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朝巅峰小说家罗贯中的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开篇,而其作品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战争方面的顶尖之作同样在同时代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桥段和故事直到今天依旧被我们所讲起。
小说的描写优点在于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也不例外,为了让整个小说的发展更加具有趣味性,罗贯中在描写的时候多少有适当的夸张,比如塑造出来许多天花板,并且经常用其他同类型的人作比较,以突出其自身的厉害之处。
这种相提并论的展现方式同时运用在了文官和武将两个方面,武将方面有句话叫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有了吕布这个武力天花板之后,其余人评价武力值的方式基本都是在和吕布作比较,比如
不减吕布当年之勇
等字眼。
而文官方面主要体现的就是智慧,要说三国演义中的智力天花板,相信很多人的心中就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诸葛亮,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情况看,基本是将诸葛亮描写成了三国第一谋士,这也从某一方面奠定了人们早期的认知。
但是随着时代和网络手段的进步,更多人开始接触和认识到正史,对于诸葛亮智力的绝对统治地位也产生了许多争议,许多谋士由于年龄长短的问题很难进行比较,所以经常会引起一系列讨论,比如诸葛亮与谋士
郭嘉
之间的正义就从未停止过。
并且经常有人提出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的论断,
那么诸葛亮和郭嘉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你看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他俩的。
众多的齐名谋士
有句话叫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也就是说,首先作为凤雏的庞统是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只不过二人在手段上有所不同,具体从二人的出谋划策就可以看出。
诸葛亮追求的是稳扎稳打,说白了就是保守主义,没有冲劲,比如在诸葛亮的六次北伐中,为了求稳都走的是祁山这一条路,对于魏延
葫芦谷奇谋
的提议直接否定也是因为太过冒险。
相比之下庞统和他差距就比较大,走的是冒险主义激进派路线,从刘备取得西川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首先给刘备的建议是率大军直取成都,刘备没有采取之后有建议直接来一出鸿门宴杀掉刘璋。
从二人的具体表现看,可以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但是除了这二人,还有其它旗鼓相当的谋士,比如具有
狼顾之相
的司马懿,当时在祁山耗死了诸葛亮,要是按照庞统的激进派打法,和明显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可见庞统的激进手段,是玩不过司马懿的坚守的,而后成长起来的
诸葛亮传人,
姜维可以说是三国后期少有的智勇双全的角色,获得诸葛亮真传不说,无理值也是极强,但是智谋方面却远远比不上诸葛亮那一辈人。
其实还有一人,由于身处曹魏阵营,所以在小说描写的时候没有什么侧重,并且由于自身的英年早逝,所以在后来的比较之中经常被人们忽略,这个人就是
郭嘉郭奉孝
奇人郭嘉
郭嘉从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够对天下大事分析得头头是道,远远超过同龄的其他小孩,后来先是在袁绍账下效命,但是由于后期的袁绍太过昏庸,所以改投了曹操账下,并且在大魏阵营中用他有限的生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说效命时间比较短,但是但凡是有郭嘉出谋划策的战争全部都大获全胜,无一败绩,并且在官渡之战中准确猜测袁绍用人的心思,并且及时反馈给曹操,这也是曹操能够获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郭嘉对曹操的贡献无疑是前期在曹操羽翼还没有丰满的时候的站稳脚跟,那时候曹操还没有过大的权力和众多的兵马,是郭嘉则是在曹操前期最薄弱的时候一步一步出谋划策,逐渐扩大了曹操的势力,最后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势力。
再看诸葛亮,可以说也是相当厉害,将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直接辅佐登上了皇帝之位,这一点来看还是隐隐约约超过郭嘉的,
因为当时曹操的手下谋士可不止郭嘉一人,然而刘备手下就只能靠诸葛亮一人撑着。
毛主席对二人的评价
作为缔造新中国的最伟大军事家,毛主席他老人家对于这两人的智谋高低自然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首先对于诸葛亮这个人,主席很赞同他的一点就是他的收服人心,诸葛亮对于孟获的七擒七纵成就了南方的长治久安,这种收服人心的手段毛主席很是赞赏。
此外,毛主席对于诸葛亮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第一次北伐的街亭之战,其实诸葛亮可以亲自到场,进行督战,但是诸葛亮却是忘记了刘备当年的忠告用错了人,导致蜀国大败。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中,诸葛亮开始变得小心谨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亲自操劳,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劳累过度,
所以在,毛主席看来,诸葛亮是太过于事必躬亲,但是没有做到疏密有致,所以导致了后来的失败。
相比于诸葛亮,毛主席对郭嘉的看法就有一种赞扬的成分在其中,首先是觉得在袁绍手下才能得不到施展,后来才归顺了曹操,而猜猜对他就非常看重了,无论是战争的考虑,还是制度的变革,都会参考他的意见,曹操能平定天下郭嘉功不可没。
只不过郭嘉英年早逝,自己还没有完全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就患病去世了,这位人才的损失对于曹操来说是无法估量的,而后也是放声大哭。总之对于郭嘉的概括就是
,智谋出众,思想先进,人物杰出。
总结
所以总体看来,毛主席对郭嘉的评价显然要在诸葛亮之上的,从所给予的高度评价就可以看出,但是这只能够牵扯到对比的问题,一般都是见仁见智的,多少都会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断,所以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