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王中的战神,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鲜有敌手,可惜被一颗子弹要了命
创始人
2025-08-18 01:32:54
0

在惨烈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涌现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既是国王,也是战士;他极善用兵,严明军纪,从不纵兵劫掠;他入侵别国,但是当地居民却认为他是解放者。他就是被称为“现代战争之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一、英雄的早年

古斯塔夫二世,即古斯塔夫·阿道夫,1594年出生于瑞典,那时正是萨瓦王朝时期。他是父亲卡尔九世的长子,自幼受到过良好而又严格的教育。

他的老师约翰·施罗德勒封是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年轻时曾游历过各地。他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使得古斯塔夫从小就才智过人。

古斯塔夫学习的天赋很高。他喜欢数学、历史、政治和文学,精通拉丁语、荷兰语、德语和意大利语,英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也会一些。古斯塔夫的教育并非完全在瑞典进行,他还去了几个较为发达的欧洲国家,并在那里学习过一段时间。这些都为他后来在欧洲纵横捭阖奠定了基础。

(年轻时的古斯塔夫二世)

稍微大点后,他开始跟着父亲在一旁听瑞典的政务会议。父亲卡尔九世的继位宣誓是由古斯塔夫宣读的,那时他才13岁。在15岁时,他就开始学着管理公爵的领地,积累了不少管理和财务方面的经验。

年轻的古斯塔夫还经常与外交使节,不仅开拓眼界,又增加了处理国际事务的实际经验。

1611年,卡尔九世因病去世,古斯塔夫登上王位,后来被称为古斯塔夫二世,这一年他才17岁。

那时的瑞典国力依然贫弱,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都比西欧各国差一大截子。丹麦、波兰以及刚崛起的俄国都对瑞典虎视眈眈。

(17世纪的瑞典军队)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势,古斯塔夫二世知道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减少阻力,他先对国内的大贵族做出一些妥协,换得他们对自己的支持。

古斯塔夫二世还宣誓保证贵族和政务会的权利,比如没有他们的同意就不宣战,不制定法律,不征收额外赋税,也不征兵等等。对有军功的贵族分封大量土地,并委以重任。这些举措大大缓和了瑞典国内的矛盾,社会逐渐安定下来。

由于当时的瑞典国力较差,古斯塔夫二世决定还是先忍辱与丹麦、俄国签订合约,停止冲突,好让瑞典集中精力搞发展。

接着,他开始扶持国内工商业的发展。瑞典的铜、铁矿资源较为丰富。他决定先开发这些矿产资源,发展冶金业。人才、技术的缺乏问题也好办,直接从国外引进。

对于来瑞典发展的外国人,古斯塔夫二世一律优待。他们不仅不用服兵役,而且在6年之内不用纳税。

这样,瑞典的制造业逐渐兴盛起来,经济也随之繁荣。见经济改革初见成效,古斯塔夫二世又开始对军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7世纪瑞典的工业)

二、军事改革

古斯塔夫二世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对当时的军事思想、军事体制、作战指挥等方面的缺点有着清楚的认识。

那时,几乎整个欧陆都在模仿西班牙的军事体制。不过,古斯塔夫二世却非常明白这种体制所存在的弱点。西班牙的军事体制已经被欧洲各国推崇达100年之久,但由于新式武器的出现,西班牙军事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

对此,古斯塔夫二世大胆地进行了军事改革。

首先,改雇佣军为征兵制。欧洲从中世纪以来一直盛行雇佣军制,到此时雇佣军已经彻底演变成一种职业。士兵是为了钱而去打仗,而不是为了国家。雇佣军制弊端其实很多,例如士兵战斗意志不强,军纪败坏,不愿受约束等。

(雇佣军兵团)

雇佣军中往往还充斥着大量非战斗人员,如商贩、妓女、流氓等等,其数量是军队的好几倍。这样的军队在转移、给养和作战方面都难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而古斯塔夫二世实行征兵制。他的军队都是由瑞典男性自由农民组成,年龄在15

44岁。改革后,瑞典军队成为一支全新的军队。

其次,严抓军纪和训练。古斯塔夫二世特别重视士兵的纪律,他认为纪律就是战争胜利的前提。他亲自制定的军法和规章既严谨又严厉。军营中严禁赌博、酗酒,也不允许娼妓、无业游民混入。凡是有偷窃、抢劫、临阵脱逃、强奸等行为的,被抓住后一律处死。

同时,古斯塔夫二世十分重视士兵训练。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大力抓训练。士兵入伍后,必须要进行各种训练,学习军事技术。他还热衷于举行部队之间的军事演习。总之,他的军队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去扰民。

(17世纪的瑞典军人)

他对兵器进行了改进。当时的军队都是冷热兵器并存,古斯塔夫二世却大大减少冷兵器持有人数,增加火枪兵人数。每一步兵连由54名长矛手以及72名火枪手组成。

他的士兵身上不着盔甲,只带头盔,这样他的部队可以轻装上阵,行进速度很快。士兵使用的火枪是新式滑膛枪,由古斯塔夫二世亲自发明,其枪身重量大大减轻,仅3磅重,用起来十分轻便。

在火炮改进方面也尤为成功。他注重灵活性,因此在设计时将炮身缩短,使其重量减轻。其他国家的火炮,动辄重达半吨,而他的火炮加上炮架也不到300公斤,只要1匹马就可以驮运走。

古斯塔夫二世还对其他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进,比如他采用新的军需供给制度,使他的部队从无衣食之忧;他改变战斗队列,使方阵为横队,号称“古斯塔夫横队”;等等。

(古斯塔夫横队)

从此,瑞典一跃而起,成为欧洲的头号军事强国。古斯塔夫率领着这支军队,几乎战无不胜。

三、辉煌与谢幕

古斯塔夫二世登基后,先是抵御住宿敌丹麦的进攻。接下来,他的目光又瞄上了俄罗斯。1614年,瑞典发动了对沙俄的战争,俄国不敌,被迫割让大量领土。

在与俄国停战4个月后,古斯塔夫二世又率军与波兰-立陶宛联军进行作战。

这场战争有些特殊,不仅是为了争夺波罗的海海权,还有宗教战争的性质。瑞典在萨瓦王朝时期已成为新教路德宗国家,而波兰-立陶宛联邦则属于天主教阵营。由于波兰-立陶宛正忙着与奥斯曼帝国交战,因此瑞典很容易就获得胜利。

(瑞典与波兰—立陶宛之战)

这个时期,瑞典以南的德意志大地上,正进行着惨烈的三十年战争。新教国家丹麦进攻德意志,却被天主教联盟的军队击败。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时不可一世,要将势力伸向波罗的海,对瑞典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此形势下,古斯塔夫二世及其手下均认为瑞典已不可避免地将要参与到战争中。与其让战争在境内进行,不如在远离国境以外的地区点燃战火。

法国也担心神圣罗马帝国太过强盛,会对自身造成威胁,因此法国首相黎塞留极力怂恿瑞典进攻德意志地区。1631年1月,法国与瑞典达成密约,规定古斯塔夫在德意志驻扎一支约9000人的队伍,而由法国负责每年的财政支援。

1630年,古斯塔夫准备率军远征德意志。出征之前,好像有某种预感,他在全国等级大会上抱着自己的女儿克里斯蒂娜一同出席。他略带悲怆地说,如果他战死了,议会代表们就要向克里斯蒂娜宣誓效忠。

(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1630年6月24日,古斯塔夫二世率军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在他一系列的凌厉攻势下,勃兰登堡、萨克森、波美拉尼亚、梅克伦堡等地区纷纷脱离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这才意识到这次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他开始调集重兵来对付古斯塔夫这头“北方雄狮”。他任命沙场老将蒂利伯爵担任帝国军队总指挥,此人用兵谨慎且作战经验丰富,但是却无法抵挡住古斯塔夫二世的进攻。

在著名的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古斯塔夫以少胜多,大败蒂利伯爵及其帝国军队。随后在列克河战役中,老将蒂利被炮弹所伤。

古斯塔夫知道后,立即派自己的私人医生前去治疗。虽然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对手的生命,但已足见古斯塔夫的骑士精神。

(布莱登菲尔德战役)

蒂利死后,费迪南一度无人可用。最后,不得不起用由于受到猜忌而赋闲在家的另一位军事奇才——华伦斯坦。此人出手不凡,不过也没能战胜古斯塔夫,两人互有胜负。

在吕岑之战中,古斯塔夫与华伦斯坦上演了精彩的双雄对决。在决战中,由于雾气较大,古斯塔夫迷路后遇到帝国军队,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子弹打中后殒命,一代天骄就此谢幕。

文史君说

古斯塔夫虽然命陨疆场,但是他的军队没散,反而激起更大的士气,将华伦斯坦的军队打得大败。可以说,吕岑之战的胜利,原因就在于古斯塔夫实行的军事改革。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统帅。拿破仑对古斯塔夫二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可以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皇帝等人比肩。

参考文献

张晓校:《17世纪欧洲的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军事历史》1998年第2期。

程金明:《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军事历史》1987年第11期。

顾剑:《德意志30年战争中的绝代双雄敌手英雄古斯塔夫·阿道夫与瓦伦斯坦的千古对决》,《国际展望》2005年第22期。

陈翔:《试析瑞典参加三十年战争的原因及影响》,《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21期。

作者:浩然文史·石头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越... 谋臣形象的神化:黎善形象与诸葛亮的异曲同工 黎善在《皇越春秋》中,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具有同等地...
原创 赵... 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赵云赵子龙和其中的三位都交过手,还击杀了一位。 一、赵云和...
原创 三... 琅琊诸葛氏乃是汉晋之际的世家大族,汉末三国时代这一族中出现了三位能左右时局的人物——诸葛瑾、诸葛亮和...
原创 萧... 一、引言 在秦末汉初的历史风云中,韩信与萧何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韩信,一代军事奇才,为刘邦打下江山立...
原创 败...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点,随着云南卢汉宣布起义,位于成都的蒋介石迫于无奈之下,带儿子蒋经国一起...
原创 吕... 在《三国志》里,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到了《演义》里被罗贯中文学渲染了。 在《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 ...
原创 许... 许世友质问李德生: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李德生:等你把火烧完 1960年,一场关于十二军调防的风波席卷...
原创 烽...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因美貌而被卷入历史风云的女子,褒姒便是其中...
原创 李...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帝王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他们以兢兢业业的治理和卓越的领导力,...
原创 苏... 引言 苏联地大物博,耕地面积人均翻倍美国,但怎么还要进口美国的粮食?这事儿得从体制说起—— 本该大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