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赵尔陆被授上将军衔,穿了一身将军服。授衔仪式结束后,赵尔陆却拒穿这身军服,拿回家里“压箱底”。毛主席得知后不怒反笑:“赵尔陆将军真是情深义重啊!”
赵尔陆为何拒穿将军服?
赵尔陆拒穿军服
赵尔陆学生时期就很有革命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1927年,赵尔陆怀着革命理想前往武汉,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且加入共产党,第二年随大部队上了井冈山,可以说他几乎走过了革命的每一程。
新中国成立后,赵尔陆又奉命建设军事工业,当时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零基础,但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并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
这样坚毅的一个人,却也是个充满柔情的人。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赵尔陆被授予上将军衔,每个级别的军衔会有对应的军服,这是荣誉的象征,身份的象征。
但是授衔仪式结束后,赵尔陆就把那身军服收了起来,他说:“我不想穿这身军服,甚至不想看到它。”
作为一个戎马半生的军人,军服是属于他的荣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更何况他的还是上将军服。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赵尔陆说:“虽然现在革命胜利了,但这条路上牺牲了太多太多的战友,他们比我的功劳更大,一看到这身军服,我就会想起那些同志们……”
对赵尔陆来说,这身军服是荣誉,也是伤痛,他甚至觉得自己受之有愧。
毛主席的称赞
赵尔陆的女儿说:“父亲很少穿将军服,我们一家拍照时,他也只穿过一次军服,而且显得很不自然。回家后,父亲立马脱下了军服,让妈妈收起来。从那以后,我再没见父亲穿过那身将军服。”
赵尔陆不穿军服的原因家里人都知道,也尊重他的那份情谊。
有些人难免会觉得赵尔陆“不知好歹”,不尊重将军服,但毛主席得知这个事儿后,并没有责怪赵尔陆,而是笑着说:“赵尔陆将军真的是情深义重啊!”
这些老革命一路走来,吃过的苦比我们吃过的饭都多,他们知道这条成功之路是用战士们的鲜血铺就而成,所以对于军衔并不在意,毛主席还直接放弃了“大元帅”衔,不要说压箱底了,那身大元帅服他都没要。所以,对于赵尔陆的想法,毛主席只有欣赏。
赵尔陆吃过当年革命的苦,也珍惜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哪怕现在条件好了,他也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然会觉得对不起那些死去的战友。“胡萝卜事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胡萝卜事件
赵尔陆是个慈祥的父亲,他很疼爱孩子,大多数时候对孩子们都很温和,好几次他一下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女儿赵珈珈就说:“爸爸,我要骑马马。”
赵尔陆毫不犹豫就趴在地上,让女儿骑到他背上,然后在地上一圈一圈地转。所以赵珈珈说:“在我眼中,父亲不像个大将军。”
但赵尔陆也曾因为小小的胡萝卜对女儿大发雷霆。
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家家都要勒紧裤腰带,赵尔陆家的餐桌上也断了肉,他们几乎餐餐是砂锅烩萝卜。
有一次吃饭,赵尔陆的女儿赵珈珈一看又是萝卜,小嘴一瘪,嚷嚷道:“怎么又是萝卜!我不要吃萝卜!我不喜欢吃萝卜!”
说着,把筷子扔在桌子上,发起了脾气,当时赵珈珈还小,很多东西都还不明白,不会想太多,说发脾气就发脾气了,小孩子闹情绪也可以理解。
但赵尔陆并不惯着女儿,他也把筷子重重拍在桌子上,指着女儿大声批评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不知道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吗?毛主席、周总理他们都吃不上肉,每天就一顿粗粮。你是真没吃过苦,我们现在吃的是人家乡下农民的年夜饭,要不要带你去乡下看看?像你这样只懂享受,吃不了苦,以后少不了哭鼻子!”
说完,赵尔陆气得直接走了,连饭都没吃,赵珈珈都被吓愣了。
赵尔陆知道,只和孩子发火是没有用的,所以他把赵珈珈叫到身边,一句一句地给他讲文天祥的《正气歌》,讲英雄事迹,从文天祥讲到岳飞,从刘胡兰讲到江姐。
赵珈珈当时毕竟年纪小,很多东西无法真正领悟,只是照着父亲说的来,但有这样一个懂疾苦、知感恩、浑身正气的父亲,她的路又怎么可能走偏呢?
这件事给赵珈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从那以后我就有了萝卜情节,一看到萝卜我就会想起父亲当时对我说的话,不自觉的会多吃几口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