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迈耶作品:巴西利亚大天主堂
今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
对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同属金砖四国的巴西仍然是一个遥远、陌生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国度。即便在网络发达、短视频铺天盖地的今天,旅行类博主的巴西足迹也并不常见。但二十年前,有一位中国人,曾用自己生动、细密的笔触书写下真实的巴西——这个人就是已故的诗人、学者胡续冬。
近日,胡续冬的随笔集《去您的巴西》由世纪文景出版。此书详细描述了本世纪初那个向外打开的年代,胡子老师到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访学经历,并在旧版(《去他的巴西》)基础上增加了新版序言和后记,还有作者初次到访巴西的十多年后重返巴西时写下的几篇文章。
著者: 胡续冬
出版社: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续冬(1974—2021)
本名胡旭东,人称“胡子”,生于重庆乡间,后移居湖北。2003—2005 年客居巴西,任教于巴西利亚大学,将巴西视作“第二故乡”。
生前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和方向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代主义以来的世界诗歌,拉丁美洲文学。
出版有诗集《日历之力》《旅行 / 诗》《白猫脱脱迷失》《片片诗》《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随笔集《去他的巴西》《浮生胡言》《胡吃乱想》,译诗集《心呀,你在等什么?》《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
《去您的巴西》主要收录了胡续冬在 2003—2005 年间旅居巴西时写下的有关这个国度的 150 余篇随笔,共 22 万字。全书分为六辑:第一辑“里约,里约”写巴西的自然风光、节日风俗等;第二辑“我的巴西厨房”写巴西特有的物产、美食;第三辑“别装了,我们都知道你是巴西人”写作者在巴西结交的朋友,他见证的奇人奇事;第四辑“深入黑窟‘上帝之城’”聚焦于对巴西社会现象的观察;第五辑“关于伊巴奈玛女孩的一切”主要写巴西的文化艺术、知识分子群体;新版还增加了第六辑“重返巴西”,包含作者 2014 年和 2018 年重返巴西时写下的四篇文章。
和《上帝之城》黑老大的扮演者走在真实的上帝之城
这段宝贵时光,无论是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读者,还是对于胡续冬本人都是非常新鲜、有趣的经历。通过胡续冬的描述,我们见识到松弛、可爱的巴西人如何生活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以及如何看待中国。
萨尔瓦多超赞的巴伊亚美食焖海鲜(Moqueca)
充满共振与痛感的深度观察
重返那个向外打开的年代
胡续冬(1974—2021),本名胡旭东,人称“胡子”,1974 年生于重庆乡间,后移居湖北。2003—2005 年客居巴西,任教于巴西利亚大学,将巴西视作“第二故乡”。生前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出版有诗集《日历之力》《旅行 / 诗》《白猫脱脱迷失》《片片诗》《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随笔集《浮生胡言》《胡吃乱想》,译诗集《心呀,你在等什么?》《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他是一个典型的多面手:会好几种外语,写诗、译诗,办过网站,主持过电影节目和无数诗歌活动,是个会做饭的美食家,还善于给身边的文艺青年做媒。他辛辣幽默的语言、热忱正直的秉性让他一生中结交朋友无数。在他逝世后,这些朋友怀念的不仅仅是这个个体,更是在当下的生活中,特别是当下的文学圈子里愈发稀有的某种特殊性情和可贵人格。
胡续冬好友王璞曾精准概括了胡续冬随笔的独特质地: “胡续冬是一切的媒介,他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活出了一种气氛’,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身在其中。在他专栏文章写得最勤的时期,大家都在等第二天的《新京报》,看哪些身边的人和事,‘编排’进了他酣畅的修辞速度之中。被‘编排’的当事人或许会象征性地喊一声‘冤枉’,但哪怕小有‘失真’,经他之手,一切都成了更高的‘真实’:更有历史的野味,更有世事的奇趣。”
正如王璞所言,胡续冬巴西随笔的一大特色在于,作者不仅仅是在静态地描绘巴西的风物和社会状况,也更多地是在透过一个个具体场景和事件,描绘许多和他自身有关的奇人奇事,记录自己和远方、和他人的密切互动:在不适合骑车也几乎没人骑车的巴西利亚,只会骑车而不会开车的胡续冬被莫名其妙选定为“自行车文化大使”上了电视;在一场车祸发生后等待拖车的漫长时间里,他开始教当地人玩“斗地主”;在巴西生活多年的特级川厨说话时汉、葡夹杂,招呼熟客的问候语又令年轻人费解,后来胡续冬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句冷门又亲切的四川粗话;在很多大学生普遍“半工半学”的巴西,他的汉语课正上到一半,一个平时担任警察的学生不小心造成了手枪走火,还好有惊无险..这些或荒唐离奇、或好玩“狗血”的故事,往往把琐碎、难堪与尴尬化为一场场狂欢,展现了胡续冬不拘一格、洒脱恣肆的性格,以及他与各个阶层、各个职业背景的人打交道的江湖本领。
里约贫民窟的桑巴乐师
当然,这样的性格也并非完全与生俱来,而正是在松弛、奔放、充满喜剧精神的巴西生活中养成和强化的。对此,胡续冬概括道:“在去巴西之前,我是个性格容易走极端的二逼文艺青年,‘三观’拧巴得不成形状,还经常愤不拉叽地怨天尤人。在巴西遇见的那些乐观豁达的人、喜感乱溅的事,以及弥漫在巴西上空的
那股随遇而 high 的气息,悄悄地渗透到了我的体内,篡改了我的性情编码,我多少有些像费尔南多·佩索阿一样,在自己的灵魂中发明出了另外一个我:一个外挂哈哈大笑内置 inner peace 的普通中年。”
在胡续冬的人生与性格被巴西改写的同时,他也在遥远的巴西土地上留下了自身的强力印记。这些文章既承载了胡续冬个人的记忆和体验,也见证了那个充满希望、对外部世界抱有好奇心、不断走向开放的时代。书中插图精选了作者在巴西拍摄的二十多幅珍贵照片,展现了巴西最具特色的风物、作者本人的照片以及他与当时女友阿子(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合影。这些照片和文字仿佛超越了作者有限的人生,永远洋溢着鲜活而热烈的生命力。即便许多读者暂时尚无法亲自抵达巴西,但或许也能凭借胡续冬的文字完成一次次精神上的远行,想象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贴身联结。
巴西利亚大学主教学楼“大蚯蚓”内部
书摘
《自行车、芒果和知了》
我所住的巴西利亚大学校内Colina街区连个烟摊都没有,步行去办公楼和最近的一个小超市都需要十五分钟,因此,我迫切需要一辆自行车。一个同事的孩子赛尔索自告奋勇载我出街去买车。赛尔索在美国硅谷打工,这些天回来探望父母,由于我以前曾经在国内 IT 业里晃悠过,赛尔索把我引为知己,一路上都在向我抱怨巴西的科技产品市场没法弄,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什么的,绝大多数人一旦买了就打死都不会更新换代,宁可自己用着糗点也不让商家再赚一次钱。
巴西的自行车纯属体育用品,从来没有人把它当交通工具,一般是中产阶级家庭买去当作健身器材使用,就像国内的小康人家都乐于在家里摆上一台跑步机一样。在巴西利亚,买自行车必须去体育用品商店,或者去大超市的体育用品区,在那里,自行车和高尔夫球杆、帐篷、睡袋等玩意儿摆在一起,很高贵的样子,价格不菲,我挑了一辆最便宜的,居然也要了我近 90 雷亚尔(相当于人民币 260 元)。由于从未赋予它锻炼以外的用途,所以这里的自行车绝对不会有车筐、后座,甚至连挡泥板和脚架都没有,活生生一辆裸车,跟海滩上的巴西美女一样。
我开始骑着这辆裸车撕开住所周围方圆二十里地的神秘的面纱,开始为未知的街区、马路脱下陌生的衣衫,让它们渐渐赤裸起来。不过在这里骑车的确很不爽,一是因为没有自行车道,常常会和飞驰而过的汽车抢道,二是因为道路极其不平,上下移动、其累无穷,所以既耗神又耗体力,实在是出行选择之下下下策,但由于我还没有在祖国混到驾照,在巴西利亚公交系统约等于不存在、出租车奇贵无比的情况下,我只能成为也许是唯一一个在本地把自行车当作日常交通工具的人,成为本地的一道奇怪的东方景观。可以说,巴西利亚是世界上最适合汽车居住的城市,而自行车在此没有车权。
骑车在周围转悠的时候,我时常惊讶于树木的雄奇伟岸,惊讶于到处都是性感的水果在枝头无人问津。我能够认得出的水果只有桑葚、榴莲和芒果,后者几乎遍布每个角落,披着一树沉甸甸的果子,像浑身长满了乳房的弃妇一样呆立在路边。我数次停车坐爱芒林晚,伸手去爱抚一下寂寞的芒果,如有酥软可人已然成熟者,则就地大肆吮之、食之。
由于雨季即将来临,知了开始无休无止地鸣叫,为我一路伴奏。本地的知了由于舞台空阔适于发挥,因而嗓门远远大于北京的知了,节奏、韵律也颇为古怪,听上去感觉它们在唱葡萄牙语而北京的知了唱的是汉语。颇为有趣的是,在葡萄牙语里,香烟是 cigarro,知了是 cigarra,按照葡语的阴阳性规则,cigarro 和 cigarra 像是同一事物的两性名称,也就是说,要么知了是母的烟,要么烟是公的知了,而这两个选择对于我这样一个天天把烟吮在嘴里的人来说都是极其难以接受的。
《在巴拉奇出海》
来到巴拉奇的第二天一早,我和朋友在“五姐妹客栈”享用美味的葡式早餐,并和隔壁的一个英国独行妹交流巴西背包游经验。这时,院子里突然走进来一个膀大腰圆的肌肉男,问我要不要出海,说是已有两个法国妹妹订了他的船出海,我和我的朋友同去的话可以少付一点船资。在巴拉奇出海也是巴西背包游的一个经典项目,我正有去传说中的“巴西蓬莱”溜达溜达的企图,但鉴于该肌肉男相貌实在太凶悍,同时亦有强行拉客的嫌疑,我怀疑是歹人,不敢贸然答应。毕竟,来之前有很多人告诉过我,南部海滩的很多船夫都有洗劫游客将之弃置荒岛的恶名。肌肉男看出了我的顾虑,赶紧用德语口音浓重的英语告诉我,他其实是一个瑞士人,因为喜欢这个天堂一样的地方,就在这里娶妻生子生活了十多年。“五姐妹客栈”的主人哈盖尔大姐也告诉我此肌肉男是本地十大杰出移民兼十大杰出船夫之一,绝对值得信任。于是,我和朋友就愉快地上了这个名叫克里斯托弗的肌肉瑞士男的非贼船。
巴拉奇的码头彩船密集,除了游船,还有很多本地一大早出海打鱼归来的渔船,码头上充斥着鳗鱼、金枪鱼、龙虾和章鱼,看着实为眼馋。开船之后回望水边的巴拉奇古城,但见离海滩最近的多雷斯教堂倒映在洁净的海水中,仿似虚构之境。
巴拉奇一带的地形非常复杂,周围有一百六十多个岛屿,岛上植被茂盛、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加上地处内海大岛湾(Baia da Ilha Grande),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是出海游岛、潜水、深入动物世界的上好去处。16 世纪初大航海家亚美利哥航行到今天巴拉奇一带海湾的时候望岛兴叹,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哦,上帝啊,如果这世上有天堂的话,它一定就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到如今,这种毗邻天堂的感觉仍然存在。克里斯托弗的船很舒服,有一个铺着防潮垫的顶层,可以趴在上面晒太阳,不但视野极为开阔,还会有信天翁的翅膀从身上掠过。我和朋友本想占据顶层,但与我们同船出海的两个极其美艳的法国妹居然是一对同性恋(浪费资源啊!),她们一开船就甜甜蜜蜜地趴到了船顶上厮磨,我们只好郁闷地待在底层,被口水佬一样的克里斯托弗抓住聊天。
文 康荦
编辑 韩哈哈
图片与资料提供 世纪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