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是一位非常卓越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他完成了几千年来无人完成的壮举——完全统一天下,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生可谓是雄才大略且目光长远,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分封用郡县代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足矣光耀千古的存在,但是他完成了上述所有的事情,巩固了华夏文明的根基,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修筑灵渠这件事,秦始皇目光长远,仅开辟了这一条运河后,中国就成功增加了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南方迅速统一。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结束了秦国内乱,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下,迅速制定了一统天下的计划,仅仅十年时间,秦始皇带领的秦国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后天下五百多年的纷争,灭掉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创立了沿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虽说天下统一了,但是秦始皇并不踏实,无论是北方的匈奴还是南方的百越,都是虎视眈眈的盯着秦朝,秦始皇自然不会等着敌人打上门了再动手,而是选择迅速出击。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彻底将匈奴等人隔绝在长城外,另一方面,发兵五十万,派屠睢去南征百越,据《淮南子》记载:秦军共分为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攻取南粤(广东),剩下两路攻取西瓯(广西),也就是说,秦军为了拿下今天的广东和广西等地,派了足足40万的秦军,真是声势浩大。
虽然秦军威名震天下,但是南征百越的时候并不顺利,总共发动了三次战争,第一次南征百越的时候历时九年时间,刚开始一切顺利,出兵当年就平定了浙江和附件地区,设置了闽中郡,但其余四路兵马久久无法攻下百越其它地方,最后因为水土不服、河道纵横、粮草无法运输、瘟疫横行等困难失败而归,第一次南征百越,秦军损失兵力30万人,至于百越等地的兵力,也损失惨重,再无法发动任何攻击。秦始皇得知后,立刻命令大量征调民工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秦军粮草运输问题。
五年后,秦始皇第二次派人南征百越,跟第一次南征百越不同的是灵渠修建好了,粮草问题能够彻底解决,秦军进入岭南很是方便,当30多万秦军再次攻取百越等地时,秦军所向披靡,一举攻克百越,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郡(广州、香港、澳门、海南省和广西东南部)、桂林郡(广西大部分地方)和象郡(一说雷州半岛,另一说是越南中北部),第三次战争是赵佗于公元前210年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战争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第二次南征百越之所以这么顺利,“灵渠”的功劳功不可没,至此南方迅速统一,中国再也没有“百越的威胁”,岭南地区开始接受秦国新政,军衔、度量衡、书同文和车同轨等政策迅速实施,古代中国也增加了差不多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秦朝以后,灵渠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对灵渠的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