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婚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家族的荣辱。
因此,古人对于婚姻有着很多的讲究和规矩,其中就包括了对于二婚女子和寡妇的态度和看法。
有一句俗语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于这两类女子的偏见和歧视。
那么,“二度花”和“遗下人”分别指的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一、二度花
“二度花”是指离过婚或丧夫正常死亡的女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离异女性或正常寡妇。
这个称呼虽然有些轻蔑的意味,但也透露出一些怜惜和祝福。
因为在古代,女子一旦结了婚,就要终身忠贞于丈夫,不论丈夫是否对自己好,是否有外遇,是否早逝,都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如果女子因为某些原因而离婚或丧夫,那么她就会失去原来的家庭和社会保障,成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弱者。
她们往往会受到亲友和邻里的冷落和排斥,甚至被视为不幸之兆或祸水之源。因此,“二度花”也就成了一种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之词。
但是,“二度花”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不能再嫁。在汉唐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女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离婚或再嫁。
《诗经》中就有很多描写女子追求爱情、表达情感、主动求偶的诗篇。汉唐时期也有很多名门闺秀或才女佳人,在经历过失败婚姻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林如海之女林如梦,在丧夫后再嫁给了蒋士铨;武则天在李世民去世后,又与李治结为夫妇,并最终成为唯一一位正统皇帝身份的女性。
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后,又与张炎相恋,并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这些女子都可以被称为“二度花”,她们虽然经历过风雨,但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后人的敬仰和赞美。
二、遗下人
“遗下人”是指丧夫非正常死亡的女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非正常寡妇。
这个称呼则完全是一个贬义词,甚至有一种诅咒和咒骂的意味。
因为在古代,人们对于死亡有着很多的迷信和恐惧,认为死亡是一种不祥之事,而非正常死亡更是一种大不敬之罪。
如果一个男子因为疾病、意外、战乱、刑罚等原因而横死,那么他就会被视为“横死之人”,他的尸体不能入土为安,他的灵魂不能得到安息,他的家族也会遭到灾祸和厄运。
而他的妻子,就会被认为是“遗下人”,意思是被丈夫遗留下来的人,也就是说,她是丈夫的一件物品,没有了丈夫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
更可怕的是,“遗下人”还会被认为是一个克夫的女人,她的命相不好,她的运气不佳,她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幸和灾难。
因此,“遗下人”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可怜和可悲的身份,她们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还要承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她们往往会被亲友和邻里所唾弃和嘲笑,甚至被视为污秽和邪恶。她们没有了自由和尊严,只能终身守寡,不能再嫁。
她们要穿着素衣素服,不能化妆打扮,不能参与任何喜庆活动,不能与任何男子有任何接触。
她们要忍受孤独和寂寞,要忍受饥寒和贫困,要忍受欺凌和侮辱。她们没有了任何希望和梦想,只能等待着死亡的到来。有些“遗下人”甚至会选择自杀或出家以求解脱。
三、为什么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度花”和“遗下人”在古代社会中都是处于边缘和劣势的群体,她们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但是,“二度花”相对于“遗下人”来说,还有一些机会和可能性,可以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生活。
而“遗下人”则完全被社会所抛弃和遗忘,没有任何出路和希望。因此,在古代男子选择再婚对象时,宁愿娶“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这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迷信因素
古代男子普遍认为“遗下人”是克夫之人,娶了她就会倒霉或者早死。这种观念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命运的无知。
古代男子古代男子普遍认为“遗下人”是克夫之人,娶了她就会倒霉或者早死。
这种观念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命运的无知。古代男子往往希望自己的妻子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和福气,而不是灾祸和厄运。
因此,他们宁愿娶“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即使有些男子不信这些迷信的说法,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压力,不敢轻易违背社会的风俗和习惯。
2、道德因素
古代男子普遍认为“遗下人”是不忠不贞的女人,娶了她就会丢脸或者被戏弄。
这种观念源于对女性的歧视和对婚姻的束缚。古代男子往往要求自己的妻子能一生一世只爱自己一个人,而不是有过其他的感情经历。
因此,他们宁愿娶“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即使有些男子不在乎这些道德的标准,也会受到亲友和邻里的冷眼和议论,不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3、实际因素
古代男子普遍认为“遗下人”是没有价值和用处的女人,娶了她就会白费或者吃亏。
这种观念源于对物质的追求和对利益的计算。古代男子往往希望自己的妻子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地位,而不是负担和麻烦。
因此,他们宁愿娶“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即使有些男子不图这些实际的好处,也会考虑到“遗下人”的家庭和后代的问题,不愿意承担太多的责任和风险。
总结
“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是一句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二婚女子和寡妇的偏见和歧视的俗语。
“二度花”指的是离过婚或丧夫正常死亡的女子,“遗下人”指的是丧夫非正常死亡的女子。
古代男子在选择再婚对象时,宁愿娶“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主要是出于迷信、道德、实际等方面的考虑。
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但也反映了一种对女性不公平和不尊重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落后和错误的观念,尊重每一个女性的个性和选择,给予每一个女性平等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