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和通泊之战:清军二百年间最大灾难?八旗家家戴孝,北京处处白幡
创始人
2025-09-03 20:04:41
0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短短的14个字,从唐代至今,已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一千多年。它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战死士兵的妻子切入,通过白骨和梦中良人的强烈对比,渲染战争带来的一整个家庭的悲剧和伤痛。

而每一场战争,都代表着无数悲剧的发生。

雍正九年六月,清军在和通泊大败于准噶尔军,共损失7000多人,其中,包含14名高级将领。曾经昂头阔步、威风凛凛,发誓要荡平准噶尔的一万八旗精锐,能够大难不死逃回家中的,仅有2000余人。哭声、哀嚎久久不散。

和通泊之战,又名通淖尔之战,是清朝两百多年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对外战争,是清朝统一蒙古,扩充疆土过程中最为重大、惨烈的军事灾难,也是雍正在位13年最大的执政遗憾。究竟为何和通泊之战会成为清军二百年间最大灾难?

一、和通泊之战是如何发生的?

清朝初期,蒙古族漠南、咯尔喀、厄鲁特三大部相继臣服于清廷,承认并接受清朝中央政府的统治。直至康熙十年,隶属于厄鲁特部的准噶尔发生政变,噶尔丹上位夺得统治权,自立为汉。

野心勃勃的噶尔丹并不像他的前任,欣然接受偏安一隅的结局,他的目标是扩充手上的权力,最终带领自己的族人建立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很快,他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之下,通过不断地攻略邻部、扩张势力成为了当时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并经常在清边境地区滋扰生事。

为平定叛乱,巩固北部边疆,康熙皇帝曾经三次亲征平准,并且这三次亲征都以大捷告终,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于走投无路之中自杀身亡。

此后,双方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但很快,随着准噶尔部休养生息,重整旗鼓,边疆地区的老百姓们又开始不堪其扰。

到了噶尔丹策零继承汗位以后,准噶尔对清朝的挑衅和对蒙古其他部族的滋扰达到了高潮。他收留了叛逃清廷的蒙古将领,还出兵攻打清朝屯戍军队和始终以一种顺服的姿态依附于清朝并受到清廷统治和保护的咯尔喀蒙古。

甚至,策零组织军队窥伺清朝边陲,流露出惦记与清朝政府争抢地盘之意,严重威胁了清朝政府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这让雍正决定延续康熙的对准策略,继续康熙朝与准噶尔部之前的战争。

二、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雍正九年六月,雍正不顾部分大臣的阻挠,在国库收入逐年递增,存银三千余万的基础和支持之下,决定派遣岳钟琪作为大将、傅尔丹为主帅率领共10000多名八旗精锐对准噶尔部发动雍正年间的第二次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雍正曾经做过以下设想:

清军兵分西、北两路,一路稳扎稳打,借助雄厚的财力和强悍的兵力,一边筑城,一边前进,最终蚕食、消灭准噶尔汗国。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有诸多变数。

雍正九年六月十九日,傅尔丹根据俘虏口中“准噶尔内乱”,“策零女婿带领一万余人叛逃出部”等一系列有利于清军的消息作出了加紧行军,直接杀向准噶尔根据地阿尔泰的命令。一路上,清军所遇到的蒙古军都如傅尔丹所希望的那样不堪一击。

清军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地。但可能就是一切都如此顺利到了不真实的境地,在抵达博克托岭之后,傅尔丹嗅到了不详的气息,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中了计,中了对手的诱敌深入之计。

于是傅尔丹紧急喊话移营向和通泊方向撤回,但一切都已经晚矣,清军的后卫已经被埋伏于敌军包围,并遭受了猛烈攻击。

六月二十一日,移营撤退奔往和通泊的清军遭到了埋伏在和通泊二万多准噶尔军的当面截击,率军埋伏此地的大策凌敦多布配合牢牢咬在清军身后的小策凌敦多布,将清军团团包围。并就着地形的优势,居高临下炮击傅尔丹军队,

经过三天的拼死战斗,常禄、巴塞等将领统统阵亡,海兰、定寿等也力竭自杀,普通士兵的战损率更是高达75%。到七月一日,傅尔丹才率领2000多伤兵灰尘扑扑逃到了科布多。而大获全胜的准噶尔兵,则带着大批的俘虏,兴高采烈“唱胡歌而返”。

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早在雍正六年,雍正皇帝就专门从布特哈衙门属下索伦、达斡尔壮丁中精挑细选了青年男子两千名作为明式鸟枪枪手,并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和俸禄让他们心无旁骛地训练。其余步兵、弓箭手、骑兵等皆为精锐,但就是这样一支有着善战之称的由天之骄子组成的军队,却亲历了清军200多年间的最大灾难?

三、和通泊之战清军惨败的原因

和通泊之战的惨败,根源在于雍正。雍正皇帝作为拍板人,在没有收集到包含准噶尔内部局势、准噶尔大军的人数、武器、战力和主将噶尔丹策零的性格、能力等一系列会对战局起到影响作用的情报以前,就轻率地定下出兵计划。换言之,就是没有做好风险评估。

其次,作为主将的傅尔丹也有很大的责任,他并没有吸取雍正八年,准噶尔部假意求和,麻痹清廷神经后突然出兵二万大败清军的教训,依然立功心切。仅仅因为几个俘虏的一面之词,而轻信准噶尔“内乱”的“天赐良机”,生出“趁他病,要他命”的荒谬幻想。

其实,早在他下令进军之前,他身边的副都统定筹就已经提醒过他:可能有诈,万不可轻信俘虏,冒然进军。但早已被幻想中的胜利和荣誉冲昏头脑的傅尔丹,却完全听不进去,他一意孤行,急功近利,直接导致了清军全军覆没,血本无归。

当然,这场战争的失利也有阿尔泰山脉地形崎岖,天气变化多端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在里面。傅尔丹率军移营后撤退往和通泊之时,本来清军还能够勉强保持基本的阵型,能够一边撤退一边和敌军战斗。

但是当时天空之中阴云密布,很快滂沱大雨混杂着冰雹倾盆而下,清军和准噶尔军部彼此之间搅作一团。处于低势的地形令清军雪上加霜,很快,由于天气而无法及时撤退的清军就被蒙古大军包了饺子,沦落为任人宰割的形势。

最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蒙古军手里的武器要远比清军手里的武器更为先进。准噶尔汗国地处内亚和东亚的交界处,准噶尔国民借助地域优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各项新的技术,也能更方便地与外国进行贸易。

于是,他们的军队就拥有了比清军更为先进的火器——火炮和重型火枪。而当时清军所持有的枪支,则是早已被西方淘汰的明式鸟枪。因此,被包围的清军想要突出重围,就要突破由欧洲火炮、大量土耳其式火枪等建成的火力网,这是一项几乎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清军将士面对如此绝望的境地,纷纷自杀,最后仅有少数人逃出和通泊,逃到了科布多城,逃回了北京。乾隆年间,清廷吸取教训,给清军也配上了火绳枪,终于彻底打败准噶尔,夺取了最终胜利。

文/红果小姐姐

参考资料:

1、《雍正平准战争中的几个问题》,左书谔

2、《和通泊之战新研———以黑龙江兵丁为中心》,张建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详... 在谈及岳飞之死时,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前提:岳飞的死因,归根结底,还是赵构下令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
原创 三... 历史中讲道理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一旦遇到问题却常常感到迷茫,这恐怕是大多数人普遍的心态。我自己就是这样...
原创 民... 天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天津因其优越的漕运条件而繁荣发展。隋朝时...
原创 宋... 宋朝打架弱,总打败仗,但越输宋朝反而越有钱了,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宋朝被边上的辽国西夏,轮番揍大宋,...
原创 大... 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
从码头到硅谷:粤商400年草根... 善思录:(陆天然/文)在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一群光着脚的岭南汉子用扁担挑出了中国最早的全球化贸易。从...
原创 清... 历史的编写并非像写小说那样简单,它充满了复杂性。很多人以为历史的难点在于史料的收集,实际上,收集史料...
原创 李... 李宗仁,这位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历史人物,曾被评价为“新中国成立的支柱之一...
原创 李... 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大将徐达和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徐达,他屡次南征北...
原创 满... 在帮助雍正登基以后,邬思道果断离开了雍和宫。其实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在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