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每天要看20多万字的报告,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拖垮了秦始皇的健康
创始人
2025-08-18 16:03:09
0

秦始皇在短短十年之内同时开启了好几个大项目,将所有人折腾得疲惫不堪。

整个大秦帝国都已经到了极限,完全就是靠他的个人威望在勉强维持。

可这位爷还不消停,连自己都不放过。

那么秦始皇又做了哪些事,成功把自己给送走了呢?

一、秦始皇的身体很好

一直以来,关于秦始皇的身形外貌,我们都是以《史记》中的描述作为想象蓝本。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如果照这个记载来看,秦始皇那就不是个正常人。

蜂准:指鼻梁高耸;

长目:指眼睛细长;

挚鸟膺:指胸骨有异常凸出;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长成这样,秦始皇的颜值能打几分?

敢不敢拍视频、开直播?

恐怕大概率是会影响人气的。

而且如果前三条只是影响颜值的话,那么第四条【豺声】就直接影响健康了。

豺声:指声音变形,听起来像豺狼。

这不仅仅是声音不好听的问题,而是往往伴随着支气管和肺部出现问题。

我们知道,假如呼吸系统出现疾病,那就会极大的影响人的身体素质。不能剧烈运动,要随身常备药物等等。

如此说来,秦始皇应该是一个外表颜值不高,而且身体虚弱的人。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从种种记载和迹象表明,秦始皇的精力非常充沛,工作热情极高。

从他扫平六国、巡游天下、开启一个又一个大工程来看,很难想象这是身体虚弱的人能做出来的事。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史记》的记载错了?

其实对于秦始皇的描述,并不是司马迁本人的论断,他只是转载了尉缭的描述。

(尉缭:没错,这话是我说的!)

尉缭此人曾经在秦始皇手下上过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认为秦始皇这个人刻薄寡恩,不是个值得跟随的好老板,于是就辞职不干了。

有这一层感情色彩,那尉缭对于秦始皇外貌的描述就值得商榷了。

不说描述得一模一样吧,至少也是毫无关系。

尉缭这么说,应该更多地是表达对嬴政的反感。

而且近年出现的秦始皇面部复原图,也证明了他的外貌很正常,没有缺陷。

那么,可以下定论了。

秦始皇是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

不过再好的身体也要注意保养,可嬴政没有这么做,反而不断透支自己的健康。

二、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很多

由于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就选择了【郡县制】这条路,那么就注定了秦国国君的工作量不会小。

这很公平。

既然你选择了从上到下的高效管理,既然关键的权力都向秦王集中,那么相应的工作自然也要承担起来。

以前的秦国还好,就管自己一亩三分地,国君还不至于那么忙。

可一百多年的对外扩张,秦国的疆域越来越大。

秦孝公的时候还只是关中平原这一片;

到了秦惠文王,巴蜀一大片地方已经纳入秦国的账户;

秦武王、秦昭襄王积极进取,江汉平原、山西高地等等,陆续被秦国拿下;

到了嬴政接手的时候,秦国的疆域已经接近天下的一半了。

(嬴政继位时的秦国)

所以我们看到的“奋六世之余烈”,是一张一张不断变化的历史地图;

而真正的“奋六世之余烈”,是历代秦王不断增加的工作量。

到了秦始皇这会儿,花费10年时间将六国扫平,疆域近乎扩充了一倍。

要想迅速把六国的地盘消化吸收,这其中的工作量可不是翻一倍这么简单。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重量达到120斤。

秦代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半斤,120斤差不多就是现在30公斤左右。

这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都知道,在纸张普及之前,古人写字都是用竹简和木牍,一卷一卷的,非常沉重。

那30公斤竹简能写多少字呢?

做个横向比较。

西汉的时候,司马相如给汉武帝写过一篇10万字的长文,用了差不多3000片竹简,大约12公斤。

算下来1片竹简大约写30多个字,1公斤竹简大约8000多个字。

那秦始皇的30公斤奏章折算下来,差不多每天就是20多万字。

(竹简很重的~)

说实话,这个结果小步自己都不敢相信。

20多万字啊,哪怕是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也得有好几十章的篇幅吧?

一目十行地看,恐怕也要看上半天。

而且还有一点,这20多万字可是古文!

在笔墨纸张之前,古代人写东西,一个是竹简木牍成本高,另一个是用刀刻字很费劲。

所以造成古文的字数很精炼,而信息量却极大。

如果真的是这样,秦始皇要看完这30公斤的奏章,还要逐一写出审批意见。

怕不是每天都要996哦?

四十多岁的人,每天这么熬,恐怕吃不消吧?

三、五次巡游消耗身体

除了工作忙,秦始皇还不喜欢在家老实待着,他还要巡游天下。

从公元前221年称帝,到前210年走人,这位爷5次巡游天下,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在路上。

我们来看一下这五次是啥情况:

【第一次巡游】

时间是在公元前220年,始皇称帝的第二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

很明显,这次巡游的方向是西边,秦始皇把关中、陇西、黄土高原这些地方转了一圈。

这很好理解,大业初成,始皇肯定要把自己的大后方走一圈,保证基本盘不出问题。

由于离家近,而且关中经过多年的建设,道路、桥梁这些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

所以第一次巡游时间不长,秦始皇在当年就回了咸阳。

也是在这一年,政哥下令,在大秦各地修建驰道。

【第二次巡游】

这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9年,基本上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

秦始皇走了一个顺时针的大圈,先是去泰山封禅,接着又去看海,然后往东南走到现在江苏北边这一片,歇了三个月。

之后开始往西,穿过中原走到湖南、湖北这块,最后走武关回到咸阳。

这次巡游吧,怎么说呢?反正就是挺不顺的。

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本来志得意满,结果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淋成落汤鸡,搞得非常狼狈。

后来到了泗水边,听说周天子的“九鼎”之一就在河里,政哥安排了一千多人下河打捞,结果啥也没捞着。

到了湘山,又遇到大风,影响了行程。政哥大怒之下,找了三千刑徒把湘山的树都砍光了。

总之就事事不顺,也难怪秦始皇一肚子火。

(秦始皇巡游天下)

【第三次巡游】

第二次才回来不就,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坐不住了。

这次巡游的路线是个逆时针。

还是先向东,不过刚出门就碰到彩蛋。

张良在博浪沙给秦始皇准备了【铁椎大礼包】,把政哥的一辆豪车给砸烂。

巧合的是,张良的大铁椎也是120斤,和秦始皇一天的工作量相当。

砸完车,张良溜得贼快,政哥派人抓了10天没抓到人,只能自认倒霉。

不过这个事没有影响秦始皇的心情,他又到琅琊转了一圈,之后从河北、山西这条线回关中。

【第四次巡游】

也不知道是博浪沙吓着了还是咋的,嬴政总算是消停了两年。

公元前215年,这一次是北巡。

秦始皇就直奔东北方向,到了今天的秦皇岛和山海关,然后走到塞外,从内蒙古绕了一大圈,再从榆林这条线回到咸阳。

也就是这一年,徐福等人带回一句谶语---亡秦者胡。

于是秦始皇开始北击胡人,开始修长城。

【第五次巡游】

公元前210年,政哥的最后一年。

这一次,他准备来一把大的。

从武关出来,先到两湖,接着顺江而下,走到今天的江浙沪。

接着北上到琅琊。(发现秦始皇是真喜欢琅琊这个地方)

再然后,渡过黄河,走到沙丘这个地方,秦始皇病倒了,含笑九泉。

至此,五次巡游全部结束。

(秦始皇倒在了沙丘)

我们不讨论秦始皇巡游天下的目标和意义,也不讨论他多次巡游造成的巨大花费。

本文只探讨巡游对始皇身体健康的影响。

古时候出远门,可不像现在坐飞机、坐高铁这么便捷。

除了有河的地方可以坐船以外,其他的路,秦始皇只能老老实实坐马车。

古代的夯土路比不上现代的水泥路平整,古代的马车也没有现代汽车的橡胶轮胎和弹簧减震。

也就是说,马车的任何一点震动,都需要坐马车的人来硬抗,人坐在里面非常不舒服。

没有概念的朋友,可以试着把自己家里的自行车或者电瓶车轮胎气给放了,然后骑着走两步,就知道“颠簸”这个词的含义了。

当然,秦始皇是皇帝嘛,可以在马车的内饰上面多下功夫。比如弄个真皮座椅啥的,来减轻马车的颠簸。

但我想,大概率是比不上现代汽车的乘坐体验的。

所以古代有个词叫“车马劳顿”,就是说坐着马车出远门,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

如果只有个三、五天,那还可以忍一忍。可秦始皇这样的巡游,一出门至少大半年回不来。

长时间地处于这种辛苦坐车的状态,对于身体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而且别忘了哦,政哥坐在车上可不是没事刷手机哦~

上文提到的每天120斤奏章,就是坐马车也要批完哦~

秦始皇的身体就是再好,也禁不住这么造吧?

最后小步说个笑话,嬴政最好没有晕车的毛病。

否则一边晕车,一边批奏章。

这酸爽~

秦始皇:这画面感真强!我给你点赞三连,求求你别说了~

四、生活的坏习惯---求仙问药

如果说每天120斤奏章和出门巡游,还可以说成是工作需要的话。

那求仙问药这一条,真的是秦始皇自己糟蹋身体了。

要问在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还有没有愿望没有实现呢?

肯定是有的,

那就是“长生不老”。

要是能够一直活下去,自己就能够永远成为这天下的主宰,让天地万物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转。

那该有多好啊!

这个想法对秦始皇的诱惑力太大了,他几乎是不遗余力地派人寻找仙人和不死药。

(秦始皇海外求仙)

《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往海上就派了几千人,陆地上的肯定更多。

可世界上哪里有长生不老的药呢?用脚后跟想也知道这些人是找不到的。

找不到怎么和秦始皇交待?

要么像徐福一样带着钱跑路,出海一去不回,我不开手机你就找不到我。

要么像卢生一样找各种理由来搪塞,忽悠秦始皇继续投资。

一开始的时候,只要是说去找不死药的,嬴政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可眼见着一年一年过去,来要经费的江湖术士越来越多,然而不死药却始终没见着。

嬴政心中当然会起疑心,

我该不会,被骗了吧?

偏偏卢生这些人拿了秦始皇的经费,办不成事也就算了,还要开直播嘲讽他人傻钱多。

《史记·秦始皇本纪》: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说完这些话,卢生就跑路了。

真当我们政哥是个好脾气?

卢生抓不着,于是咸阳的其他术士倒了霉,有460多个术士被抓,然后被秦始皇给坑了。

原本坑的是江湖术士,可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儒生。

于是就有了“焚书坑儒”的故事。

还是那句话,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件事的对与错,也不分析秦始皇为了求仙问药而耗费了多少钱财,只讨论对秦始皇的健康影响。

按照嬴政对这件事的热情,他有很大可能是服用丹药的。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丹药这种东西里面含有铅、汞等重金属,吃下去对身体有害无益。

但这事儿和古人就没法说,

别说秦始皇那会儿,就是到了清朝的雍正,不也还在炼丹吃药么?

(秦始皇服用丹药)

我们没法去考证秦始皇每天吃多少丹药,也不知道丹药里面究竟有哪些成分。

总之,对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就对了。

所以你看,天天996,长年在外奔波,还经常服用丹药。

这三件事加在一起,就是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啊~

果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走到沙丘突然发病,病势极其凶险,人很快就没了。

这估计是之前多年的辛劳和损耗,造成的油尽灯枯。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TCL官宣谷爱凌成为全球品牌代... 8月18日,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CL正式宣布,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出任TCL全球品牌代言人。同时...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即将建成开放 大象新闻记者 李鑫 刘少利 通讯员 张金金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天井院片区)项目是巩义市2024年民...
原创 唐... 古代大臣在给皇帝歌功颂德时,两个词语的出现频率特别高,一个是“治隆唐宋”,一个是“功迈汉唐”。两个词...
咸丰多项非遗项目入选湖北省非遗... 云上恩施报道(咸丰通联记者 廖祖英 通讯员 袁秋晴)12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省人民政府...
原创 红... 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有些特殊的领域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加出色。从古时候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到明初农民起义军...
原创 他... 1967年1月,上海发生了“一月风暴”,2月,上海市革委会正式成立,在这之后,全国各地的省市纷纷模仿...
原创 秦...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六国、实现天下大一统的君王,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争议。他在王位上度过...
原创 1... 1981年,黄克诚的秘书找到了总政治部副主任华楠:“黄老在中纪委的讲话共分为三个部分,《人民日报》已...
原创 实... 自“安阳曹操墓”一经发现,关于其真伪的争论就如影随形,纷至沓来。然而,当我们看到由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
原创 左... 左权将军,一位英勇的抗日将领,他的一生承载了中国军民的期望与重托。生于1905年,左权在太行山脉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