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孟良崮战役到底有多惨烈?当地老百姓回忆:战后三年不敢上山
创始人
2025-08-18 15:04:51
0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战是国军和共军精锐部队的一次较量,我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不管过去多少年,当地的老百姓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都表现得十分后怕:“战斗发生后,最少三年内,我们都不敢上山,晚上睡觉总觉得能听到山上传来炮火声和痛苦的嘶吼声……”

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蒋介石仗着有美国人撑腰,给自己的嫡系部队都换上了最新的美式装备,还配备了大量的重型武器,机械化程度很高。

尤其是张灵甫领导的整编74师,是国民党嫡系中的嫡系,是蒋介石手底下的“五大主力”之一,实打实的王牌军。

装备好、武器先进还是其次,师长张灵甫也是国军内的一员悍将,对蒋介石很忠心。双方纸面实力差距很大,起初粟裕并无必胜的把握,为了赢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华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时华野的兵力还不到30万,国民党派遣的大军是华野的整整一倍,而且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换了全新的美式装备,我军的不少战士还用着抗日战争里缴获的日式武器,重型武器更是严重缺乏,从火力上来看,我们和国民党大军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更别提国民党还有空军支援,从战略立体性上远远领先于我们。

劣势如此明显,当然不能硬碰硬,粟裕一直采用被动迎敌的方式拖着敌人,等待一个一口吞下的机会,从而扭转双方局势。

孟良崮战役前,粟裕一直没有等到机会,最终是蒋介石亲自将一个“大破绽”送到了我们面前。

因为粟裕一直没有主动出击,蒋介石就自信地认为华野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立马下达命令,向忻水方向派出3个兵团。

蒋介石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瞎指挥”,他自己懒得亲临前线了解战况,就在后方胡搞乱搞,不少国军将领都对此感到头疼,大多数情况都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张灵甫不一样,他的一切都是蒋介石给的,就连这条命都是蒋介石救的,不管他多看不惯蒋介石,他对蒋介石都是绝对忠诚的。

所以蒋介石下令朝着蒙阴突进的时候,张灵甫明知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还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

最终导致整编74师被围孟良崮山顶,山下的华野兵团一次又一次地向山顶发起冲击,张灵甫占据地理优势负隅顽抗,最终还是走到了全军覆没的地步。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山头硬是被大炮给削平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也被破坏殆尽,漫山遍野都是断肢残腿。

孟良崮战役之惨烈让当地老百姓难以忘却,最少3年时间内不敢上孟良崮,每每回忆起这一战,老百姓总是后怕地说道:“后来我们去了战斗遗址,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士兵的喊杀声,空气里还弥漫着血腥味道。”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全民赛道,全场好玩!比亚迪全地... 8月14日,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开业。作为国内首批新能源汽车专属全地形赛车场,以“全民赛道、全...
原创 张... 1930年12月,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大破国民党军第18师,全师9000余人片甲不返。如此辉煌的...
这些照片,再现毛泽东的江西足迹 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毛泽东的一生与江西结下了深厚情缘,在新中国...
原创 明... 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都了解到,明朝时期的火器装备在当时堪称强大。然而,一直被认为坚不可摧的明朝,在清军...
原创 存... 楔子 韩愈(768—824),字退之,又称韩昌黎,大唐官员、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名人,唐代古文运动的...
原创 明...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行刺皇帝一直都是一项危险至极的任务。这样的行动往往会迎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原创 秘... 秘密特工卧底10年,赴台潜伏不料被自己人俘虏,只好终止任务! 文/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潜伏》是谍战片...
原创 唯... 自1978年《中日友好条约》缔结以后,日本和中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日本对华态度的转变,形成了日本...
原创 这... 这首唐诗结尾两句实在太出彩了,以至于人们真的相信“如有神助” 唐代,诗歌之所以繁荣,有一个一点儿都不...
原创 毛... 1974年,晚年的毛主席乘车路过天安门,趴在车窗上,看着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忍不住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