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亡于崇祯,哪一位历任皇帝是导致大明灭亡的罪魁祸
创始人
2025-09-04 09:33:19
0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以上这段话是朱由检在自己即将自缢前书写在随身袍服上,也是明末最后一位皇帝的圣旨,他的遗诏;崇祯自缢身亡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政权统治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灭亡了。

那么,我们经常听到“明亡于嘉靖”、“明亡于万历”、“明亡于天启”、“明亡于崇祯”这几种说法,究竟哪一个说法更为贴切?

“明亡于嘉靖”?

明武宗朱厚照在31岁时暴毙于豹房,由于朱厚照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在皇太后和朝廷重臣的支持下,其堂弟朱厚熜继承了皇位,是为嘉靖帝。朱厚照统治时期荒淫怠政,宠信奸宦,大明的国力正慢慢走向衰落,15岁的朱厚熜即位后,年幼的他为免沦为傀儡皇帝,必须要巩固手中的皇权和地位,便对周围的环境和势力极端敏感。

嘉靖帝执政的前半期,对权力水涨船高的文官和宦官集团进行大力打压,贬谪清洗了大批明武宗执政时期宠信的文官和宦官,如宦官谷大用、张锐、张雄、张忠等,诛杀武宗义子,锦衣卫官员钱宁和边将江彬以及其党羽,重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统治阶级政治格局;朱厚熜为缓解明武宗时期的社会矛盾防止激化,对土地兼并和税赋制度进行大力改革,发动了“清庄田”运动,将武宗时期宦官集团非法侵占的土地归还给百姓,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国家大好形势;在军事上朱厚熜整顿大明军队,淘汰了十多万名尸位素餐的官兵,并对“南倭北虏”之患大力征剿。

当大明国力平稳,向着更高的阶级发展时,嘉靖帝统治的后半期因开始崇道禁佛而怠政,迷信长生不死之术的朱厚熜极度推崇道教,痴迷于长期服食丹药,甚至于为逝去的父母各上道号;在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时,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壬寅宫变”,侥幸未死的朱厚熜更是喜怒无常,自私刚愎对权力把控性增强,轻信奸臣严嵩误国二十余载,虽然在以名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内阁的辅佐下,大明朝纲由于朱厚熜不理朝政,而且不许朝臣劝谏其崇拜道教,打击忠良等原因而逐渐败坏。

同时,嘉靖统治时期的社会危机已经全面出现,在封建强权特权的支持下,皇族垄断商业经营,民间商业遭受打击并征收重税剥削,连年的南方倭乱和北方胡虏的入侵使大明商业体系受到严重破坏,依旧痴迷道教的朱厚熜,在服食丹药中毒驾崩之前,大明朝政的腐败衰落已经将国家拖至崩溃边缘。

“明亡于万历”?

以老朱家勤政的传统基因来说,作为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真是个异类,这位爷的庙号就像他的庙号“明神宗”一样,是个神仙一样行踪飘忽不定的人物,既不喜欢求仙问道,又不热衷于后宫种马,几十年不上朝一直宅在后宫是个谜!

明定陵是现代唯一被发掘的明代皇陵,据推测应该是万历帝深受腿疾的困扰,造成了他怠政的根本原因;在以封建帝王为核心的统治阶级中,万历的怠政荒政造成了朝堂上大臣们拉帮结派相互打压,也没有对嘉靖帝留下的一系列弊端进行改革。

万历统治前期,朱翊钧在张居正辅佐下支持推行新政,史称“万历中兴”;改革带来明显变化的政治面貌和可观的财政收益,暂时稳定住大明的国家形势。张居正逝世后,由朱翊钧策划的“万历三大征”,将国库内张居正时期积累下的资金全部耗费一空,大明的国家财政举步维艰,最终只能以加重税赋的形式向底层阶级摊派,加上朱翊钧为人贪财好色,宠信奸宦,对财富的渴求远超他人,派出大批宦官远赴全国各地充当矿盐税使,盘剥百姓而导致了无数地区的民变。

虽然明穆宗朱载垕时期“隆庆开关”,宣布解除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允许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合法化,杜绝了部分走私的非法行为,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中国,但真正几个对外贸易港囗的关税只有几万两白银,私底下的官商勾结造成了走私泛滥,正规缴税的商家受到官员大肆盘剥,贿赂官员的商家受到包庇,大量税收流入各层官员的腰包,国库赤字日趋严重,万历怠政豢养了大量国家蛀虫,大明官僚阶级从上到下营私舞弊,贪污成风。

万历统治的中后期,各个机构衙门里缺官不补已经成为常态,在位官员一人身兼多职,国家机器不能有效运转,上边的命令下面不能有效执行;主要城市繁花似锦,水灾旱灾高发地区饿殍遍地,朝廷也抽不出官员和财政抗灾救灾,既然万历皇帝不重视不过问,底下官员也乐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乐观态度,对灾害采取措施和赈济,民不聊生下阶级矛盾怎么能不突出?

因此万历年间的经济高度发展只是表面假象,低下已经是暗流汹涌,在辽东地区不断崛起的后金威胁下,大明军队作战的开支还是算在老百姓的头上,“萨尔浒之战”的失利使大明陷入被动,失去辽东大部分地区让后金有了发展壮大的空间,这是大明政权崩溃的前兆。

“明亡于天启”?

万历的逃避国家政务,直接导致朝纲混乱,籍贯相同的官员拉帮结派,形成了各自的小团体,东林党因曾拥立明光宗朱长洛有功在朝中势力日盛,力压其他党派并主管内阁。

因东林党在朝廷中一家独大,“木工皇帝”朱由校文化水平又极低,只知玩乐的他对朝政也极为厌恶,其乳母客氏和魏忠贤联合,两人一起对抗东林党;在魏忠贤刻意矫诏擅权下,执掌东厂只手遮天,排挤打压东林党,造成东林六君子和一代良将熊廷弼惨死,受大狱波及人数不计其数。

内有宦官魏忠贤的专权,外有天灾人祸的肆虐,大明的统治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五月,历史上著名的“天启大爆炸”发生了,很多人认为是大明气数将尽,一时间人心惶惶;同年夏天,京师发生水灾,江北和山东等地又出现了大规模旱灾、蝗灾,同年秋天,原来旱灾的江北又发生水灾,蝗灾又转到河南地区,幸好有东林党提拔的袁崇焕在辽东抗击后金努尔哈赤,并获得了“宁远大捷”,但内忧外患加上民不聊生,明朝只剩苟延残喘勉强维持。

“明亡于崇祯”?

崇祯是位明君吗?崇祯不算一位明君,他顶多算得上是位好皇帝!因为从他自缢前的遗诏“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可以看出他一直心系天下:可惜明思宗朱由检只能说是生不逢时,能力有限,朱由校用计谋清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接手过祸害得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社稷,国库空虚不说,每天还要起早贪黑地处理政务,勤俭节约穿着满是补丁的袍服,不好色不贪财,若说这些优点放在一位臣子的身上,那么必定是位两袖清风,勤政爱民的清官,但坏就坏在他是个皇帝。

首先,朱由检的疑心病非常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思想没有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处死大明最后一道长城袁崇焕就是最好的证明;越是心急越治理不好国家,朱由检将这种怨恨都转移到朝臣的身上去,违逆者杀,忠言逆耳者杀,意见不合者杀,封疆失事者杀,有过错者杀,总之是随心所欲想杀就杀,杀到后面真正的忠臣良将屠戮一空,只剩下拍马溜须者瞻仰他老人家,大明能不亡国么?

其次,大明国家财政已经入不敷出,镇守辽东的军队由于长期没有发饷还发生过兵变,与臣子们关系紧张的朱由检并不体谅民间疾苦,沟通脱节导致税收没进国库,反而被底下人中饱私囊,自己粗茶淡饭而臣子们大鱼大肉,直到李自成攻破京师大门他都拿不出钱来;反而李自成对晚明官员大肆严刑拷打,从这些大明蛀虫身上还搜刮了数千万两白银,朱由检与臣子们的关系紧张可见一斑,当皇帝当到这份上,朱由检也是“蝎子拉粑粑—独一份”。

结语:

崇祯和万历是两个极端,万历是什么都不管,国内反而风平浪静,阶级矛盾还没有那么突出,国库也非常充裕,人民安居乐业;崇祯是什么都想管,但他又管不好,大明国家局势反而越来越糟糕,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又没有办法镇压,国库空虚不说,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谁能不反?

但也可以这么说,大明的形势恶化正是由万历怠政造成的严重恶果,朝纲败坏加上阉宦当道,苛捐杂税还有天灾人祸,社会问题一度恶化,到了不适合当皇帝的崇祯这代,所有被暂时压制的社会隐疾全部爆发,造成了大明王朝的倾覆。

因此,明朝的灭亡应该是“亡于崇祯而始于万历”!

(以上文字,如果喜欢,请在右上角点个关注吧!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风油精历史”吧!每一期将带给您不同的阅读感受。您的关注和支持,是我创作的无尽动力!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历史中讲道理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一旦遇到问题却常常感到迷茫,这恐怕是大多数人普遍的心态。我自己就是这样...
原创 民... 天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天津因其优越的漕运条件而繁荣发展。隋朝时...
原创 宋... 宋朝打架弱,总打败仗,但越输宋朝反而越有钱了,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宋朝被边上的辽国西夏,轮番揍大宋,...
原创 大... 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
从码头到硅谷:粤商400年草根... 善思录:(陆天然/文)在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一群光着脚的岭南汉子用扁担挑出了中国最早的全球化贸易。从...
原创 清... 历史的编写并非像写小说那样简单,它充满了复杂性。很多人以为历史的难点在于史料的收集,实际上,收集史料...
原创 李... 李宗仁,这位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历史人物,曾被评价为“新中国成立的支柱之一...
原创 李... 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大将徐达和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徐达,他屡次南征北...
原创 满... 在帮助雍正登基以后,邬思道果断离开了雍和宫。其实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在雍正...
原创 哈... 最近,哈佛大学的教授提出了一个建议,旨在缓解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教授建议中国借鉴北宋时期的澶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