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我是虫子天下,咱们就聊聊小说,历史就先放一边啦!
大伙都知道,看过《三国演义》的都了解,街亭失守后,书里有个挺出名的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含着泪处斩了马谡。
从“挥泪”这两个字,你能感觉到诸葛亮心里头是真的很难受。另外一层意思呢,就是说诸葛亮一直在等的那个人,他就是不开腔。
话说回来,马谡把街亭给搞丢了,这让诸葛亮的头一回北伐魏国大业泡了汤。不过嘛,要是有人能站出来,给马谡说几句好话,诸葛亮心里头或许能琢磨琢磨,不一定非得要了马谡的命。
不过,在这个故事里头,虽然诸葛亮一直盼着他能开口说话,但他却从头到尾都没露面,一直憋着没吭声。
这家伙,其实就是那个超有名的赵云。
为啥说在那个时候,只有赵云能去救马谡呢?咱们得琢磨琢磨,为啥偏偏是赵云,有能力去搭救马谡。
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赵云是那时候硕果仅存的老一辈将领。
尽管我们不清楚诸葛亮心里到底是怎么瞧赵云的,但光看赵云那时候的地位和身份,就能猜到,只要赵云一出手,诸葛亮多半会买他的账。
说到底,那时候关羽虽然立了军令状,但最终还是放走了曹操。好在有刘备站出来帮忙说话,关羽这才保住了一命。
另外,赵云那时候打下的胜仗,也让诸葛亮挺有面子的。
尽管马谡把街亭给丢了,害得诸葛亮挺为难,但在蜀汉大军往回撤的时候,赵云那一队人马倒是毫发无损。这让诸葛亮心里多少有了点安慰,觉得这次北伐也不算是全砸了。
因此,要是赵云那时候赶紧帮马谡说几句好话,可能诸葛亮就不会狠下心,哭着下令斩马谡了。
另外,诸葛亮在决定处斩马谡前,显然是在等某个人的到来。
马谡回到诸葛亮那后,诸葛亮没立马对他下手,反而是先找了王平。从诸葛亮跟王平说话时那责怪的味道,咱们能感觉到,诸葛亮一开始是想把责任往王平身上推的,就是还没找到个合适的由头。
关于这事儿,书里是这样叙述的:
孔明先把王平叫进营帐,批评他说:“我让你和马谡一起守街亭,你怎么没劝劝他呢?结果把事情搞砸了。”
王平一肚子委屈,直接就说开了,他并不是不想劝谏,实在是马谡压根不听劝。“丞相您要是不信,可以问问其他将领”,就这么一句话,把诸葛亮想找替罪羊的念头给彻底打消了。
另外,诸葛亮这么做其实是在给自己争取点时间,他心里清楚赵云就在不远处,一旦赵云出声帮忙,局面很可能就会出现新的变化。
然而,等诸葛亮把马谡给处置了,就算赵云当时就在诸葛亮边上,他也没吭声,就是默默地在那观望,像在看一出戏一样。
那么,赵云为啥一声不吭,他心里是不是真想让诸葛亮把马谡给处理了?
其实吧,如果琢磨琢磨,可能赵云这就是精明的地方。
赵云算是那时候唯一还在的老将了,可自从他跟了刘备,位置就一直挺别扭。说白了,就是小人物说话没人听。就算诸葛亮挺看重赵云,也不意味着赵云能随便开口想说啥就说啥。
再说,赵云心里明白,话说多了容易出错。况且,马谡和赵云之间也没啥深厚的交情,这样一来,赵云就更没必要去冒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