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啊,网上有人问了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八国联军都占了清朝的帝都北平了,为啥他们没继续往前冲,把慈禧太后也给抓住,然后把中国给瓜分了呢?
八国联军是不是突然大发善心?还是他们其实没能力控制中国?又或者,瓜分清朝成本太高,他们觉得不划算?还是背后有其他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历史不是闹着玩的,咱也不能瞎猜。清朝呢,没像印度或者其他殖民地那样,最后搞成了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就是事实,咱得承认。
【一,虚弱的清朝或富强的清朝?】
说到清朝,现在大家心里其实挺矛盾的。在我们学过的历史里,清朝往往被描述成一个腐败堕落的朝代。不过,这只是它的一面,真实的历史可能比这个要复杂得多。
说起来,乾隆那会儿,咱们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是GDP嘛,那可真不是盖的。咱中国可是世界上响当当的大国,经济总量稳稳当当排第一,谁也比不上!
经济角度看,中国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强国,这点毫无疑问!
那时候的清朝啊,咱们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这些东西可受欢迎了,都卖到欧美各国去了。这些宝贝在全世界都特别抢手,也给清朝赚了不少白银呢。
清朝那会儿,对外贸易做得可火了,从全球各地赚了不少银子呢!简直就是银子滚滚来,赚得盆满钵满!
在我们大家的印象里,清朝之所以被认为虚弱,主要是因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每次跟别的国家打仗,清朝都是割地赔钱来求和。简单说,就是老输,老得给人赔东西。
咱们中国人一想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心疼啊,清朝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能跟英国签了个中英南京条约。那时候,咱中国就得给英国割地、赔钱,还得商量关税。香港岛就这么被割走了,咱领土主权没了;还得给英国赔好多银元,包括鸦片钱、商人的欠款、军费,总共得赔二千一百万银元,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流出了国门。
五口通商啊,就是把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这五个地方开放给外国人来做生意。英国人可以在这些地方住下,还能派领事过来(这让我们失去了贸易上的主动权)。
按照协定,英商进出口的货物要交的税和费用,中国海关都做不了主,这相当于我们没了关税的控制权。而且,还取消了之前那种限制贸易的制度,让英商可以在中国自由买卖,这等于我们又丢了贸易的控制权。这些做法,都大大损害了咱们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从那以后,中国就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也找不回独立自主的地位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那会儿,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清朝皇帝吓得赶紧跑到承德躲起来了。然后,这些联军就直接闯进了圆明园,抢走了好多珠宝,还一把火把圆明园给烧了。
打仗的时候,沙俄觉得自己很厉害,出兵去“调解”冲突,然后就觉得自己有功劳了。他们还威胁清政府,要他们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结果,沙俄就成了这场战争里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跟俄罗斯签了一大堆条约,像《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啥的。结果,咱们国家吃了大亏,东北和西北加起来丢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列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了。
1900年12月,列强们觉得得寸进尺,除了已经派兵入侵的八国,还拉上了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三个国家一起,给清政府递上了个《议和大纲》。这还不够,他们又搞了一堆详细的条款,最后在1901年9月7日,这些条款在北京正式签了字。
《辛丑条约》说白了,就是清政府得给各国赔钱,总共4.5亿两。这些钱得靠关税、盐税和常关税来还,得还39年呢,每年还得加4%的利息。算下来,连本带利一共得赔9.8亿两。
《辛丑条约》签完,中国就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直接成了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马前卒,就像“洋人的小跟班”一样。
中日甲午战争后,两国签了个《马关条约》。条约上说,中国得承认朝鲜是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实际上呢,就是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了。然后,中国得把辽东半岛、台湾岛、钓鱼岛那些小岛,还有澎湖列岛都割给日本。另外,中国还得给日本赔两亿两白银当军费,后来又加了三千万两来“赎辽”。哎,那时候真是挺惨的。
《马关条约》可是个让人头疼的不平等条约,比之前的《南京条约》还要过分。这个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好多坏处,可以说是帝国主义把咱们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这真的让人痛心,希望以后咱们国家能更加强大,不再受这种委屈。
中法战争虽然咱们赢了一次,但说实话,咱们也没捞到什么好处。
总的来说,清朝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老挨揍、老掏钱的那种弱不禁风的样子。
其实啊,我们得明白,光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强国。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还得有强大的军队来保驾护航,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强国。
有钱但不强壮,就好像一个看着壮实但其实身体很虚的胖子。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强,好像很有力量,但实际上,身体非常虚弱,一碰到对手就很容易被打败。
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看起来好像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但这虚张声势的做派,居然把外边的势力,特别是西方那些国家给吓得不敢动手。结果等到真的打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那边也是经过一番纠结,议会才以微弱的9票优势,决定要打这场仗。
所以啊,那些“西方大国”其实都挺怕以前那个强大威风的中国的。等他们把世界分得差不多了,才小心翼翼地投票决定要对清朝动手。结果呢,他们也没能把清朝彻底给分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都看清了清朝其实挺弱的。于是,他们就开始更使劲、更快地想要瓜分大清帝国了。
【二,西方列强瓜分的图谋与现实的制约】
瓦德西这个英法联军的统帅说啊,他觉得啊,不管是欧美还是日本,都没那个脑力和兵力去统治全天下那么多的人。所以他说,想把咱们中国给瓜分了,那可真是个馊主意!
不管瓦德西为啥说那句话,是真心话还是故意放烟雾弹想蒙人呢,反正他就是在给外界演一出戏。
总之,西方那些国家啊,都想要瓜分清朝的地盘,特别是英国军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成功打进了清朝的大门,这就更让他们觉得有机会了。
其他国家看到英国军队在中国这片曾经强大无比的土地上大吃大喝、耀武扬威,心里都痒痒得不行,恨不得马上加快瓜分中国的速度,把自己的那一份给抢到手。
可是啊,咱们的理想总是那么美好,可现实却总是那么残酷。
其实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哪怕它再强大,也别想一个人就把清朝给占了。就算它军事上很厉害,也管不过来那么多的人和地。到最后,很可能搞得一团糟,还白费了力气,啥好处也没捞到。所以啊,别老想着独占,得想想自己能不能吃得下、管得好。
其实,还有个挺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国家之间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各有各的利益诉求。所以他们都不想让某个国家把清朝的地盘、钱财、资源啥的都给占了。要是真有这么个国家,那它肯定会变得特别强大,比其他国家都厉害。他们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在帝国主义列强争雄、世界纷争不断的时代,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所有国家的利益集团和统治集团都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毕竟,大家都想保护自己的地盘和利益,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呢?
所以,西方国家就想了个点子,打算扶持清朝政府,让它当自己的小跟班,帮忙统治这个国家。这样,他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捞到好处,把国家的利益都收入囊中。
西方列强为啥没直接灭了满清呢?其实啊,他们就是想吃独食,但发现这中国太大,一家吃不下去。那怎么办呢?只好先利用清政府,让他们帮忙管着。说到底,还是因为列强们之间也互相牵制,互相看不顺眼,才让满清有了喘气的机会,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
到了1894年,特别是打完甲午战争后,西方那些强国就像疯了一样,开始争先恐后地想要瓜分咱们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咱们主要是跟英国干上了,第二次呢,英法两国都来凑热闹了。再后来,俄国和日本也成了咱们的主要对手。说起来,咱们国家这一路走得可真不容易啊!
英法两国啊,因为地理位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离咱们中国都挺远的,都是万里之遥呢。
打仗这事儿,兵力投送可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去那些老远老远的地方打仗,后勤保障、兵力和武器送过去都挺费劲的。更别提兵力有限这事儿,虽然有先进的装备撑着,但说到底,还是差点火候,影响大局啊。
基本上就是他们来了就打,打得过就继续,打不过就撤。他们对中国没法形成长期的控制,所以对中国的威胁也不算啥大事,不可能让清朝一下子就垮掉。
不过,说到离清朝特别近的日本和俄国,那情况可就不太一样了。
从明治维新那会儿起,日本就开始大力组建西式新军了,他们这新军的战斗力,在亚洲地区可是数一数二的。
日本和朝鲜挨得近,甲午战争时,日本全国都行动起来了,总共派了二十四万人去打仗。这人数可把英法两国给惊到了,他们可没想到日本能这么猛。
比起日本和朝鲜,它们之间就隔了个海峡,沙俄跟清朝比起来,那可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占尽了地理上的便宜。
中国在东北修了特别多铁路,这些铁路就像一张大网,把各个地方都连起来了。这样一来,俄国人在交通和运兵方面也都方便了不少。
庚子事变那会儿,沙俄这家伙可真不客气,一步步地就把清朝的东北三省给占去了,搞得轻轻松松的。
清朝那会儿啊,差不多都成了俄国的地盘了,所以俄国老往咱们中国派兵呢。
日俄战争时,日本这边参战的总兵力差不多有109万人。结果嘛,死了得有10.6万人,伤的也有17万多。这场仗打下来,军费开销可真不小,得有个17亿到18亿日元呢。
沙俄军队总共有大约120万人参战,其中伤亡和被俘的士兵加起来差不多有27万人。这场仗,他们的军费开支也相当惊人,高达20亿卢布。
最后啊,这场在中国打的仗,日本就是为了抢地盘,虽然他们赢了,但赢得也挺惨的。
打仗好几年,日本这边人力物力都快用完了,他们也不想再打下去,也没力气打了。沙俄那边情况也不好,国内问题一大堆,他们政府也不想继续打了。
这场两国之间的冲突,真的就像两个大国在打擂台一样,他们拼得你死我活,主要就是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两边的军队数量多得吓人,伤亡人数也非常可怕。最后,日本帝国赢了这场战争,日俄两国就签了个《朴茨茅斯条约》,把这事儿给平了。
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清朝的东北真是拼了老命。这场战争不仅对他们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造成了重大影响,还决定了他们以后的国家战略。而对于咱们中国东北的老百姓来说,这场战争简直就是一场大灾难,让他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日俄战争告诉咱们,要是哪个帝国主义国家想一个人独吞中国,那别的帝国主义国家肯定不干,会来干涉和反对。这些国家既会一起合作,也会互相牵制,这种复杂的关系,其实对中国来说是有好处的。这也是为啥清朝最后没有被哪个国家完全吞并的原因。
【三,孱弱的中国人与反抗的中国人】
清朝快结束的时候,英国给我们中国运来了好多鸦片,搞得很多人都在吸。这些吸鸦片的人啊,整天就是吞云吐雾的,身体变得特别瘦,脸色也黄黄的,看上去就像是得了重病一样。
1895年甲午战争,清朝输给日本后,大家开始反思,觉得咱们中国的文化得加强加强,不能再这么弱了。
严复,这位有名的思想家,后来还当过北京大学的校长。他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篇文章叫《原强》,里面说了这么一句话:“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病恹恹的样子了。”“不过说实话,中国以前确实是病得不轻。”
中国首次被扣上“病夫”的帽子,这让清朝那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开始第一次深刻反思,咱们国民身体咋就这么弱,思想咋就这么局限呢?
严复之后,不少觉醒的知识分子都纷纷开始用他提出的这个说法。他们觉得这个说法挺有道理的,就开始在自己的文章和演讲里用上了。这样一来,这个说法就慢慢传开了,大家都开始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
“东亚病夫”这个词,听说是从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流传出来的,说的是外国人。
1896年10月17日,英国有本叫《伦敦学校岁报》的杂志写了篇关于甲午战争的文章,后来被梁启超的《时务报》翻译发表了。那文章说啊,中国啊,就像是东方的病夫,已经麻木了好久。但是呢,中日一打仗,世界各国才算是看清了中国到底有几斤几两。
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这本书里说了啊,他说那些身体不太好的国民,我们叫他们东亚病夫,这其实也没冤枉他们。
后来,鲁迅、陈独秀他们也多次用“病国”、“病夫”来形容中国。
这种观点啊,从某个角度看,确实揭示了那个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也反映了咱们中国人当时的软弱和无助。
其实,中国并没有外界描绘得那么不好,中国人也并不会都是如此。(或者)难道中国就真的那么差劲吗?难道中国人就真的如此不堪吗?
要是一碰就碎,不碰也散架,那西方列强早就把清朝给灭了,哪还会让它存在那么久。咱们这古老的中国大地,估计早被瓜分成一堆小国家了。
说实话,中国人虽然曾经显得比较弱小,但他们绝对不是那种不反抗的人。正是因为有那么一群先进、勇敢的中国人在拼命抵抗,西方那些强大的国家才明白了,中国人民是不能被欺负的,中国人民是不可被消灭的。最后,他们就放弃了完全瓜分中国的念头。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的老百姓自发地拿起武器对抗英国侵略军。这场三元里的抗英斗争,可以说是咱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特别牛逼、特别光荣的一页。
1841年5月29日,一群英军跑到三元里,不但抢劫伤人,还调戏妇女。这事儿让当地的乡亲们非常生气,他们纷纷冲上去跟英军打了起来。其中有个叫韦绍光的菜农,特别勇猛,当场就打死了十多个英军。剩下的英军一看情况不妙,吓得赶紧逃跑。
为了对抗英军残暴的报复,三元里的人们聚在村北的古老神庙,看着神庙前的三星旗发誓:旗子要是往前冲,我们也跟着冲;旗子要是退,我们也绝不落后。就算是牺牲,也绝不后悔。后来,他们还联络了附近103个乡村的乡亲,一起商量怎么对付英军。他们围攻炮台,打死了好多英军,包括他们的少校。这真的展现了中国人民那种敢跟侵略者干到底的英雄气概!
后来啊,太平天国运动那会儿,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这些侵略者都跑去帮清政府打太平天国了。太平军想拿下上海和武昌,可每次都被这些外国侵略者给搅黄了。
到了1862年,太平军在上海和宁波这些地方,跟英、法、美这些国家的侵略者干了起来,打得特别勇猛。后来,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给攻破了,但太平军的剩下的人还是跟国内外的敌人打了两年多,一直没放弃。
这次太平天国革命搞得动静挺大,一下子涉及了18个省,还打了14年呢!这次革命不仅让清朝的统治晃了晃,还给那些西方侵略者来了记重拳。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那股子不服输、跟帝国主义干到底的硬骨头精神!
义和团那会儿,清军和义和团的人联手,使劲儿反抗外国侵略者。给那些西方的坏家伙上了一堂血淋淋的课,让他们知道,咱中国人民可不是好欺负的,别想来侵略咱、侮辱咱!
1900年夏天,英国、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八个国家组成了一支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着,从天津开始,一路攻打到了北京。
义和团跟清军联手,一路上都在偷袭敌人。在河北的廊坊、杨村这些地方,他们狠狠揍了八国联军一顿,打得那些侵略军哭爹喊娘,最后只能灰溜溜地退回天津。
6月13日晚上,那个敌军的大头头西摩尔带着他的侵略军队来到了廊坊车站。
第二天一大早,义和团的人就攻进了车站,把好多八国侵略军给干掉了。他们可真勇猛啊!
几天后,义和团又朝廊坊的侵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一下子干掉了好几十个敌人。他们可真是勇猛啊!
八国联军被打得只能退到杨村车站,结果又撞上了义和团的猛烈阻击,他们再次损失惨重,死了好几十人。
最后啊,八国联军这群侵略者只能急匆匆地沿着运河往天津卫方向逃跑了。
后来,敌军的老大西摩尔回忆那次跟义和团打的事儿时说:“要是义和团也像我们一样有厉害的西式枪炮,那我们联军可能就全得玩儿完了。”
清军和义和团,甚至老百姓们,他们手里的家伙,说实话,也就跟烧火棍差不多。可跟那些西方国家的先进火器比起来,那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但话说回来,中国人民那种坚决反抗侵略的劲儿,可真是让那些帝国主义国家都感到害怕。
那种为了国家,豁出性命也要拼一把,一代接一代的勇敢和斗志,怎么可能让这个国家在战场上倒下呢?这也让西方各国明白,想要完全瓜分中国,那是不可能的。
#深度好文计划#