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变迁,历史的车轮不断缓缓向前,这一路走来所留下的车辙,是经验、是教训,是鞭策我们未来走得更远,走向更好的老师。人们常说:历史就是最好的老师。没错,它不仅能够帮我们了解过去,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未来。
打开记载着中国历史的万千画卷,偶然翻到了秦朝这一页。细细读来发现,秦始皇绝对是一个不简单的存在,他是使中国首次成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是灭六国后继而统一了中国的“千古一帝”。
在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秦始皇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在后期也犯过错误,故人们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美国的教科书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却与国内完全不同。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本是附属于周朝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诸侯国,那么它是如何从小到大、由弱至强的呢?讲起它的渊源便要追溯到伯益一人。在大禹治水期间,他曾是大禹的手下,后大禹治水成功,伯益也因此而立功,受到了嘉奖,被舜帝赐了赢姓。
后来,伯益的后人非子在周孝王的手下养马,并且小有成就,周孝王十分开心,于是将秦谷一带分封给了非子,这便有了秦最初的起源。后秦襄公又因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嘉奖、分封了诸侯国,自此,秦国始建。
在秦庄襄王之后,其子——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王位,当时还年幼的嬴政尚需在他人的扶持与帮助下料理朝事。不过虽然年幼,这位小秦王在治理朝政方面却是有着惊人的天赋,并且他还是一位相当有主见的小秦王,秦王朝的发展亦没有因领导者年幼而有丝毫停滞。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治理层面嬴政有着越来越清晰的目标与策略。在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他用了近10年的时间,先后歼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更有了贾谊“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叙述。
就这样,嬴政通过攻灭六国来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王朝,秦王朝演变成了秦国,并且设计了君主制度,嬴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实现中国大一统的皇帝,因为是秦国的开国皇帝,因此自封为秦始皇。
子婴投降,秦国灭亡
在秦始皇在位期间,他曾开创过许多制度的先河,例如三公九卿、中央集权、君主郡县制等,这些都为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的局面,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因病去世,享年49岁。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皇位。
可惜好景不长,胡亥并没有继承父亲治理国家的才能,他不仅能力欠缺,甚至在与赵高合谋后,违背民意,随意篡改秦法,这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其不满,于是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
在陈胜与吴广的号召与带领下,一众起义军打着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四处征集民众,并得到了各地分分响应。其中,刘邦和项羽带领的便是最有实力的两支队伍。就这样,打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的“反秦起义”正式打响。
而这时胡亥与赵高二人之间也产生了嫌隙,胡亥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早已成为了赵高手中的傀儡,但为时已晚。
赵高发现控制不了胡亥之后,篡权夺位,又扶持子婴登上皇位。虽然子婴的治国才能明显高于胡亥,但彼时“反秦起义”已经越打越响,就算再有才能,面对刘邦的强势攻破,也已无计可施。
子婴继位短短46天后,伴随着刘邦率军兵临咸阳,以及朝臣文武百官的相继撤离和投降,败局已定,子婴也选择了向刘邦投降,秦国彻底灭亡。
对秦始皇,中美观点不一
我们一直承认,秦始皇嬴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出色的政治家与改革家,他建立的统一的秦王朝结束了长时间以来,诸侯纷乱割据势力的混乱现象,为中国的统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客观地讲,在秦始皇执政的后期,他的重心已不在国家发展上了,而是更加在乎于自己如何去安图享乐。
他不仅为自己修建穷奢至极的宫殿,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百姓的纳税负担,更为过分的是对待百姓十分凶狠残暴,这也使得秦王朝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现在回顾来看,纵观秦始皇的一生,那便是有功有过,也难免人们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
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中,秦始皇却是一位近乎英雄般的存在。可能是受中西方思想差距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国外对我们中国历史的了解有些片面、不够全面。总而言之,无论如何,美方对秦始皇的评价绝对性的偏于褒扬的一面,这与国内的状况截然不同。
在美国教科书的记载中,秦始皇就只是那个帮助中国首次实现大一统的英雄。他有勇有谋,凭借着一己之力统一了华夏文明,开创了当时许多先进制度的先河,于是在美国的教科书中,秦始皇拥有着极高的评价。
并且他们认为秦王朝的灭亡终究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而与秦始皇的功过并无关系,不得不说这种态度还是很令我们意外和深思的。
小结:
归根结底,由于国度的不同,我们与国外还是存在着较大文化差异,面对许多问题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在许多问题上我们的主张都是接受正确的,好的不同观点,这即是对求同存异的一种肯定,也是我们来丰富自身见解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但是,对于美国教科书中给秦始皇做出过高评价,甚至近乎神话他的功劳与业绩,我们不进行盲目认可与肯定。
对历史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注重历史的真实性,还原性,与可靠性,那么在了解过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后,我们在从中学习的同时,也对他的不足与错误做出指正,这便是历史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