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1日,邓小平在万里等的陪同下,顶着炎炎夏日前往皖南进行视察。当他们到达泾县的泾川宾馆休息时,宾馆的服务员端上了一壶茶。邓小平与周围的几位领导边品茶边交谈,用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向万里和身旁的人问道:“你们尝了这茶,感觉如何?”万里赞赏道:“不错,茶香四溢。”邓小平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知道这茶叫涌溪火青,属于茶中的上品。大约十五年前,我曾在刘伯承家中喝过这种茶,觉得味道极佳。那时,他告诉我,这就是涌溪火青。临别时,伯承还特意用一个小信封装了一些茶叶送给我,叫我带回去慢慢品味。这些年过去了,但茶的味道依然让我记忆犹新。”邓小平说到这里,周围的人都纷纷鼓掌,空气中弥漫着茶香,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氛围温馨而愉快。
或许有人会疑惑,涌溪火青产自泾县,而刘伯承并未到过这里,他又是如何得到这茶叶的呢?这一点,正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关于皖南人民口中流传的英雄“打不死的刘奎”与涌溪火青之间的特殊缘分。
刘奎,191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1926年参与当地的农民暴动,1928年加入红军,193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随着新四军军部驻扎在泾县,刘奎曾任教导队工兵连连长和军部参谋。皖南事变后,他还担任过皖南游击队队长、皖南沿江纵队队长及苏浙皖赣边区副司令员等职务。刘奎在泾县战斗多年,屡次受伤,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打不死的刘奎”这一称号,实际上源自他几次负伤后,都是当地百姓的及时救治,使他从死亡线上被拉回。通过长时间的生死与共,刘奎与泾县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对泾县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产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对一种野生茶叶情有独钟——涌溪火青。涌溪便是刘奎在打游击时的一个活动区域,而涌溪火青茶则是他特别喜爱的茶品。
涌溪火青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被各朝代视为贡茶。它的产地位于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一带,这些地方出产的茶叶,都是上等的好茶,尤以某些山头的野茶为最,被认为是涌溪火青中的精华。这些茶的外形独特,色泽墨绿、油亮,带有明显的银毫,茶叶颗粒细腻且实重。冲泡后,茶叶形似兰花,汤色杏黄透亮,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味道醇厚甘爽,且回味悠长,耐泡性极好,且易于保存。2011年,国家农业部对涌溪火青实施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涌溪火青的采摘通常发生在谷雨前几天,采摘时要求茶叶大小一致,每一颗都必须是两叶一心。经验丰富的采茶女工一天辛勤劳作,顶多能采到三四斤鲜茶。采摘后,茶叶需要摊开晾干。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全程手工完成。首先要用炭火铁锅进行杀青,经过几次杀青后,再将茶叶放入竹制的竹栲中冷却,随后再用双手将茶叶揉捏成团,再次放入锅中进行烘烤,这个过程被称为“搬老锅”,需要长时间反复翻动,火候和温度的掌控至关重要,直到茶叶形成颗粒状,才算完成。当地人称这种茶为“老鼠屎”。在涌溪火青中,特别优质的“云雾罩”野茶生长在海拔近千米的悬崖上,这里崎岖险峻,云雾缭绕,阳光照射时间短。由于采摘环境极其艰难,只有体力强健的男人才能攀崖而上,特别险要的地方还需要用绳索捆绑才能采茶。正因为如此,涌溪火青的“云雾罩”野茶是极其珍贵且难得的。
在刘奎打游击时,他已习惯了喝“云雾罩”茶,深知这茶的美味,也知道这种茶生长的山头。2015年4月,我有幸与85岁的翟光杰老前辈见面,他曾担任黄田公社的书记。在我们的交谈中,翟老提到了刘奎与涌溪火青的渊源。刘奎当时是安徽省军区的副司令,他多次来黄田公社购买涌溪火青,翟光杰也多次接待了他。刘奎挑选茶叶非常讲究,尤其认定某座山头的茶叶为涌溪火青的精品“云雾罩”,当时价格为七元一斤,相当于两瓶茅台酒的价格。由于“云雾罩”每年的产量非常有限,只有几十斤,翟光杰告诉我,县里专门下发过文件,要求每年保证向刘奎提供十斤“云雾罩”作为他的专享茶。
关于刘奎与刘伯承的茶叶缘分,翟光杰的回忆中提到,刘奎送茶给刘伯承的故事令我颇感好奇。毕竟,两位将军既不是同乡,也未曾共事过,但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深厚的交情呢?为了弄清楚这一点,我在2015年5月下旬接触了刘奎的三儿子,刘曙明。他向我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刘伯承在1950年时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奎是学院的学员。刘伯承治学严谨,刘奎勤奋好学,因此二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52年,刘伯承推荐刘奎负责机械化炮兵师的建设,原本刘奎将前往朝鲜,但后来由于上级安排,他被派往皖南泾县寻找三位烈士遗骸并带回南京安葬。在泾县期间,当地的徐大爷送给刘奎一包涌溪火青茶,刘奎把茶叶带回南京后,特意送给了刘伯承。刘伯承泡茶后,赞不绝口:“好茶、好茶,茶中珍品,真是无与伦比!”
此后,刘奎和刘伯承的关系愈发深厚,二人常常互赠涌溪火青茶,并回忆起在南京军事学院时的往事。直到1979年,刘奎因病无法亲自购买茶叶,托人代购。刘曙明根据父亲的叮嘱,带着一包茶叶送给了住院中的父亲。刘奎品尝后,立刻察觉到茶叶的味道不对,怒道:“这茶不是‘云雾罩’!”他对涌溪火青的品茶功夫,甚至连一点细微的差别都能立刻分辨出来。
刘奎将军虽然已经离世四十多年,但他当年在泾县的英勇事迹与深厚感情,特别是他对涌溪火青茶的热爱和精湛品茶技巧,至今仍在鼓舞着泾县的茶农们。如今,涌溪火青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质量与产量都大幅提高,保证了其货真价实的口碑,依然让人们记住了刘奎对茶叶的独特情感和寄托在其中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