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在艰难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与全世界的接轨。其中,各种外资的引进更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政府投资不足的地方而言,那些外资更是帮助地方发展的一大助力。
然而在上个世界九十年代,当日本企业带着一大笔资金来到腾冲准备建厂的时候,他们向政府提议把国殇墓园跪着的四个雕像拆掉,便能得到他们的投资。然而政府听完,立马向他们提出了三个条件,在无果之后毅然拒绝了他们的投资。
虽然直到现在,腾冲的发展依然不算很好,但是腾冲人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曾经行为。
腾冲近代受难史
自1931年9.18日开始,中国这片神州大地便开始遭受着日本人的侵略,等到全面战争之后,法西斯国家更是加快了他们的入侵步伐。
虽然日军的入侵主力集中在华北和沿海地区,但是远在西南方向的腾冲依然遭受着日军的侵袭。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本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并将军队派到了缅甸威胁当时身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
此情此景,中国受英国之邀开始派遣远征军前往支援。1942年初,十万远征军朝着缅因地区前进,只为支援英国打赢战争。在缅甸战场之上,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存在着装备差距过大、物资缺乏等因素,但是即使如此,死守、肉搏,中国军队都没有放弃过,因为身后的古城将是他们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当英国空军遭受袭击之后,英国却很快退出了战场,这对当时浴血奋战的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历时12天的同古城大战中,国民党这支最精锐的部队,因为长期与日军消耗,伤亡异常惨重,元气大伤。然而在同一时期,驻缅甸的英军,突然向印度撤离,让代中国出征的远征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日本军团团包围,损失异常惨重,滇缅公路也因此失守。
由于英军的撤走,让中国远征军失去了空军力量的支援,最终被日军团团围住。而200师的师长戴安澜,则在与敌军的包围作战之际,不幸辞世。而他临死前,还望着来时的路。
200师师长戴安澜在面对敌军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毅然指挥军队分散突袭,最后因为被敌军机枪子弹击中腹部,在缅甸不幸去世。在临终前,他修整好自己的军容后,让属下扶自己起来,久久地眺望着东方方向几十里外的祖国,而后与世长辞。在他给自己妻子留下的遗书中说“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此次作战失败,让腾冲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腾冲沦陷的八百多天,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还在腾冲周边制造各种细菌战,让无数无辜百姓惨死。
1944年,全世界的反攻号角逐渐吹向,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前往缅因战场为赶走日本侵略者而作斗争,但是收回腾冲,便用了足足四个月之久,大大小小的战争更有八十多次。巷战、肉搏战等每每都在腾冲这座城市上演。
因为战争极其惨烈,据说在战争结束后,当时的腾冲没有一个房子能遮风避雨,没有一棵树上没有弹孔,城里随处可见的烧焦的尸体,每一寸土地都染满了鲜血。
最终,中国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而那些为了为了祖国领土而牺牲的人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为了纪念军队与人民为抗战做出的伟大牺牲,时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的霍揆向上级提议,希望能拨款修建一座烈士陵园。
建园之后,李根源从屈原的《楚辞》中取材,将这座陵园命名为“国殇墓园”。
当墓园建立之后,无数的英烈被埋在其中。而那些日军尸体,为了防止腐烂产生病毒,被统一葬在了墓园之中,并起名为“倭冢”。军民们甚至将腾冲沦陷期间以藏重康美为首的四名主要指挥官铸造成像,永远地跪在了牺牲者的墓碑之前。
云南政府的条件
当日本人以投资的目的想要抹平这段历史的时候,云南政府很爽快地给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将日本境内的‘靖国神社’拆除,并停止一切供奉这些罪行滔天战犯的行为,第二,日本必须正视历史,根据历史事实修订日本的教科书,第三,日本政府要向腾冲的烈士,以及当年曾受到日军侵害的所有中国人道歉”。
然而,对于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日本人而言,接受这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明明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是日本人却无法做到正视历史,反思自我,也不肯低头道歉,最终还想用金钱收买大家对于历史的正确判断。
知道日本人完全不会答应之时,云南政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在中国人的眼中,战犯为自己做过的行为赎罪无可厚非,不仅能看到他们悔过的诚意还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日本人却宁愿不要这机会。
尾声
中国人民喜欢搞发展,爱财,是因为在近代深刻体会到了弱小便会遭受人欺负,是被欺负怕了。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惨重的历史是无法被忘却,更无法被金钱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