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月1日,在中国爆发“五四运动”的前两个月,朝鲜半岛发生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这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独立人员在次月成立了六个临时政府。当时这六个的情况如下:其中三个位于韩国首尔、俄罗斯海参崴和中国上海,另三个没有实际活动。
同年9月,这三个处于活动状态的临时政府与位于上海的临时政府合并。1919年4月10日,第一次临时议政院会议在上海法租界召开,这次会议推选李东宁、孙道贞为正副议长,选举李承晚为国务总理、安昌浩为内务部长、金圭植为外务部长,会议决定独立后的韩国国号为大韩民国,实行共和国体。
1921年,由于临时政府内部出现了分歧,李承晚及他的亲信干部远赴美国,并留在那里进行游说工作。在上海的临时政府虽然积极开展国际宣传活动,争取世界各国对独立运动的支持,但美英等国反应较为冷淡,苏联由于在战略上直接受到日本的威胁,因此积极支持韩国独立运动。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积极支持韩国韩国复国运动。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从第四期开始就逐渐接受韩籍学员。当时为了保护这些学员的安全,这些韩籍学员都有双重国籍,国民政府不仅给他们颁发了中国护照,而且还给他们取了中国姓名。黄埔军校等学校培养的学员,很多都成为“韩国光复军”骨干。
1926年,位于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设立在如今上海黄浦区马当路的一栋的石库门房屋中。当临时政府内部派系纷争不断及缺乏经费等原因,使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危机时,重振临时政府威望的重任落在了金九身上。临时政府机关搬到这里后,工作上感到方便,周边的环境也很适宜,因此自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到其离开上海的十三年时间里,在普庆里4号度过了将近一半的时间。
“这里是我们韩国政府的根,是韩国政府法统的发源地,感谢中国政府保护得这么好。”这句话来自于韩国自坠崖身亡的前总统卢武铉。卢武铉所说的“韩国政府的根”是指上海马当路306弄4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它被看做是“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自中韩1992年建交以来,韩国历任总统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朴槿惠都来朝圣。目前每天这里都有韩国人来朝圣,门票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