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曾作诗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无疑是毛泽东对成吉思汗的极大赏识。的确,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是一个能征善战的狠角色。
或许是幼年丧父,学会了隐忍,才让他终成大器。后来时机成熟,组建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每攻下一个城池,成吉思汗喜欢屠城,但是他屠城的时候,对于小孩子、工匠和逃走的人都不予杀害,看似仁慈,实则让人更害怕。
01隐忍做大事
成吉思汗叫做孛儿只斤·铁木真,是蒙古族出身。
蒙古看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内部确实分崩离析,分为各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自己的部将,每个部落都渴望统一蒙古各部,成为最高的掌权者。
这样的话各个部落之间是少不了明争暗斗的。而铁木真的父亲就是蒙古乞颜部的首领,当时蒙古乞颜部在整个蒙古部落中声望很高,铁木真的父亲也是当时整个蒙古地位最高的人了。
其余蒙古各部自然就对铁木真的父亲虎视眈眈,甚至都想要联合起来害他。正所谓“明刀易躲,暗箭难防”,在一次晚宴中,
铁木真父亲的酒杯就被某个部落的首领下了毒,饮下酒后,铁木真的父亲中毒身亡。
父亲死后,原先忠心追随父亲的部下也纷纷投靠别部,
只剩下铁木真和他的母亲,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失去父亲这个强大的靠山后,铁木真与母亲在众多蒙古部落中苟且偷生,时不时还会受到来自其他部落的骚扰。
年幼的铁木真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对待事情与人很是心狠手辣,一心想为父亲报仇,在政治上也很有远见,颇有大将风范。
铁木真的母亲也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他看出儿子内心的不甘心,具有很大的才能,未来必成大器。
但是母亲知道,在部落林立的大草原之上,保命是最要紧的。有才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向他们这样的孤儿寡母,说不定仇家还会有“斩草除根”之意呢。
所以,她就教导铁木真要低调做人与行事。
小小的铁木真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对母亲也很尊敬,于是就顺从母亲的意思,收敛自己的锋芒,但是为父亲报仇的心一直都没有破灭。
02一代天骄
时间如白驹过隙,铁木真就渐渐长大了,高超的御马技术,卓越的战斗技巧让他在同龄人中格外耀眼。
母亲知道自己儿子身上的锋芒已经掩盖不住了,于是就决定全力支持儿子,让儿子放手一搏。
铁木真与同龄人相处甚好,在同龄人中也很受他们崇拜,于是就有了很多的追随者,势力壮大,待到羽翼丰满之时,铁木真举起了统一蒙古的大旗。
蒙古族本是由几十个氏族部落组成,各部落之间互相掠夺仇杀,长期混战,使社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蒙古人民蒙受巨大痛苦。
成吉思汗掀起了统一的大旗,这也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得到贵族、商贾、牧民的拥护也就不足为奇了。
铁木真带领部下东征西讨,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先后攻灭了塔塔儿、乃蛮等部落,最后用武力统一了蒙古诸部,缔造了蒙古民族。1206年,铁木真被一众人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可汗”。
成吉思汗英勇善战,在统一蒙古之后,他的野心逐渐膨胀,将魔爪伸向了整个欧亚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211年和1215年,成吉思汗两次大举向金进攻,直到黄河北岸,占领中都。
1219年又出兵攻灭了花剌子模,打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使大蒙古国的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地区,并把这地区分封给了三个儿子。1226年,又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攻西夏时病死。
成吉思汗发动的对外战争,极大地扩张了大蒙古国的领土,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
客观上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他生前虽然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理想,
但他的赫赫战功为统一中国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其统一战争为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奠定庞大的元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刀下留人
成吉思汗对中国乃至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足以证明他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一位善于谋略的军事家。在他征战过程中,难免少不了流血牺牲。
成吉思汗在每攻下一个城池后,为了让当地的居民认可顺从自己的统治,会进行屠城,欲杀之而后快。
但是他往往在屠城的时候,
会有一个“三不杀”的原则:一是不杀小孩子;二是不杀工匠;三是不杀从他的刀下逃脱的人。
按说成吉思汗心狠手辣,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对他不忠的人,这个“三不杀”原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不杀小孩子。成吉思汗认为战事不应该牵连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他们是无辜的。最重要的是,成吉思汗考虑到一点,
就是小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强壮者还可以用作征兵,从而充实自己的兵力。
其次,不杀工匠。这是因为工匠是一群特殊的群体,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是他们有一身的技能,
可以为自己铸造大量的兵器,这样的话就可以充实自己的兵器库,为自己打仗奠定基础。
最后,不杀从自己刀下逃走的人,这些人逃走之后,也不派人追。成吉思汗这是何用意呢?原来是他利用这些人为自己传递消息,逃出去的人可能会说成吉思汗太厉害了。
听到类似消息的人都会惧怕他。长此以往,宣传到位,成吉思汗的名声会越来越响,渐渐树立了威望。
纵观成吉思汗的“三不杀”原则,我们可以看到这可不是成吉思汗的仁慈,这可是成吉思汗的“小心机”。
不得不说,成吉思汗思考问题很是全面,绝不是有勇无谋,而是勇与谋兼具之人。
04总结
童年不幸的成吉思汗,在风云变幻的蒙古草原上学会了隐忍。时间转瞬即逝,长大之后的他锋芒毕露,南征北战,
统一蒙古不说,还向外扩张,蒙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心狠手辣的他喜欢屠城,但是他有着“三不杀”的原则,即不杀小孩、不杀工匠、不杀逃走的人,这并不是发善心,
其中蕴藏着成吉思汗的大智慧,根本目的为了充实自己的军事实力。真不愧为“一代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