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火,有时摧毁的不是一个家园,而是历史的文化。在古代历史时期,消防做的并不好,大火的出现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那么在历史上有几次重大的火灾出现,严重时直接摧毁了一个时代。
中国史上乃至世界上,最早发生大型火灾的是浙江河姆渡。早在七千多年前,也就是新石器时期,河姆渡还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整个村子占地面积虽然只有几万平米,但村子里却应有尽有,受人尊敬的女巫,虔诚的村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驱灾祈福,然而就在祭祀仪式快完成时,篝火点燃了旁边的茅草屋。
火势的蔓延非常的迅速,不仅让当时的村民来不及扑灭大火,甚至连逃命的时间都没有,就这样一场大火直接将整个村落烧得干干净净。经过专家的推测,如果河姆渡没有被烧毁的话,人类的发展将会快上一倍。
为什么会这样说?
首先从河姆渡遗址的面积上来看,足足有四万平方米。其次是从内容上来看,上下总共叠压了四个文化层,而第四个文化层距今有六到七千年的时间。
第二个要说的火灾遗址是西安半坡遗址,据专家说半坡遗址比河姆渡遗址更具有考古价值,因为从遗址上来看,半坡居民已经具备了消防意识。半坡遗址总共分为三个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区,而在居民区和制陶区之间隔着一条深深的壕沟,想要从中跨越依靠个人是万万不可能的。从这也能看出,半坡居民已经开始对火灾进行防御了。
可有由于当时的人们使用的建筑,依然是容易着火的茅草屋,所以即使居住区和制陶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可是火势一旦发生,没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住,那将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半坡居民依然在大火中全部消失。
到了五千多年前,大地湾的居民学会了筑墙造屋,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宫殿式建筑“F901宫殿遗址”,然而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它的衰落居然是因为宫殿之外的几根小火苗,小火苗点燃了周围的茅草屋,最终导致火势蔓延,从而烧毁了整座宫殿。
火灾的出现让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而真正开启依法治火的先河却是从商王朝灭了之后开启的。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被起义的姬发所打败,商纣王知道灭亡的时候到了,所以就登上了平日里饮酒作乐的鹿台,点了一把火死在了酒池肉林里,而这场大火却是最早的高层建筑火灾。
商王朝时期曾有过这样一条严酷的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将会倒在了街上,所面临的刑罚就会是剁手。这样的规定虽然残酷,但是却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他们认为灰中可能有火的存在,如果倒在街上,就有可能烧毁别人的房屋,所以出现了这一条残酷的规定。
之后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对于防火的意识更加看重,而到了清朝每到夜晚,就会听见有人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大自然间的灾难,人类无法预测,而人类的能做到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做好一切准备,不要让历史的灾难,重现出现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