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追看《三国演义》时,我们总是特别关注两个人物,一个是备受尊敬的诸葛亮,另一个是相貌丑陋但才华横溢的庞统。在我们的印象中,只要能够得到其中一个,就可以处理好天下三分的局面;如果两者兼得,似乎就能够一统天下,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奇怪的是,这两位人物似乎很难合作。尽管刘备是唯一短暂获得卧龙和凤雏的人,但在历史发展中,诸葛亮和庞统始终没有共同行动,而且庞统在随后的战役中突然牺牲。历史学家回顾这一段三国历史时,常常会想象,如果当时卧龙和凤雏走到了一起,并且凤雏没有在落凤坡被暗算,那么他们两个是否真的能够与刘备共事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充满了历史的完美性。假如卧龙和凤雏真的合作,一个阳谋,一个阴谋,两者联手或许可以使刘备完美地实现后来的政治格局。加上庞统极具驯化下属的能力,甚至关羽都对他敬佩有加,或许后来的失荆州和夷陵大战都不会发生。然而,这一切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呢?
在理想状态下,这两位人物确实是顶尖的人才,他们的合作可以辅助楚国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达到全面发展。然而,历史上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涌现出两位最强大的人物。封建制度一直以来都具有排他性,特别是在三国时代,军师这一职位更是排他的。虽然曹魏有着数不清的挂名军师,但真正的军师永远只有一个。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刘备这边,他的顺风顺水主要得益于有一个如诸葛亮这样的绝顶军师在一旁指导,中间没有任何军事上的误差。
但如果庞统也加入进来,后续的情况就有趣了。在短暂的合作期内,诸葛亮和庞统两人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同,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可能发生严重的争执。这时刘备将不知道听从哪个人的意见。在争执的过程中,诸葛亮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因为每位绝顶军师都有自己的自尊心,这很容易迫使另一个人离开。而且,诸葛亮和庞统两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有着天差地远的差距,一个更喜欢玩弄阳谋和外交内政,另一个更喜欢军事上的阴谋诡计。这样两人在性格上很难达成一致,更不用说一起制定战略计划了。这必然会导致刘备集团创业路线的分歧,刘备不愿意看到,而诸葛亮也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即使刘备得到了这两位谋士,他也不敢同时使用,必须明确谁高下。在明确高效的同时,肯定会打击另一位谋士的信心,很可能逼走另一位。也许庞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落凤坡牺牲,帮助刘备获得了蜀汉的地盘。这是他最为完美的落幕方式,保留了蜀汉政权的最后稳定性,同时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最高崇敬。
在这个过程中,庞统巧妙地通过自己的牺牲,为刘备留下了一个相对单一而有效的军师团队,这也是对整个政权的贡献。在历史中,有时候个体的选择和牺牲能够为整体带来更大的收益,这在庞统的案例中得到了体现。
总的来说,尽管我们想象中卧龙和凤雏的合作可能会使蜀汉更为强大,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两者性格和行事风格的差异,他们的合作可能会导致刘备集团的分裂,对政权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庞统的牺牲为刘备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而稳定的团队,保持了政权的统一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