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史记》
大家对韩信并不陌生,不论是他在历史上的赫赫威名还是军事上的用兵如神,亦或者是从现在的流行游戏中看到,这都证明了韩信是个传奇人物。
但是韩信的结局并不完美,犹如历史上大多数陪伴着开国皇帝打下江山的大臣一样,最后的结果也是被皇帝猜忌疏远,而韩信的下场更惨一些,他最终死于刘邦的皇后吕雉和萧何之手。
一代将才为什么最后走到如此下场?又为什么是死在吕雉和萧何手中?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大乱,逐渐开始纷争四起。韩信最初投奔项梁、项羽,多次向项羽献计,但始终得不到重用。
刘邦进入蜀地后,韩信决定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但也只成为了管理仓库的小官,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一样成为大将。
随后,韩信犯法,本来依照律令被判处死刑。在前面的人死去,就要到韩信接受刑法的时候,韩信看见了人群中的夏侯婴,他心生一计,就冲夏侯婴喊道:“汉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难道不打算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
韩信大言不惭称自己为壮士,这让夏侯婴觉得他不凡,看他孔武有力,就临时决定放了他。在和韩信交流之后,夏侯婴深深地觉得韩信非常有才华,便将他推荐给刘邦。但刘邦此时并未感受到韩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
有句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之后,韩信和萧何偶然间相识,萧何同样被韩信的才能所折服,觉得这人非常有用,便也向刘邦举荐,但刘邦还是没有重视。
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刘邦的大部队需要从长安挪到南郑。在这段路途上,有许多人逃亡。而韩信也知道萧何等人举荐了自己,但刘邦都没有采纳的意思,也觉得留在这边没有盼头,便跟着逃了。
萧何听说韩信离开的事情,立马觉得大事不妙。他深知韩信的才能,知道若是此次韩信离开,之后便再难请他回来,连忙前去追回韩信,甚至没来得及通知刘邦一声。
而刘邦以为萧何是自己逃跑,非常生气!萧何在追回韩信后,就去和刘邦解释了韩信的重要性。而刘邦这才发觉连萧何来不及报告也要去追回的人,一定有他与众不同的才华。
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跨过好几个职位,直接封韩信为大将,成功让觉得自己得到重用的韩信献出了忠心。
如果事情到这里顺利发展下去,那韩信的结局应该是美好的,至少不该是被刘邦的皇后吕雉杀死,但世事无常。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情谊出现裂痕并不是在刘邦称帝后,汉四年,韩信连续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在齐国也被平定后,他派人写信给刘邦,直言齐国不值得信任,不如设立一个代理王,而这个代理王又必定要是刘邦信任的人,于是韩信自荐。
自荐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是在一个王前,先是大大咧咧地说要在对方的领土上设置一个代理王,随后又说我要做这个代理王。
这样一连串的举动,无异于在老虎鼻子上拔毛。本就有言:“伴君如伴虎。”正常人要么小心翼翼,要么保持距离,而韩信选择在老虎最碰不得的地方狠狠来了一刀。
更何况,韩信发出消息的时候,恰好是项羽将刘邦围困在荥阳的时候。这更让刘邦觉得韩信是趁机威胁,毕竟这巧合的时机,意思明白的信,和直接威胁刘邦没什么区别。
而张良、陈平见了,劝说刘邦,此时不可与韩信闹掰,先要稳定韩信,满足他的心愿。
刘邦只好派张良去与韩信交涉,立韩信为齐王,这才征调韩信的部队攻打楚军。
之后,楚王项羽兵败自刎。他的一位逃将,名叫钟离眛,刘邦十分记恨他,下令让已经被封为楚王的韩信抓他。而他曾经和韩信关系很好,于是前来找韩信,希望他帮忙掩盖自己的行踪,不要让刘邦抓自己。
汉六年,有人向刘邦告韩信谋反,但毕竟此时国家并不稳定,没有证据直接杀死韩信会让跟随者们紧张多疑。因此,刘邦就与陈平商讨,决定设计一探究竟。
于是就有了消息——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
刘邦即将到楚国时,韩信虽然认为自己无罪,也想直接去见刘邦,但明白自己现在已经被刘邦怀疑,怕直接去见刘邦立刻就会被擒。
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眛,带着他的首级去,刘邦必定不会再怀疑韩信的忠诚。钟离眛知道了,认为韩信并非什么品德高尚、为朋友两肋插刀之人,就自杀了。
韩信哪怕再有别的主意,此时也没用了,就带着钟离眛的首级去见刘邦。
然而,他一见面就被刘邦直接绑起来。韩信感叹果然像是别人说的那样:“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听了,怕让其他功臣们失望,便告诉韩信是有人告他谋反。韩信自知已经被发现。接着,刘邦将他带回洛阳,又念及韩信的功劳,赦免他藏着钟离眛的罪,封他为淮阴侯。
刘邦此时已经对韩信非常不信任了。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明白刘邦已经起疑,为躲避刘邦,也想秘密谋划,之后就常常称病不与刘邦见面。
同时韩信知道了陈豨的心思,知道他想要谋反篡夺天下,就和陈豨畅谈,说要帮助陈豨成为京城里的内应,陈豨非常高兴。
汉十年,陈豨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在韩信的帮助下,自觉已经是时候了就起兵反叛。同年,刘邦率兵前往镇压叛军。
在另一边,韩信与家臣商议,定下计划在夜晚时间假传诏书,把官府中关押的罪犯释放出来,再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既可以造成动乱,又隐去了自己的动作。
但恰好,一位完全知道参与韩信计划的家臣由于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囚禁。他的弟弟害怕韩信会杀掉哥哥,便去向吕后告密,所有计划瞬间暴露。
吕后作为汉朝之后多年外戚专权的始作俑者,自然并非什么普通人。她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召来萧何,与其谋划。再加上,没有刘邦的默许,吕后自然是放不开手脚的。并且此时的刘邦已经老了,说不准哪天就突然去世了,万一刘邦突然驾崩,吕后和太子,这孤儿寡母,可不一定镇得住这帮人中豪杰,尤其是韩信。所以,趁着刘邦还活着,当断则断。
两人布下了一场局,派人假传消息说刘邦已经平反,陈豨已经被俘,令诸侯群臣前来一同庆祝。
果不其然,韩信听到消息,亲自前来看看真假,被吕后瓮中捉鳖,杀死在长乐宫。
结语:
韩信的死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并不少见,都是因为功高盖主,又有自己的小心思。
虽说韩信是死于吕雉和萧何之手,但是刘邦在其中并非纯然无辜,他对于韩信的态度和处罚,无一不证明他已经对韩信失去了信任。都有人说,打江山的,和守江山的不是一批人。
因为一位皇帝,并不需要会对自己的地位和国家造成威胁的臣子。
而皇后吕雉,她要在汉朝建立自己的权势,自然也不需要一个会威胁到汉朝安危的人物。更勿论,韩信的存在,只会让她能动手脚的范围减小。
韩信的死或许和所有人想象中的都不一样,他是天生的将才,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政治斗争中,也不知道这对于他来说是不是真的如他所愿。
参考文献:《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纪·汉高祖皇帝纪》《韩信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