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三位著名的皇帝尧舜禹。禹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著名故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他深得民心,然后当时的皇帝舜主动将皇位禅让给禹,从此以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不过在封建社会里,为了争夺皇权而常常闹得皇宫里鸡飞狗跳,甚至不讲兄弟之情和父子之情。三国时的曹丕与曹植之争、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清朝多尔衮与皇太极之争,都是大家熟知的争夺皇权之战。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贪恋权位的皇帝都不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皇帝,李世民就开启了贞观之治。在古代也有兄弟之间不争夺皇位,而是互相谦让,最终造就盛世的情况。唐朝就有这样的一对兄弟。
虽然李世民为争皇位与自己的兄弟大打出手,发动玄武门之变,但是他的后代却做得比他好,这件礼让皇位的故事发生在武则天之后。
武则天掌握权势之后,废了唐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唐睿宗李旦登位。李旦是李显的弟弟,李旦的儿子李成器因此成为太子。不过这时,武则天垂帘听政,李旦手中没有一点实权。
不少老臣反对武则天专权,公元684年,在李显被废的同年,英国公李敬业就在扬州起兵。宰相裴炎也要求武则天退位,让唐睿宗李旦重新掌握实权。没想到两人都因失败被处死。
在武则天的逼迫下,公元690年唐睿宗李旦亲自下圣旨将皇帝之位让给武则天。11岁的李成器也从皇太子变成了皇孙,其父李旦住在东宫,享受皇太子的待遇。不过武则天的亲戚不断向李旦发动攻击,李旦一家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李成器还有4个弟弟,虽然同父异母,虽然自己的年龄不大,但是他依旧时时刻刻维护弟弟的利益,与几个弟弟患难与共。公元693年,李成器的母亲刘氏和其三弟李隆基的母亲窦氏皆被处死。
不过就在这一天,李成器和四个弟弟被封为藩王,从而离开皇宫幸免于难,后来李旦被封为相王。公元710年,李诞通过政变赶走了武则天,重新当上皇帝。
按照皇室礼法,李旦的长子李成器应该成为皇太子,但是李成器却建议让自己的三弟李隆基做太子,因为在政变中,唯有李隆基的贡献巨大。
不过李隆基并不居功自傲,坚决不做太子,两方互相谦让。开始的时候,李旦也很为难,后来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封李成器为宋王。在诸王之中,李成器的位置最高,其影响力也非常大,后来的事情证明,李旦的做法非常有意义。
后来太平公主想废除李隆基,他就拉拢李成器,因为李成器身份特殊,没想到李成器坚决不肯与太平公主合作,采用闭门谢客的方式躲避。最终太平公主的先天政变失败,李隆基保住了皇位。
李成器的决定也非常正确,李隆基确实是一位明君,值得李成器去保住他的皇位,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造就了开元盛世。因为李隆基是皇帝,而李隆基的母亲窦氏封号和李成器的名字有重合,按照古代的礼法必须避讳,这个时候李成器改名李宪。
李隆基巩固了皇位以后,仍然与李成器保持着良好的兄弟关系。李成器过生日的时候,李隆基一定亲自来祝贺。李成器生病的时候,李隆基会亲自带御医来探望,完全不管什么皇宫礼法。李成器病逝以后,李隆基赐了一个让皇帝的封号。
自古以来,不管是在皇宫,还是在基层政权机构,争权的现象比比皆是。面对高官厚禄而不动心的人少之又少,李成器就是后人学习的榜样。虽然他们让的是帝位,但是他们的精神也值得为官者学习。事情不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官位大小并不重要,能够为民做主和为国分忧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