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在同一年,辜鸿铭也被提名,他是中国人第一次享此殊荣的人。1924年,泰戈尔来中国访问,还特别向辜鸿铭请教,辜鸿铭俨然成了东方文化的标杆性的人物。北京东城区椿树胡同那寒素的四合院里,每日都有不少国际名流造访。当时,社会流行着“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中国人讲演从来没有卖票的,可辜鸿铭在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中国人的精神》时,却公开卖票。当时梅兰芳的戏,最高票价不过二元二角,而辜鸿铭讲演门票售两元。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惠安县迁居南洋,他的父亲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着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是蓝眼睛黄头发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辜鸿铭带到了英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14时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返回英国后,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会用拉丁文作诗。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四十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经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十四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1880年,辜鸿铭返回故乡槟城。第二年,遇到前来的清末学者、外交家马建忠,与其倾谈三日,思想便发生重大改变,开始学习中国文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将“四书”中的《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还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外文秘书,任职二十年。辜鸿铭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
1893,辜鸿铭将《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中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辜鸿铭任方言教习。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力排众议,礼聘辜鸿铭。而那时的辜鸿铭大概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位世界性的学者,教授英国文学。在北大的校园里,辜鸿铭的辨识度很高。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但身后却拖着一根细小焦黄的辫子,辫子上是一顶红帽结、黑缎子、平顶的瓜皮帽:活脱脱一个清朝遗老的形象。以民国之初的大学校园里,有两根著名的辫子,一根是曾执教于北大的辜鸿铭,另一根是曾执教于清华的王国维。1927年王国维投湖自尽后,他也就成了“中国最后的辫子”。
辜鸿铭第一天上课,因为他的形象,引来了学生们的放声大笑。他不紧不慢、幽幽地说道:“你们不要笑我这小小的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其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依我看,想去掉并不容易。”又对学生说:“我为什么要学英语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谕那些蛮夷之邦。”
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那种无以言表的温良”,而其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他赞美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感觉生活,而这种生活可以让你感受到自己的灵魂。辜鸿铭心目中“真正的中国人”有着“成年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
甚至中国人的缺点在辜鸿铭的眼中也成人他值得自豪的地方,西方人嘲笑中国人体质弱,他却为此辩解:“与其说另国人发育不良,还不如说中国人永不衰老。”
而辜鸿铭对中国人文化的喜爱,到了追捧中国女性小脚痴狂地步。辜鸿铭的妻子淑姑是一副小脚,每当无聊时,他就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还曾对人津津乐道:“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每当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脚放在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辜鸿铭还总结一套品味小脚的七字诀——瘦、小、尖、弯、委、软、正。康有为为此送过他一张“知足常乐”的横幅,辜鸿铭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辜鸿铭曾对学生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便是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现在仍在革命。而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在保皇。”因此,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辜鸿铭也紧随辞职。
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辜鸿铭认为袁世凯是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视之为“窃国大盗”,对也恨之入骨。1916年1月1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辜鸿铭正在北大上课,当时他站在讲台上,从第一分钟骂到最后一分钟,用词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学生们在下面拼命鼓掌助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1927年,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上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辜鸿铭饱学西学,最终归服于中国文明。辜鸿铭用一生在做一件事,就是想用中国人本有的文化自信来实现自我强大,甚至来改造西方人。但事实正好相反,无数中国人已经开始被西方文明所改造。这正如他留的小辫,“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唐伯虎《桃花庵》)。最终只能犹如大海上的一片小舟,无奈地被历史的大浪裹挟、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