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那非明朝的郑和莫属了。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舰队,进行了一共七次远洋航行,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也是大航海时代著名航海家中唯一的中国人。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伟大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之前,郑和还曾经“下过东洋”,前往的国家就是历史上与中国一衣带水、恩怨混杂的日本。那么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三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漂洋过海地出使当年的“蕞尔小邦”日本呢?
在明太祖朱元璋后期到明成祖朱棣初期的这段时间里,日本则处在史称“南北朝”的大乱世后期。经过多方努力,当时北朝的实际掌权者、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迫使南朝后龟山天皇退位并交出代表天皇地位的“三神器”,正式完成日本统一。
由于多年的分裂战乱,完成统一后的日本经济损耗极大。足利义满是非常有眼光的政治家,明白要想让日本富庶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中国恢复自元朝以来就中断的官方关系和贸易往来。在明太祖时期,足利义满就一直要求向明朝称臣纳贡。
但朱元璋却认为日本的北朝是“乱臣”,因此拒绝了足利义满官方关系和贸易往来的请求。建文帝登基之后,以取缔倭寇为条件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准备恢复官方关系和贸易往来。但在日本使者刚回国后,建文帝被推翻了,之前的协议也就作废了。
明成祖的皇位来路不正,希望得到周边国家的认可,刚登基时就主动派使者晓谕日本、琉球、朝鲜、暹罗等周边国家。于是足利义满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永乐元年(1403年)便派使者向明朝称臣朝贡,是最早承认明成祖皇位的国家之一。
不仅如此,足利义满还派兵消灭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为了显示自己称臣纳贡的诚意,足利义满将抓获的二十名倭寇首领主动送给明朝处置。明成祖便派郑和出使日本,对足利义满进行册封,接受所献的俘虏,并于洽谈有关朝贡贸易的协议。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率领十万人的舰队(顾炎武记载)出使日本。足利义满以属国君主的身份接见了郑和一行,正式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在出使日本期间,郑和还与足利义满以及室町幕府官员初步达成了有关朝贡贸易的协议。
郑和这次“下东洋”之后,中日两国恢复了从元朝以来中断了近一百年的官方关系和贸易往来,建立了史称“勘合贸易”的经济往来。日本室町幕府凭借“勘合贸易”走上了巅峰,而中国明朝此后几十年也没有在遭到倭寇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