朱元璋也不会高兴。字眼来到了万字上,直接说个万年万代吧,好像也是没有历史的根据。
想到了万字这个吉利的字眼,刘伯温“万子万孙”的答案脱口而出。朱元璋一听万字打头带有子子孙孙的答案,非常的高兴,也是对自己的谋臣进行了赏赐。
后来看刘伯温的这一回答还真的应验了,难道刘伯温真的是半仙之体吗?还是他料事如神呢?
万子万孙
明朝的初年朱元璋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加上自己曾经是普通百姓的出身,建国初期利国利民的政策非常的多。这样国家长治久安,为明朝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们有了好的收入,衣食无忧就开始琢磨各种的火药武器、冶炼技术、甚至是采油技术都搞了起来,明朝进入了古代的黑科技时代。
基础打得好,明朝的江山还是非常的稳定的,到嘉靖年间的时候都已经将近有两万的皇家人口,这个数目在历史上的黄家人口中算是基数非常大的。随着这个明朝习俗的养成,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皇家人口已经达到了八万多人。
算上非直系的皇家人口,到明末的时候皇家的人口将近百万之众,众多的皇家人口基数也是给经济社会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这一个团体一年的开支达到了GDP的百分之二十多,这样一来,明处建立的很多惠民的好政策,到后期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明朝毁灭于万历年间
其实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明朝曾经有着短暂的复苏迹象。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名考取进士的张居正。
人如其名,他不仅有着强大的改革欲望,还有强大的执行力,博学多才的张居正考取进士功名之后,一路高升,直到升任为太傅、太师。
由于张居正勤勉从政,改革创新的思想也是深入朝廷内外。在改革方面也是非常的成功,因此在万历年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短暂复兴的迹象。
但是张居正当时考核这方面做得非常的好,在吏治上虽然非常的见成效,但是他团队方面的带动作用还是比较欠缺的。
按照常理来看,宰相级别的干部,要出入有陪同,计划有秘书,执行有运营官,结果又稽核的官员反馈。
但是,这些本来应该有的配置,被张太师给取消了,当然不只是为了节约开支。还在于张太师的精英管理思想,什么事情都得听他的,执行不坚决,自己就亲自上了,这样长时间的紧绷着神经工作在一线,为他的短寿埋下了伏笔。
张居正在实现了很多的改革目标之后,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但是同样的也是触动了很多利益集团的根基。
各种斗争埋藏在深处,这个时候张太师的压力也是陡增。即便是如此,张居正依然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在大明中兴的道路上开启了前进之门。
也许是各种不利因素的摧残,张居正五十八岁就驾鹤西游了。他一死帝国就出现了断崖式的败落,帝国的危机四伏,一年将近两成的粮食都养不活皇家的人,一连串的社会矛盾凸显了出来。最终万历皇帝被努尔哈赤打得丢掉了江山。
总结
刘伯温机智的回答朱元璋的刁难,不仅让他得到了皇帝的赞许,这句话还因为准确地预测了明朝灭亡的时间和亡国皇帝,让他被后人称为半仙之体。
刘伯温准确的语言明朝的灭亡,是源于对明朝发展的自信,当然他这几个字明显的含有奉承朱元璋的意味。无论是回答的字数,还是回答的时间节点,刘伯温拿捏得非常的到位。
刘伯温预测明代传万子万孙的预言被应验之后,很多人都开始研究起了刘伯温和他曾经翻译解析的一部奇书《推背图》,这本书一直流传到今天,但是这本书里边的内容却是极少人能够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