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家的事情最是无情,兄弟姐妹间争斗的事儿经常发生。李世民发动的那个“玄武门事件”,在唐朝可是个大事情。这一闹,他自己就当上了皇帝,还让老爸李渊乖乖把皇位让出来,变成了“太上皇”。
李渊那时候虽然还没把皇位交出来,但不管玄武门之变具体咋回事,李世民已经牢牢掌控了大局。李渊这时候也没啥办法,只能听李世民的,要是他还想得通,那就干脆自己把皇位让出来算了。
玄武门事件那场大乱之后,唐朝内部来了个大变动,李渊这个退居幕后的“老皇上”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一、无情的帝王“家”】
李渊那把交椅,最有可能被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给接了去,他们俩明里暗里斗得不可开交,这在朝廷里都不是啥秘密了。李渊呢,大多时候就站在一边看热闹,不掺和,这种做法在皇室里头也挺常见的。
唐朝的半壁江山,其实是秦王李世民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他战功无数,手底下厉害的将领也是多得数不清,但奇怪的是,李渊对他并不怎么上心。李世民心里当然不服气,他开始聚集自己的力量,跟那些有能力的将领们搞好关系。说白了,李世民这么做,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坐上那把龙椅。
这么大的动静,李渊、李建成他们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呢。时间一长,兄弟和父子之间慢慢地就有了裂痕,那些往日的情分,想必他们也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首先说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李世民的能力那是公认的强,很多人心里都向着他。好多场战乱都是他带着人平定的,老百姓心里也更认这个“秦王”。
李建成确实有过不少贡献,但要是把他跟李世民放在一起比较,那他可能就显得不太突出了。在还没打下长安那会儿,或许还能说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相当,可后来在为唐朝打拼的过程中,李世民早就超过他好多了。
那次立下的大战功,其实是听了别人的点子才动手的,这才让自己脸上有了点光。说到底,让李世民心里头直打鼓的,还不是李建成的太子身份。要是论功劳,换谁来坐那个位置,估计都有人不服气。
这样一来,李世民那边就盯上了太子的宝座,想要争一争。而李建成这边呢,自然是想死守住自己的太子位置。两边就这么杠上了,各自拉拢人手,成立小圈子,兄弟情谊早就没影儿了。
另外,在玄武门之变里,李世民还摆平了一个人,那就是李元吉。老话说得好,不是一路人终究走不到一块。李世民行事严谨,而李元吉偏偏就往枪口上撞,更别说他还干过丢城逃跑那种丢脸的事了,李世民很难会放过他。
随着局势的变化,很明显李建成是合乎情理的继承人,肯定会得到很多朝廷大官的帮忙,这样一来,李建成的赢面就更大了,李元吉自然也会选择站在更有希望的一边。
李元吉同样是位皇子,要说他对那皇位没心思,我反正是不信的,只是他一直没碰上好的机会罢了。可没想到,他先前跟李建成联手,结果机会没来,自己倒先被李世民给收拾了。
玄武门事件里,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掉进了圈套,原本是打算进宫跟皇上当面说清楚,可没想到李世民的兵马早就埋伏好了。没一会儿,整个皇宫就被李世民给控制住了。这时候,李渊还在那儿不紧不慢地跟大臣们商量他们三个人的事儿呢。
这时候,他们压根没想到,三个人里头,估摸着也就一个人能成功上位,在那些大势力面前,李渊肯定是得靠边站的。
【二、李渊迎接“悲惨”生活】
玄武门之变这事儿,跟李渊有很大关系。他老是拿不定主意,给两个儿子都留了机会,这样一来,局势就越搞越复杂了。
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遭到了不幸,大家伙儿都一个劲儿地劝李渊把位子让出来。虽说李渊心里头有点儿不情愿,但到了那会儿,他也是没办法再硬撑下去了。
玄武门之变的事儿,大家心里都清楚。到最后,李渊也没咋追究责任,反倒为了给这事儿找个正当理由,还给它添上了别的说法。有需要的时候,李渊和李世民还会演一出父慈子孝的戏码。
说白了,他俩心里跟透亮儿的玻璃似的,那点小算盘比谁都拨得响。反正呢,到最后李世民想要的结果拿到了,其余的就算一再忍让,也能凑合过去。
李渊呢,不管是当皇上那会儿,还是后来成了太上皇,那肯定都是过着养尊处优的好日子。退位做了太上皇以后,他就不再管那些朝廷大事了,这样一来,他就能安安稳稳地享受生活,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但李渊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硬是要住在“太极宫”,想以此显示他比李世民地位高。李世民呢,明明应该在东宫处理国家大事,这样一来肯定会引起不少人的议论。要知道,太极宫按规矩是只有皇上和太子才能住的地方,李渊这位已经退位的太上皇,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啥?
一开始,李世民可能还会稍微包容一下,没提太多要求。但李渊呢,他沉迷于奢侈享乐,说话还很不中听,这些话传到李世民那儿,就算他之前对李渊还有那么点儿亲情,这时候估计也全没了。
后来,李世民借着“大旱”这个机会,先把李渊身边的宫女太监大大减少,最后剩下没几个人。李渊心里也渐渐明白了,要是自己还不离开太极宫,那可能就要被人笑话了。
李渊毕竟还是太上皇,李世民怎么着也得顾及一下他的颜面。于是,“秦王府”,就是那后来变成“大安宫”的地方,就成了李渊的新住处。那儿环境不咋地,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难受,李渊算是吃了不少苦头。这一来二去的,他也开始变得胆小怕事了。
但是,李世民表面上还是会装装样子的,毕竟身为皇帝,在人前总得显得大度些,也得让其他国家觉得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不过,私下里他对李渊有没有怨气,那就不得而知了。
【三、皇帝的心思】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他和他老爹李渊之间还是明争暗斗不断。除了李渊暗中搞点小动作,像李渊、李建成他们那帮人,也都没消停。想把这一切都一次性摆平,确实不容易,但李世民得想办法对付啊。
出乎意料的是,李世民居然还对李渊的老部下以及李建成的心腹给了一些职位。这或许是因为他特别看重有本事的人,而这些旧臣和亲信既然有本事,李世民当然愿意让他们为己所用,这不是挺好的嘛。
这样一来,反对派心里的石头会慢慢落地,他们上位时可能引起的风波也就没啥大问题了。这样一来,政局能稳住,也为后来大唐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很牢靠的基础。
李渊把皇位让给太上皇那个位置,其实就是看形势办事。只要李世民还没翻脸,他就还想捣捣乱,但要是没法得逞,他也就老实了。可说到底,最后倒霉的还是他自己。
说起李世民和李建成,选谁真挺难的。一个立下大功,另一个因为是老大,这事真头疼。而且,他们两边肯定都会有人支持,对立起来可不得了。
加上大臣们各自站队,李渊不管偏向哪一边都挺棘手的,毕竟这事关系重大,动一个小环节就可能影响到全局。李渊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行。
李渊过世后,他吩咐要把自己的陵墓建得简单点儿。从此,“太上皇”的日子就算过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