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肇庆本土的柔道爱好者,丘鹏与柔道的缘分始于为女儿挑选运动项目,如今他已在这项运动中坚持4年,不仅收获了身体的强健,更深刻体会到柔道文化的魅力。随着肇庆申报“柔道之城”以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临近,这位普通爱好者眼中的肇庆柔道,有着怎样的温度与活力?
羊城晚报:请您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丘鹏:我叫丘鹏,是土生土长的肇庆人。现在是一名医院收费员,同时也是一名柔道爱好者,练习柔道已经4年多了。
羊城晚报:最初是怎么接触到柔道的?
丘鹏:其实是想给女儿挑一个运动项目。考虑到她是女孩子,柔道“以柔克刚”的理念很吸引我,觉得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应变能力,就带着她一起接触了柔道,后来自己也慢慢爱上了这项运动。
羊城晚报:第一次穿上柔道服训练时,感觉和想象中一样吗?有没有竞技格斗的紧张感?
丘鹏:完全不一样。刚开始学的都是最基础的动作,比如步伐移动、基础站姿,没有想象中那种竞技格斗的激烈感,反而更像一种“有规则的身体交流”,慢慢练下来才体会到其中的技巧和智慧。
羊城晚报:您平时都在肇庆哪里练习柔道?场地和氛围怎么样?
丘鹏:我一直在弘轩柔道馆练习,那是我朋友开的馆子。这里的场地条件不错,铺的都是专业的柔道垫,安全又规范。更重要的是氛围很好,大家都是因为热爱聚在一起,训练时互相指导,休息时聊聊天,像个大家庭一样。
羊城晚报:身边一起练习柔道的人多吗?主要是哪些群体?
丘鹏:挺多的。我加入这个“柔道大家庭”好几年了,一直保持联系的有几十个人,既有小孩子,也有像我这样的成年人,大家都是业余练习,没有职业压力,纯粹是因为喜欢才坚持下来。
羊城晚报:您作为业余选手,在柔道比赛中取得过哪些成绩?
丘鹏:我只参加过业余赛事,去年12月参加了柔道奥运冠军杯的业余比赛,在负70公斤级和负73公斤级两个级别中都拿到了第三名。对我来说,能在赛场上检验训练成果,已经很满足了。
羊城晚报:您参加过肇庆本地的业余比赛,觉得赛事氛围怎么样?
丘鹏:氛围特别好。我女儿参加过一次,我也参加过一次,第一次上场时特别紧张,但现场的氛围特别热烈。记得那次比赛不仅有省内的选手,还有外省的爱好者赶来,一共几百人参与,那种大家为了同一项运动聚集在一起的场面,真的很震撼。
羊城晚报:练习柔道这几年,对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具体改变?能举个例子吗?
丘鹏:最明显的是身体变好了,以前偶尔会感冒,现在很少生病,体力也比以前好很多。更深层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柔道“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理念让我很受用,比如工作中遇到繁琐的事情时,会提醒自己“精力善用”,合理分配时间;和同事相处时,会更懂得“自他共荣”的道理,互相配合把事情做好,这种心态上的改变很珍贵。
羊城晚报:这几年里,您觉得肇庆的柔道运动有哪些变化?比如场地、参与人数等。
丘鹏:变化挺明显的。刚开始练的时候,业余俱乐部的条件比较简单,用的还是跆拳道垫子,大家挤在一个馆里训练。但这几年,专业的柔道馆从一个变成了两个,越开越多,垫子、护具这些设施也越来越专业,甚至还请来了专业教练指导,参与的人也比以前多了不少,能看出这项运动在慢慢“热”起来。
羊城晚报:肇庆正在打造“柔道之城”,您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感受?觉得肇庆有哪些底气?
丘鹏:特别开心,觉得实至名归。肇庆的底气太足了,四会出了连续两届奥运冠军冼东妹,还有卢童娟拿过世界第三的好成绩,这些顶尖选手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这几年业余爱好者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浓,“柔道之城”的称号绝对担得起。
羊城晚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即将到来,柔道项目的比赛会在肇庆四会举行,您有什么期待吗?会去现场观看吗?
丘鹏:非常期待!早就盼着这场在家门口的高水平赛事了。四会的砂糖橘体育馆离我上班的地方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只要工作不冲突,肯定会去现场看,感受一下顶级选手的比赛氛围,也算是给自己的一种激励。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最能代表肇庆“柔道之城”的一个瞬间或场景是什么?
丘鹏:如果非要选一个,应该是冼东妹第二次奥运夺冠的瞬间。她是生完孩子后复出的,能在那么高强度的比赛中再次拿到冠军,太了不起了,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就是肇庆柔道最生动的写照。
羊城晚报:如果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形容肇庆的柔道,您会怎么说?
丘鹏:我会用“希望”这个词。无论是顶尖选手的传承,还是越来越多普通人的参与,都能看出肇庆柔道在向上生长,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文 | 记者 陈旭泽
图 | 记者 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