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朝为何速亡?曾经助起强盛的“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创始人
2025-09-04 06:34:23
0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结束分裂割据状态的朝代,国家实力不可谓不强大。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却在短时间内,灭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政治上所实施的治国策略并不适合当时的国家状态,加上统治者的残暴,导致国家内外矛盾冲冲。在文化上焚书坑儒之后,秦朝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文化信仰体系,更是导致其他六国对秦文化的不认同。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迅速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但在这当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统一六国之后,仍然采用“极端”的法家思想。

一、法家思想的发展扭曲

(1)秦朝统一前的法家思想:

秦朝能够统一六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鞅变法时期法家思想的实行。法家思想主张一切“依法行事”,在此基础上,秦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策略。

首先,反对守旧思想主张变革,这为商鞅变法的顺利实施和推翻周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耕战,当时的思想认为农耕和战争是富国强兵之本。然后是严刑峻法,韩非子认为赏罚分明,用严厉的刑法才能导致百姓们不敢犯法,维持社会安稳。最后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周朝时期的分封制。

这一系列措施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并且统一了六国,但随着秦朝的发展,这一思想渐渐变得扭曲。

(2)秦朝统一后的法家思想:

在秦朝统一后,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已经被建立,此时过去的法家思想本应该放宽执行,但统治者却把法家思想进行了极端化发展,这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法家思想也从此时由盛转衰。

首先,韩非子在著作《主道》、《解老》,中阐释了法家思想所认为的君主应该是没有过多欲望的人,法家思想认为欲望是混乱的根源。但是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很快就修建了阿房宫,皇陵等大型建筑,显然他并不是法家思想中所认为的圣明君主。

其次,秦始皇和之后的秦二世其实并没有完全掌握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在解释中央集权时讲究“法”“术”、“势”三者结合:

以“法”为基础,法律是包括统治者在内的国民都要遵守的律令。以“术”为主要手段,统治者以此来控制臣民。以“势”为必要条件,用来彰显自己的不同,实现“令行禁止”。在这三者的基础上,韩非子指出君主不应该偏爱某一大臣,也不能过分相信贵族,他认为大臣一旦得到偏爱成为重臣那么便有可能勾结他人谋害君主,结党营私,贵族亲人也是如此。显然秦始皇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晚年时期他十分信任李斯、赵高以及次子胡亥,以至于在他死后胡亥迅速改写遗照,赐死公子扶苏,大将蒙恬。

秦二世胡亥,更是一个昏君在他执政之后长期荒废朝政,任用赵高,最后导致了朝堂混乱,赵高趁机陷害了左丞相李斯等人,最后赵高成功担任了丞相,派人逼死了胡亥。

(3)法家思想中的赏罚适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法家思想讲究“赏善不遗匹夫,罚过不避大臣”。主要是为了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维持社会制度。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在本就已经十分苛刻的《秦律》中增加了《谣言令》等更加严苛的法律。百姓们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并没有看到幸福生活的希望,只看到了因为修建长城,抗击匈奴所造成的赋税增加,亲人死亡,这种情况下,自然加剧了社会矛盾,这种只重刑罚而不论赏赐的政治形态最终导致了农民的揭竿而起。

(4)法家思想受到了神学思想的威胁:

秦朝统治者十分相信鬼神,而法家思想却讲究唯物主义。

秦始皇晚年,追求长生不老,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去寻找长生不老药,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二、文化统治的缺失:

秦朝前期国内上下推崇法家思想,在建国之后,却没有遵循法家思想中主张变革的思想,对文化方面进行变革。统治者采取了专制的文化策略,比如说“书同文”,这对于原本不是秦国地域的文化来说,是十分巨大的打击,很多读书人对秦文化产生了敌视态度。

(1)秦文化本身的落后性:

秦朝世代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一开始此地只是为周王朝饲养战马的一个小城,经济、文化发展都十分落后。

虽然依靠法家思想逐渐强国富兵,甚至统一全国,但是在文化方面相对于其他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还是处于落后地位的。

统治者在实现国家统一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贸然推行文化统一,命令各国都使用小篆作为唯一的文字,这对于六国之间文化交流和传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像楚国和鲁国这两个文化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中,很多知识分子对此都十分反对。

(2)愚民政策的实施:

商鞅变法时期曾提出“愚民则易治也”他们认为百姓们思想简单才利于国家发展,不得不说这一思想的确符合战国时期秦国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全国统一之后,国家将于大大扩大,针对新的时局,这种极端的措施显然是不符合时宜的。

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进行了“焚书坑儒”,很多医药、种树等技术类书籍都被焚烧了,“焚书坑儒”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间的言论,维护了法家思想的正统性,但大大地破坏了人民的个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受到摧残,很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拒绝参加政治,这种情况下秦国无法吸收各国所长,还延续的是战国时期的传统思想,渐渐的国家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3)文化高度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相符: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内部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对外战争。秦朝统治者代表的是先进的地主阶级,他们的发展壮大是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的,但是在统一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渐渐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矛盾,显然过去的文化不适合此时的社会发展。

更何况此时秦国疆域已经不仅仅是西南一角,在文化多种多样的中原地区,传统的秦国文化在进行统一时必然会导致各国文化的反抗。

而当反抗发生时,秦始皇等人只会通过刑罚来平定这种局面,这无疑会加剧人民之间的矛盾,降低人民对秦王朝的期望值,最终激起人民的反抗。

三、国内矛盾尖锐

在秦始皇的专权独裁下,导致了官僚阶级内部权力的减少,到了后期统治者偏爱赵高等人更是造成了整个政治运行机器内部矛盾的激化,到了秦二世时期这种局势得到加剧。

地主阶级的不满也导致了国内矛盾的加剧,秦朝在统一六国时,东方六国的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曾经进行过激烈的反抗,秦曾多次派兵前去压制,虽然国家得到了统一,但是这些过去处于国家上层的人自然是不甘心权力的流失。

焚书坑儒在导致文化破灭的同时,也引发了全国上下知识分子的不满。多年的战争,沉重的赋税使广大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甚至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这个本来刚刚得到统一的国家急需休养生息,百姓们也应该在此时安居乐业,可是秦朝统治者却如同土匪一般向他们索取,农民们别无选择,只有揭竿而起。

总结:

战争时的国家政策和和平式的国家政策存在很大的不同,一个国家或者王朝想要拥有长久的统治,必然要建立健全的制度,选择英明的领导,同时要尊重多种多样的思想,并建立一种得到全国普遍认可的文化思想,让人民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之国家制度不应该让百姓们觉得是一种压迫,应该让他们从内心认同。

相关内容

张家界亲子游五天四晚花费多...
奇峰秀水五日行:我的张家界心灵之旅 张家界,这片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2025-09-03 13:00:00
原创 ...
在尘世的喧嚣里,总有些名字像废旧门板上的锈钉,虽被岁月蹭亮,却始终...
2025-09-03 12:59:17
原创 ...
在这喧嚣的南方,旅途成了许多人心头的一盏灯,照亮了前路,也照亮了心...
2025-09-03 12:56:28
孟波圣淘沙娱乐公司,在20...
作者w心;h u a b 6 6 7 圣淘沙位于佤邦孟波市中心,开...
2025-09-03 12:55:27
原创 ...
在扬州的“瘦西湖”景区,藏匿着一处并不显眼,却又有着与众不同风貌的...
2025-09-03 12:54:23
原创 ...
在这片土地上,人声鼎沸,尘世浮沉。倘若你停下脚步,抬头望一望,或许...
2025-09-03 12:54:08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与生活研究所,但若说起脚下之路,未必非一桩历史的...
2025-09-03 12:54:02
【挥杆两国NO.1】瑞士+...
欧洲,不仅拥有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化历史,还以数量众多的老牌高尔夫球场...
2025-09-03 12:53:42
高尔夫要是眞帅起来,也就没...
高尔夫要是眞帅起来,也就没有思域什么事了大众 拍车界的宋大师
2025-09-03 12:52:57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鲁隐公三年,即公元前720年,《左传》记载了一段往事: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
原创 此...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其老婆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淫乱后宫的韦后。唐中宗李显一...
原创 让... 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烦恼和困扰。从古至今,许多事情一直困扰着百姓,而随...
原创 二... 李世民死后,他的嫡三子李治继承了皇位,被称为唐高宗。唐高宗的第一个年号,叫做永徽。 不少人认为,李治...
原创 当...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历史真相。当年项羽带着人马,攻打秦朝的咸阳城,可是他的大部队还没...
原创 长... 众所周知,古代的公主出嫁是一件大事,因为嫁出去给男人,男人也就成为了驸马。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可是做...
原创 康... 清朝圣祖康熙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声望的几位皇帝之一。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康熙帝不仅...
原创 皇... 在许多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听到“皇孙”、“嫡孙”、“嫡长孙”、“皇太孙”、“太孙”、“好圣孙”这些...
欧洲历史上三位的君主,被处以死...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王朝更迭之际,大多数末代皇帝们虽然没有被直接处死,但仍然难逃一死。西方...
原创 玄... 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仅次于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 据《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武德四年(6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