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很好理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想少奋斗几十年,比如秦朝的李斯,子女个个都跟皇帝的子女有婚姻。所以李斯一直也很风光,清朝的时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喜欢的固伦和孝公主,一时间,丰绅殷德的官运亨通,就算嘉庆要杀和珅,丰绅殷德也被公主保住了性命。
明万历十年,永宁公主就成了太监受贿的牺牲品,嫁了个痨病鬼。拜堂行礼时驸马就当场吐血一命呜呼了,公主哀莫大于心死,寡居多年后便抑郁而亡。窝囊皇帝少不了就要出窝囊公主,嫁错人也不生气,还愿意守寡守死了?换了唐朝、宋朝那几位强势公主,婚前婚后的给驸马狂派绿帽,谁敢哼一声?看来明朝公主老实,即便贵为公主,也“女怕嫁错郎”呀。
清朝公主如何选驸马?
格格一词是出自满语,格格,满语,意为小姐。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清朝公主出嫁前,公主大婚前,先有一小宫女与她的夫君巫山云雨,吃了头啖汤,公主对这件事不反对、不吃醋,挺有意思。当晚由“试婚格格”与驸马同床,以查验额驸有无隐疾和性生活情况等。试婚后即遣人将查验结果回报宫中,如无异常,第二天回去打报告,内容是驸马的尺寸、硬度、耐力……如果这匹马没啥毛病,公主随后就嫁。反之,则另议,试婚格格在公主出降后一般留作额驸的侧室,少数也有做公主女侍的。
试婚制度之所以奇葩,是因为当了驸马,官运亨通,但比常人有更多的皇家规定,试婚不合格,面临欺君之罪,轻则牢狱,重则牵连九族。而且试婚这种制度,仅限于皇家公主下嫁,其他的王公贵族,一律不得施行此制度。
公主死后
按清朝礼制,公主薨后如果驸马能为妻守节而终生不再续弦,则所有俸禄待遇一切如常,如果另取夫人的话,则所有的赏赐一律收回,如果是驸马纳小妾的话,则俸禄也不变,不得不说这旧社会对女子的待遇真的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