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发现了5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据信有3000年历史的金质仪式面具。这些面具可能是祭司佩戴的,用于祭祀仪式。这些文物是从六个矩形坑中发掘出来的。
考古学家在中国西南部四川省三堆龟考古遗址出土了价值连城的文物,其中包括鸟形饰物、两种丝绸以及一尊饰有“野兽”图案的青铜雕像。
黄金面具只有大约一半完整无缺,但专家估计,其纯金含量约为84%,原重近500克(一磅)。在祭祀坑“三号”中发现的另一个黄金面具设计类似,但保存完好,几乎完好无缺。
据《南华早报》报道,自2019年开始在该遗址进行挖掘工作以来,研究人员发现,发现的500件物品中大部分都是用金、青铜、玉和象牙制作的。他们推测,这些坑可能被一个身份不明的文明用于祭祀目的,其中发现的物品在埋葬前被仪式性地焚烧。
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萨克西格迪鲁伊遗址出土的金面具局部。中国考古学家周六宣布,在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萨克西格迪鲁伊遗址发现了一些新文物。
考古学家在中国西南部四川省赛仙堆遗址的“三号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个金面具。
在赛仙堆遗址的“三号”祭祀坑发现了一个完整且保存完好的金面具。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政府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分享了这一发现。赛仙堆是成都附近著名的考古遗址和热门旅游目的地。
官员们表示,金面具和其他令人兴奋的新发现有望加深我们对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文化联系的了解。然而,金面具的用途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博文中提到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目前推断,这个金面具也是用于祭祀的,但由于它的尺寸比人脸要大,所以不太可能是人戴的。”
这个在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是史前赛仙堆遗址出土的500多件文物之一。赛仙堆遗址是成都郊外著名的考古遗址和热门旅游目的地。
磷
这张照片拍摄于2021年9月2日,展示了赛仙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发现的铜祭坛的一部分。
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若该金面具完整重量超过500克,则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金面具,也是我国发现的最重的金质物件。
该面具是在六个坑中的第五个坑中发现的,而第七个和第八个坑的挖掘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这两个坑可能将揭示另一半面具。
在三号祭祀坑,考古学家出土了一件罕见的保存完好、装饰精美的青铜方形雕像,被称为“大嘴巴”。
赛仙堆是四川省成都市郊外著名的考古遗址和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图片中描绘的是“大嘴巴”,这是一尊两英尺高的青铜雕像,代表了商代晚期典型的南方风格。商代统治时期为公元前二千年,标志着中国的青铜时代。雕像上装饰着动物和鸟头。
据成都市政府帖子称,这尊完整的方形铜像在赛仙堆遗址从未见过。
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两种丝绸,一种是在祭祀坑的灰烬中发现的,有大量的丝线,另一种则缠绕在青铜器上。
文章将丝绸在祭祀中的功用提升到了一种形而上的层次,认为丝绸是天、地、人、神之间沟通的载体和媒介。
帖文称:“最早的丝绸不应仅仅用于制作漂亮的衣服,而应用于与世界、人类和神灵建立沟通。”
2021年9月2日,考古人员在四川省赛县堆遗址八号祭祀坑进行发掘。
在最近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精致的鸟形金饰。专家表示,这些发现有望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系。
赛仙堆遗址被成都市政府称为“青铜神树”,展示了极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的遗迹。
丝绸、蚕、桑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天人合一的理念。
赛仙堆最初于1929年被发现。据CNN报道,1986年,一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两个礼仪坑,其中藏有1000多件文物。
1986年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尊铜人头像,其金面具保存完好,现藏于赛仙堆博物馆。
2019年末,第三个坑被发现,去年又发现五个坑。
[图片12]
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赛仙堆博物馆收藏着一尊戴着金面具的人头铜像。这尊铜像于1986年在赛仙堆遗址二号祭祀坑中发现。
[图片13]
2021年3月19日,一支考古队在中国西南部四川省广汉市赛仙堆遗址进行挖掘,这张照片被拍摄下来。
[图片14]
考古学家利用专业设备,采用远程观察技术检查五号祭祀坑。这些坑被认为用于祭祀目的,与一个未知文明有关。
[图片15]
3月20日,考古队员在赛仙堆发掘现场使用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